莫春玲
(茂名市第十五小學,廣東茂名,525000)
目前的中小學課堂大多是死氣沉沉,教師為了教學而教學,教學形式單調,學生聽起來枯燥無味,師生雙方都進入了一個疲軟的狀態:學生厭倦學習,感受不到快樂;教師厭倦教學,體會不到樂趣。教師應該如何開展教學,讓學生快樂學習,使教與學和諧順利地進行呢?
情緒是有感染性的,教師不同的情緒表現會影響學生的情緒。教師永遠是學生心中的一盞明燈,其一言一行都在學生的關注之下,一舉一動都會使學生產生許多聯想。所以教師要以平和、輕松的心態去面對學生。具體表現在教師要用親切的笑容、期待的目光、溫暖的話語去引導、感化學生。這樣會大大拉近學生和教師的距離,讓課堂充滿歡聲笑語。反之,如果教師總是一副嚴肅緊張的面孔,學生會有壓迫感、厭惡感,學習效果就大打折扣。
新課改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該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讓學生感到教師與自己心連心。葉圣陶先生曾說:“上課,在學生是報告和討論,不是一味地聽講;在老師是指導和糾正,不是一味的講解。”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必須在課堂中學會放手,學會留白,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該如何放手?如何留白?學習一篇課文,教師應該給學生留下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學生字詞;然后提出一些關鍵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討論;接著讓學生上臺匯報自己的收獲和疑惑;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分析,引導學生更好、更透徹地理解課文。
為了更好地奠定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課內外學習相結合。在教學《我不能忘記祖國》一課時,筆者是這樣引導學生將課內外知識相結合的。課前,筆者布置預習,先給出幾種查閱的途徑,讓學生查閱宋慶齡的相關資料。有了充分的課前準備,上課時筆者又讓學生對宋慶齡的相關知識進行交流分享,加深學生對宋慶齡的了解和尊敬。最后在分享過程中,筆者引導學生用總結性的語言描述,大大提高了學生總結知識和口頭表達的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始終都是以單一的教學形式進行教學,長期下去,學生總會厭倦,出現聽覺、視覺疲勞,這就導致課堂死氣沉沉。教師只有運用新穎多樣的教學方法,才會激起學生的學習期待。在課堂上筆者會運用多種新穎的方式進行教學,有漫畫、故事、錄像、范讀、講解、小組合作研討,課后筆者還要求學生模仿文本寫小練筆、小論文,或進行簡單的社會調查等。這些新穎多樣的教學方法可以大大調節課堂氣氛,使教與學達到了共贏。
明代教育家王陽明說:“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钡拇_,教學中教師要理性地看待學生的優缺點,用心發掘每個學生的閃光點,讓每個學生都能從教師身上獲得學習的信心與喜悅。
教師的鼓勵是學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教師對學生的鼓勵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是物質上的。課堂上對于回答問題出色的學生,筆者會這樣贊揚:“你說得真好!”“你真是太厲害了!”“你的用詞非常準確!”對于書寫十分工整的學生,筆者會這樣表揚學生:“你真是一個小小書法家!”此外,筆者也用親切的動作——拍拍肩膀、輕輕一點頭、微微一笑、溫柔的目光等表達鼓勵。除了對學生精神上的鼓勵,有時還會獎勵學生小紅花、作業本、文具本、優秀圖書等。有了教師的鼓勵與贊美,學生學習起來就會信心倍增,學習態度大大扭轉。
心理學認為,愉快的環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賴。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更有利于知識的生成。因此教師要運用游戲、競賽、多媒體等各種手段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庇螒蚴莾和鞓返奶焯茫梢詽M足兒童好動好玩的心理,不但使其注意力能持久、穩定,而且注意的緊張程度也較高。游戲是每一個學生自愿參與而又樂此不疲的活動,是學生興趣所在,而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原始動力和最好老師。
在教學拼音漢字時,為了便于學生記憶,筆者常常在課堂中開展以下幾種游戲:①找朋友。在一年級的教學中,有些漢字和拼音對于學生來說難度比較大。為了讓學生快速地識記這些生字,筆者制作了卡片,在卡片上分別寫上漢字和拼音。一部分學生拿著拼音卡片,一部分學生拿著漢字卡片。這時筆者要求拿漢字卡片的學生去找他的拼音朋友,如果找對了,讓大家跟著他讀三遍,如果找錯了,繼續找。②“摘蘋果”。如教學《小豬畫畫》一課時,筆者先在黑板上畫一棵大樹,樹上長著熟透的“蘋果”,這些蘋果都是形近字,講臺上擺放兩個大籃子,讓兩名學生上臺做游戲,把自己認識的“紅蘋果”摘下來放進籃子里。學生紛紛舉手,都想上臺“摘蘋果”,一展身手。游戲教學使學生回味無窮,記憶猶新。③猜字游戲。比如在教學《觀察人體識漢字》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快地記住身體的各個部位,筆者反復地指著身體的各個部位,讓學生快速地說出相關的字。這些生字與我們人體部位相對應,學生比較熟悉,經過反復練習,學生迅速記住了生字。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效果的好壞,關鍵看學生學到了多少東西。對小學生來講,如果能夠在教學中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將會更好。我們可以利用孩子愛動的天性,結合課文內容,通過模仿表演,讓學生揣摩人物的心理、語言,讓學生在課堂上跳起來、動起來。比如在教學《東郭先生和狼》一課時,筆者讓學生先去認真揣摩不同人物的心理和語言,最后加上動作分角色表演,學生的興致很高,個個都想嘗試。
語言文字是一種抽象的符號形式,美術卻是直觀的藝術形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地安排學生進行繪畫,不僅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而且能使學生更深地理解課文內容。比如教學《廬山的云霧》一課時,學生難以理解不同位置云霧的形態,筆者就通過畫簡筆畫將其簡單明了地表達出來,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在教學中,遇到比較難懂難表達的事物時,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通過畫畫來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想法,這對于喜歡畫畫的學生來說,興趣自然高漲。
愛表現、爭強好勝是小學生的重要心理特點,而鼓勵是促進學習的重要手段。鼓勵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覺和健康的心態,不管是學習好還是學習差的學生,他們得到鼓勵時,體驗到的都是成功的喜悅。為此,筆者將競爭機制引入課堂教學,特別是發揮有效鼓勵和表揚的促進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如開展分小組讀、同桌互讀、男女生讀、開火車認讀等競賽活動進行識字教學。
學生開火車認讀生字時,筆者用語言激勵他們:“看哪一列火車開得又快又穩?”學生都想著為自己的小組爭光,得到教師的表揚,所以不僅學得認真,而且在聽別人讀的時候注意力也非常集中。在激烈的競爭中,學生情緒高昂,學習主動,記憶深刻。
多媒體集“聲、光、畫”于一體的效果和靈活多變的展示方式,能創設一種愉悅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愛學”“樂學”,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傳統的教學在教學演示時或單調,或間隔,甚至不能演示一些聲像結合的教學程序,而多媒體就彌補了這些不足。它能設計出圖形、圖像和動畫等,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艱澀的內容形象化,從而便于學生的學習。
和諧的師生關系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增進了交流;良好的教學環境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欲望;輕松的學習氣氛釋放了學生的學習壓力。長此以往,相信學生會找到學習的動力,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
[1] 趙德秀.多為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EB/OL].2014-4-21. http://www.hqjyw.cn/DocHtml/1/2014/4/21/1757474685761.htm.
[2] 黃水亮.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新課程:下旬,2014(2).
[3] 潘娟.如何營造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良好氣氛[EB/OL].2013-7-17. http://www.fyeedu.net/info/17745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