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如兵
(南通市如東縣豐利鎮豐利小學,江蘇南通,226408)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廣大數學教師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課堂教學要充分結合小學生的已有知識、思維特點等開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數學思想,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活動,提高數學知識和能力,并學會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
阻礙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的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是課堂教學目標不科學、不明確,教師在教學中抓不住教學要點;在教學目標設立中教師忽略了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習能力等,沒有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其二是教學方式、教學方法的呆板、乏味,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中,沒有真正領會新課改理念,缺乏創新意識,忽略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還是沿用填鴨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因此數學課堂有效性的提升也就難以實現。
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是教師開展教學的指南,也是行動的動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之前,要認真研讀教材知識,在充分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實際來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要具有可操作性、階梯性、全局性及層次性,確保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其內容十分嚴密,也十分系統,具有很強的邏輯性。教師要在備課過程中,通過對教材的解讀,形成整體化的感知和總結,在此基礎上才能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以有效的教學方法完成課堂教學。教師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把知識內化為教學能力,才能靈活運用創新性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樂學、善學、會學,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傳統的教學模式阻礙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追求提升教學有效性目標的過程中,首先要對照新課改理念,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改革和創新中,走上不斷提高有效性的課堂教學之路。要讓學生的學習取得滿意的效果,關鍵是學生要樂學,具有強烈的求知欲。這就需要教師要和學生建立親近、平等、相互信任的師生關系,要用大愛之心對待學生,給予學生更多的肯定和鼓勵,為學生營造一個融洽、寬松、能夠張揚個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對學習產生百倍的信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這樣才能使學生樂于思考,積極參加合作學習,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比如,筆者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課堂教學中,是這樣和學生交流的。“我們知道了長方形上下兩條邊相等,左右兩條邊相等,那么是不是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長方形的對邊相等”,這時有幾個學生搶答說。筆者及時鼓勵這些學生:“很好,回答得不錯,你們是愛動腦子的學生。”這時又有學生說:“我們小組采用了‘折一折’ 的方法,也得到了同樣的答案。”筆者對其回答加以肯定,“很好,請你上來給大家演示一下好嗎?”在學生演示完后,筆者又鼓勵說:“你們的方法真好。其他小組是不是還有別的方法?”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筆者為課堂營造了寬松、活潑的學習氣氛,學生能夠自主探究,又能夠小組合作,從而樹立起了學習的信心,激發了學習和參與的積極性,提升了學習效率。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在數學教學中,要善于為小學生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動機需要一定情境的促發,特別是能夠融合小學生特點的情境創設對他們更具“磁性”,也更能促進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的發展。因此,教學情境的創設要著眼于能否引領學生參與自主學習,只有那些能夠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情境才能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創設課堂教學情境的方法很多,有故事激趣式、聯系生活式、猜謎式、媒體演示式,等等。
比如,在《認識人民幣》的教學中,筆者聯系生活實際創設了這樣的情境:出示一個儲蓄罐,告訴學生這個儲蓄罐是我們班麗麗同學的,她的奶奶快過七十歲生日了,她要用里面的錢給奶奶買一件生日禮物,這里面有多少錢呢?現在倒出來,請大家一起來數數。這個情境設置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因為儲蓄罐對每個孩子都充滿著吸引力,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將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內容的特點結合起來。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具有豐富的個性特點。因此,教學活動的進行要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為他們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練習的設計也只有面向全體學生,才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充分體現出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
比如,在《認識分數》的練習環節,筆者設計了面向全體學生的習題。第一步,強化學生分數的基礎知識:1.數學來自生活,在我們的周圍處處都能找到分數,請你找一找;2.“晶”字每個“日”大約占這個字的多少?第二步,讓學生感受分數的應用:1.(出示一張分切好的蛋糕的圖片)圖片中分切好的蛋糕可以用分數表示,請你寫出來,并比較一下大小;2.請用分數表示圖片中紅色的部分(出示圖片)。第三步,了解分數的發展歷史,感受數學的魅力。上網查閱關于分數的發展歷史,并做好記錄。
這樣的練習鞏固了學生的基礎知識,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的應用和數學的存在。課堂練習的設計不僅要做到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還要確保練習題的科學性、技巧性,只有每個學生在練習中有所收獲,練習課的有效性才能體現出來。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還存在著一些需要盡快克服的障礙。這就要求我們小學數學教師要真正落實新課改教學理念,改變自己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明確教學目標、創設課堂教學情境、科學設計練習等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領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成。這是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本途徑,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由之路。
[1] 黎波.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究[J],新課程:小學版,2013(3).
[2] 喬曉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初探[J],教育革新,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