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 蕾
(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上海,200083)
數字出版是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運用數字媒體技術,融合并超越傳統出版產業的新興業態。電子書閱讀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數字設備的迅速普及,使網絡出版、手機出版、云出版等成為數字出版的先鋒代表,體現出社會大眾對于優質快捷資訊的需要。
2010年,上海數字出版產業營業收入達226億元人民幣,其中上海張江國家數字出版基地企業合計產值約110億元。
2011年,上海市政府正式出臺《關于促進本市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成為全國首個全方位支持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省級政府文件。
2011年新華社電,愛爾蘭都柏林圣凱文中學成為首家嘗試用平板電腦取代傳統課本的中學。
2011年11月開始,香港70所學校率先進行無紙化的教學試點,學生扔掉書包,上學只帶平板電腦。
2012年4月據臺灣媒體報道,臺灣部分大學圖書館借書“無紙化”已成為大學校園新趨勢。
2013年2月17日,上海圖書館已開始外借平板電腦,首批70臺iPad已經有300人預約外借。
以上信息反映出,在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隨著互聯網、數字產品的載體(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電子書閱讀器等)的快速發展和普及,傳統的紙質書籍已無法完全滿足社會大眾的需求,將優質信息與數字媒體技術結合,將傳統的藝術設計與數字媒體藝術進行有機融合,創造出滿足大眾新需求的數字出版物,對當今全球信息共享、綠色環保發展等理念,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以數字刊物中的電子雜志(書籍)為例,相對于傳統紙質書籍單一的平面呈現形式,數字刊物兼具了平面與互聯網兩者的特點,且融入了圖像,文字,聲音、視頻等元素呈現給讀者。如何將這些元素運用藝術與技術手段巧妙地結合,根據不同的載體特點進行設計,這關系到每本數字刊物在翻閱時的視覺效果和體驗效果。
根據調查,目前電子雜志(書籍)主要通過APP傳送到廣大讀者和用戶面前。APP英文全稱Application(即移動應用程序,簡稱應用),是可以在移動設備(如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上為使用者提供互聯網入口,滿足人們咨詢、購物、社交、娛樂、搜索等需求的一切應用程序。目前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上用于閱讀的應用琳瑯滿目,很多應用適用于各種種類的電子雜志和書籍,各種應用的分類也越來越細,針對使用不同操作系統的移動設備。目前社會上幾款比較流行用于數字刊物閱讀的APP有iBooks、Zaker、Flipboard等。
通過一系列的調研和實踐,我們可以看出,電子書籍與紙質書籍在文字、色彩、圖形等元素運用方面都基于形式美法則進行藝術設計,但電子書籍增加了音頻、視頻等多媒體設計元素,在互動性方面增加了閱讀者的參與度,呈現出更豐富的視覺效果和感官體驗。這些也對電子書籍的藝術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
紙質書籍的載體是不同尺寸的紙張,而電子書籍的載體是不同的屏幕尺寸的移動設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電子書籍的版面設計也是一種界面設計。界面設計融合了比傳統紙質書籍更多的元素,如影音、超鏈接、游戲等,所以設計師在屏幕界面中對各視覺元素的運用要更科學嚴謹,充分發揮電子書的優勢和特點。
無論載體為何,任何類型的書籍其表現形式都要根據內容的精神和主旨來進行藝術設計,書的內涵和風格達到和諧統一,為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提供愉悅的視覺體驗,幫助讀者理解書籍的內容。
電子書籍比紙質書籍增加了很多動態設計元素和交互式體驗,為追求更醒目的視覺效果或者高超的技術水平,電子書籍會出現元素不經整合歸納,承載的信息量過多,各自為政,破壞書籍內容的整體性,對書籍主旨表達不夠明確的弊端。
因此,在進行電子書籍設計時,要始終明確書籍內容的精髓,選擇適合的表現元素,將文字、版式、動畫、音頻、視頻等設計元素完美地融合起來,從整體的角度出發進行設計。一本設計優秀的電子書,應該使閱讀者在心情愉悅狀態下,在體驗電子書帶來的藝術美感過程中,實現對書籍內容的理解。
電子書籍較之傳統紙質書籍,增加了多種交互設計元素,如游戲、超鏈接、三維動畫等,交互設計的加入,使閱讀者從單純的讀者轉變為積極的參與者。例如,在界面設計中合理安排導航,閱讀者可根據自身的喜好,選擇閱讀的順序或內容,甚至重新組織內容。隨著移動數字設備和移動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電子書籍設計軟件和閱讀軟件的不斷升級,電子書籍可運用的數字技術越來越豐富,這些數字技術推動電子書籍的設計不斷地向著人性化、多元化、個性化、互動化發展,不斷發掘和發揮讀者更多的能動性。
傳統出版行業的優質內容非常豐富,但不是所有類型的書籍都適合與最新的數字化技術結合。哪些內容在哪些地區哪些領域最適合數字化出版與傳播,也是我們在進行電子書籍藝術設計時需要考慮的問題。
根據不同類型的書籍帶給閱讀者的不同閱讀感受,設計師應根據不同類型的書籍采用不同的設計理念與設計手法,體現書籍的精髓和內涵,不可千篇一律,喪失不同類型書籍的藝術風格。
例如兒童類讀物,其內容非常適合用數字化技術來表現。鮮艷豐富的色彩,音效和視頻的結合,二維、三維動畫的演示,引導性的認知游戲設計,可以幫助孩子多維度地去認知和學習,也使孩子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變為在游戲等互動中主動地思考和理解知識,讓孩子的學習過程變得輕松愉快,樂在其中,最終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當下,全球網絡進入到新一輪的發展,海量的信息與知識需要快速有效的傳播,生活節奏不斷加快,智能化電子設備層出不窮,人們不再滿足坐在電腦前收集信息、辦公、學習,在無線網絡逐步擴展覆蓋領域的今天,人們希望在移動中生活、工作、學習。因此,電子書籍以其更為豐富的視覺效果、多維度的呈現形式和強大的交互功能性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與傳統紙質書籍相比,電子書籍所特有的優勢,也為其自身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契機。
電子書籍的載體是數字移動設備,只需經過相關的設計軟件制作完成后通過互聯網傳播即可,而傳統的紙質書籍在設計好之后,要交給印刷企業通過制版、發菲林、印刷、裁切、裝訂等環節之后,再運送到銷售場所進行傳播。整個流程耗時少則半月,多則月余,到讀者手里,信息的時效性已大打折扣。且紙質書籍銷售的地域有限,這與當今全球信息共享的趨勢相悖。
傳統的紙質書籍呈現載體為紙張,樹木是制造紙張的主要材料,每年全世界因為用紙都砍伐大量樹木。在全球倡導無紙化辦公的今天,電子書籍的發展,將節約大量紙張,從而減少樹木的砍伐量,這對于全球綠色資源的保護有積極作用。同時,電子書籍沒有印刷環節,也將減少印刷企業這個污染大戶減少污水等污染物的排放量。
綜上所述,電子書籍無論從藝術設計表現形式,還是從社會發展趨勢,都具有積極的作用,數字出版產業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將帶動電子書籍向不斷豐富、精致、細化的方向發展,引領人類進入數字閱讀時代,人類思維的廣度、深度通過電子書籍承載的更加豐富的信息而得到擴展,但電子書籍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沒有成熟完善的體系和流程,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尋找規律,使數字刊物越來越發揮出自身的優勢,為社會大眾提供更多的優質資訊。
[1] 柴文娟.電子書刊設計[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2] 葉洋.當代電子書籍設計探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2009.
[3] 劉成勇.數字出版的“四化”與“五個一”[J].出版參考,2009(10).
[4] 張蔚.新媒介傳播下的電子書籍設計語言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08(6).
[5] 馬鑫.電子書籍設計形式初探[D].西安:西安美術學院設計系,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