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 娟
(海門市特殊教育學校,江蘇海門,226100)
生命教育從20世紀60年代在西方國家興起,到21世紀已經成為遍及全球的教育方式。生命教育旨在讓學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提高學生的生存能力,使學生的生命質量獲得高效提升。對于智障兒童來說,由于自身的缺陷以及因他人漠視而造成的人文關懷的缺失,他們對生命的敬畏意識非常淡薄,往往忽視自己和他人生命存在的價值,以至于他們常常或自暴自棄,或傷害別人,或危害社會。在培智學校中積極開展生命教育,使那些存在智力障礙的兒童能夠珍視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形成正確的生命觀,是我們每位特殊教育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智障兒童由于智力低下的缺陷,父母或對孩子過分溺愛,或因陷入無望的精神境地而對孩子不聞不問,任其發展。即使有些家長想方設法改變孩子的現狀,但由于他們文化水平較低,只能從生活上給予照顧、關心,卻無法在心理、思想、精神等方面給予孩子幫助。以上種種家庭環境,都無法給智障兒童提供好的生命教育,使得很多智障兒童或焦慮悲觀,或自棄自殘,早期家庭生命教育啟蒙的最好時機被貽誤。
學校教育是培養智障兒童生命意識的主要場所,但空洞灌輸式的說教,強迫兒童改變對生命和世界的認識,只能是事倍功半,智障兒童還是無法提高認識,無法改變現狀,對生命的認識無法真正達到應有的程度。
語文是一門飽含人文關懷的學科,在開展生命教育的所有學科中有著獨特的價值優勢,這是其他學科所無法企及的。
要使智障兒童的作文充滿蓬勃生命活力,教師必須尊重他們的生命,尊重他們的情緒、意愿和生活體驗。在作文教學中潛移默化地滲透生命意識教育,“潤物細無聲”,不要刻意而為之,以免讓學生產生反感。例如:每個季節筆者都帶學生走出教室,融入大自然,組織春游、夏令營、秋游、打雪仗等活動,讓學生充分體會大自然的美好,體會生活的美好,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有學生這樣寫道:
東洲公園的柳樹發芽了,枝條在微風中搖曳;五顏六色的鮮花競相開放。同學們有的在放風箏,有的在假山上捉迷藏,有的擺出各種造型在拍照,玩得多開心啊!春天真是個美好的季節,我愛春天。
學生通過自己的體會不僅把作文寫得很美,也在和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體會到了生活之美、生命之美。寫作中的生命教育,還可以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順著學生的思路來做文章。一次,一個學生參加市里的“小巧手”比賽,沒有取得預想的成績,他便灰心喪氣,甚至痛哭起來。筆者告訴他,其實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不經歷挫折,關鍵是對待挫折和失敗要有好的態度。況且,成績雖然沒有預期的好,但是也取得了名次,這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事后,筆者讓他以《我優秀,因為我××》為題作文,讓他挖掘自己身上的閃光點,體會自己生命中的亮色。這樣既達到了語文教學的目的,又在不知不覺中引導了學生正確面對挫折。
語文教學不能僅限于課堂,教師還必須為學生搭建大舞臺,開展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語文活動,如表演課本劇、讀書競賽、演講比賽、小報制作、朗誦比賽、作文競賽等,只有在各項活動中滲透生命教育,才能夠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語文教師可以把適合智障學生閱讀的有關生命教育的讀本放在讀書角中,讓學生進行讀書競賽,看誰讀得多而精;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人物或者故事來講一講,進行演講比賽;還可以通過閱讀同一個故事,讓學生寫讀后感,或者以“愛生命”為主題制作小報。
再如:節日文化逐漸為我校學生喜愛,每逢節日學生都很想去了解它的背景、習俗,想去閱讀與節日有關的兒歌短文,這便給生命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機會。比如“婦女節”“母親節”“父親節”“重陽節”“教師節”等節日可以讓學生懂得感恩父母、尊重長輩;“助殘日”“兒童節”是屬于學生的節日,通過“殘疾人文藝匯演”“手拉手”等活動,可以讓學生體會社會對他們的關心和幫助;“愛牙日”“愛眼日”“愛耳日”等節日可以讓學生學會保護自己的身體,使他們能夠加強鍛煉,提高身體素質,強健體魄;“消防日”可以教學生使用滅火器,可以讓學生通過緊急疏散演練等,學會基本的逃生本領。
在生命教育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是決定生命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只有教師自身生命意識的覺醒,自身充滿強大的生命意識和活力,才能起到示范引領作用,照亮學生前程,溫暖他們的心靈,啟迪他們的生命智慧。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彰顯語文課堂的人性化,以教師個人的氣質、智慧去激發學生對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及對未來世界的憧憬。教師要與學生建立“民主、和諧、合作”的師生關系,要對智障學生的生理缺陷有科學、全面的理解,堅定并始終抱有認可、寬容和積極的態度,對學生的生命教育要由內而外,自然地生發出來。
教育過程是生命成長的過程,此過程是師生之間生命與生命碰撞互動、共同成長的過程,是大手牽小手共同經歷生命旅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高峰也有險境,學生在遇到艱難險阻時需要教師大手的有力扶持和牽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成長的搖籃,也是孩子除學校之外的重要教育陣地之一。家長就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是開展智障兒童生命教育的主要導師。家庭教育在生命教育中的地位不容小覷,孩子和家長血肉相連,骨肉相親,家長具有獨特的教育優勢,更利于開展生命教育。我們要開展家校合作,鼓勵家長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教師要主動指導家長如何有效對孩子開展生命教育,增強家長實施生命教育的意識和技能,可以利用家長會、學校開放日、專題講座等多種途徑來開展家校合作,形成合力,以此來培養智障兒童健康的心理和人格,提升他們自身生命意識。
讓我們在語文課堂中有機滲透生命教育,讓我們激活智障兒童的生命意識,讓生命意識融入他們的生命全程,讓他們的生命質量獲得提升,讓智障兒童這個特殊群體也能擁有屬于他們的美麗春天,讓生命的價值在學生的心中像花朵一樣綻放得更加燦爛!
[1] 孫青.實踐生態課堂 潤澤生命芳香——智障兒童生命教育中生態課堂的構建[J].現代特殊教育,2013(6).
[2] 謝俊貴.從社會協同學的視角看我國智障兒童教育發展的體制缺陷及其優化[J].學前教育研究,2012(12).
[3] 張美華.智障兒童道德教育方法舉要[J].現代特殊教育,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