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祥香
(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分校紅太陽小學,江蘇南京,210000)
秋風起了,涼意襲來,有點飄飄然。就像不知什么時候秋姑娘來了一樣,樓下高大的綠樹上不知不覺滿是金色的小花,開得那么自然。我問朋友這是什么花,她笑著說:“名字還真不知道,但肯定香,不信你去聞聞。”巧的是,下午教研員就把《金香木花》送來了,第二天賽這一課。從泰戈爾那里穿越而來的“金香木花”,我對它產(chǎn)生了一種莫名的喜愛,沒有因為突然賽課而緊張,反而很開心。于是,我決定帶孩子們在“金香木花”中“鬧著玩”一課。
心定之后,我細看《金香木花》這一課,它選自泰戈爾的《新月集》,想象奇特,語境優(yōu)美。文章描寫了一個小朋友想變成金香木花,長在高枝上,暗中觀察媽媽,看媽媽尋找自己,看媽媽去工作,在媽媽祈禱時送去香氣,把影子投到媽媽看的書上,看媽媽進牛棚又重新回到媽媽身邊。詩句展現(xiàn)的是一個非常有趣,充滿童真的兒童,惹人喜愛。對于這一課,我覺得教學難點就是朗讀感悟,體會孩子對媽媽的孝心,真切地感受媽媽和孩子之間的純真的愛。課文有深度,對于二年級的小朋友而言一定的難度,因此,如何降低理解難度,調(diào)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就成了我思考的重點。于是,我抓住“鬧著玩”這一點,采用“從整體入手—分解導讀—再回歸整體”的三段式教法。首先,指導學生初讀課文,讓學生掌握梗概,對詩的內(nèi)容有一個整體印象。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重點朗讀去祈禱、在讀書、進牛棚三個部分,重點感受母子之間由“鬧著玩”串起來的生活情景。最后默讀感悟,想象自己變成什么和媽媽鬧著玩,由文本遷移到自身,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上課之前,我和孩子們做簡單交流,我說:“今天有一個小姑娘和我一起來了,她很想和你們一起學習,就是這會兒不知道藏到哪里去了,大家猜猜,她藏哪兒了呢?”小朋友有的說藏在黑板里,有的說藏在電腦里,有的說藏在屏幕后面,說到這兒,孩子們一起指著黑板,我很奇怪怎么都指著黑板屏幕,一轉身才發(fā)現(xiàn),剛才好好的屏幕突然黑屏了。我順勢說道:“小姑娘不在屏幕后面,那是否藏在電腦里呢?看來我們得請后面的老師幫忙把電腦打開才知道了。”聽課的評委們很入境,還以為是我故意設計的,當電教員真的來開電腦才發(fā)現(xiàn)這是個意外,但是意外得很精彩。
電教員邊修電腦,我邊和孩子們說話:“大家都覺得藏在電腦里嗎?還有沒有覺得藏在別的地方的?”“別的班。”“生活就是這么有趣,到處都有精彩的事發(fā)生,接下來還有更有趣的事呢,想去看看嗎?”學生一起大喊:“想!”這會電腦也好了,我打開電腦:“小姑娘就藏在這花里,你知道這花叫什么名字嗎?”由此便引入了課題“金香木花”。然后我板書課題,邊寫課題邊講解這四個字中的撇捺規(guī)律,就這樣開始了“鬧著玩”的旅程。
首先,我指導學生初讀,讓他們對課文有一個整體印象,然后再讓學生重點朗讀去祈禱、在讀書、進牛棚三個部分,指導學生感受母子之間由“鬧著玩”串起來的三個生活場景。
在學習“去祈禱”這部分時,我問孩子:“你在什么時候洗澡?”他們一起說:“晚上。”于是,我接著問:“媽媽在什么時候祈禱?你有什么話想說?”在孩子們說很重視祈禱這件事之后,我借機引導:“祈禱就是求福,祈求美好的愿望,看來媽媽很心誠,她會祈禱什么呢?”“祈禱孩子身體健康。”“祈禱孩子快點回來。”“祈禱快點找到她的孩子。”“祈禱全家人幸福地生活著。”“都是美好的愿望,多么心地善良的母親啊。”孩子們自然而然地走進了媽媽的內(nèi)心世界。
引導“去讀書”這部分內(nèi)容時,我問孩子:“小而又小的影子是誰的影子?怎么會小而又小呢?”孩子們說:“因為變成花了啊,花很小。”于是,我引導學生再細細地讀:“還有別的意思嗎?”學生有的說:“我變成這朵花那么小,再變成那朵花那么小。”有的說:“變成花朵,變成花葉,變小一點,再小一點,這是和媽媽鬧著玩的。”我說:“是啊,那媽媽看到這小而又小的影子會怎么想?”孩子們的想象很豐富,實現(xiàn)了“在媽媽讀書的時候變成花的影子和媽媽鬧著玩”的美好愿望。
學完“進牛棚”之后我出示了但丁的一句話:世界上有一種最動聽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聽了媽媽的召喚,小姑娘要和我們說再見了,如果你和媽媽鬧著玩,你會變成什么?”孩子們說了很多,有個孩子說:“蚊子。”我覺得不可思議,便問道:“其他同學說的我都懂,但是‘蚊子’我不太懂,你能解釋下為什么想變成蚊子嗎?”他說:“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我就想變成蚊子。”另外一個孩子說:“我知道他為什么要變成蚊子,他想天天纏著媽媽。”“哦,就是說他想天天纏著媽媽,和媽媽在一起,我懂了。我也聽出來了,小朋友們都想和媽媽鬧著玩,而且鬧著玩的時候都很開心,這都是因為你們對媽媽有著發(fā)自內(nèi)心的……”全班學生一起喊:“愛!”我在黑板上寫下了大大的“愛”字,最后回歸整體,結束全文。
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由于他們心理與生理的不成熟,難免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不合乎常理的行為,尤其在課堂上,常常“節(jié)外生枝”,鬧個不休。對教師而言,組織教學絕非簡單地維護課堂秩序,而是靠教師授課藝術產(chǎn)生的個人魅力,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讓課堂熠熠生輝。作為教師,應該認識到的是,在教學中無論遇到什么情況,我們都要利用兒童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心理,設計相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回歸到教學本身來。所以,教學是一項創(chuàng)造性很強的藝術活動,是教學理念順應兒童天性,教學機智合乎兒童天性,教學過程激發(fā)兒童天性,教學目的回歸兒童天性,師生間相互合作、教學相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