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留娟
(如皋市搬經鎮初級中學,江蘇如皋,226561)
課本插圖是編繪者在忠于課文主題思想的基礎上,將文學性與繪畫性融于一體的創作。蘇教版初中語文課本中運用了大量插圖,增強了課本的吸引力,插圖已成為課本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據筆者觀察了解,有為數不少的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很好地運用插圖,插圖這一教學資源形同虛設,這不能不說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遺憾?;诖耍疚囊蕴K教版初中語文課本為例,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巧妙運用插圖,為課堂增添亮色。
讓學生對課文形成整體化的感知是教學中一個關鍵的環節。整體感知可以使學生對課文形成初步的了解,為進一步解讀課文內涵奠定良好的基礎。課文中插圖是幫助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有效途徑。語文課本中的每一副插圖都蘊含著獨特的意義,與課文的重點部分密切相關。無論是塑造形象、揭示主題的插圖,還是描繪場景、渲染意境的插圖,都是課文思想內容的高度濃縮,也是創作者對課文深刻理解的表現。因此,在新課文學習之前,先讓學生品讀課文中的插圖,通過插圖對課文進行初步的了解,形成個體化的認識。然后,再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從閱讀的信息中檢驗自己的認識是否正確,從而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比如,《繁星》這篇課文是內容豐富的寫景抒情的記敘文,課文的插圖占的篇幅較大??粗鍒D中那密密麻麻的星星,很容易使人產生置身夜空的感覺,而插圖下面的一行字“星光在我們的肉眼里雖然微小,然而它使我們覺得光明無處不在”,表達的是作者追求光明、追求進步思想的感情,也是能夠體現課文主題思想的語句。在教學開始,筆者讓學生品讀插圖,并思考插圖下面這行字的含義,學生帶著問題來讀圖思考,聯系文中主題思想,形成了整體的感知。在這樣的基礎上,再進行全文的速讀,促進了學生對課文深層次的理解。
課文中的插圖是編繪者在對文章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藝術創作,插圖是文章細節的再創性表現。其中的花草樹木、人物的神態舉止都蘊含著特定的意義,我們在教學中要注重引領學生運用插圖,通過插圖這個有效途徑,走近課文,更好地理解課文。
比如,在《故鄉》這篇課文中有一副插圖《遲來的便是閏土》,在教學中我們可以讓學生仔細觀察這幅插圖,插圖中的閏土正如文中所描繪的那樣:先前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手里提著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閏土卻對作者是那樣恭敬有加,作者望著這樣的閏土滿懷傷感。在學生觀察了這幅閏土的肖像畫后,筆者讓學生去討論:那個“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活潑可愛的閏土,為什么會變成圖中這樣一副模樣呢?學生通過討論最后得出結論:這是辛亥革命后,農村的經濟蕭條,民生凋敝狀況造成的。在肯定了學生的結論后,筆者再次提問:作者為什么塑造這樣的閏土形象呢?為什么作者說“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這些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人物插圖的直觀形象相結合,促進了他們對課文主題思想的深入解讀。
看圖作文不僅是作文訓練的方式,同時,在近幾年的高考中,看圖作文命題方式也被多次運用??磮D作文可以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基于此,在作文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結合課文中的插圖來進行練習。
比如,筆者在教完朱自清的《背影》后,給學生布置了看圖寫作的作業,要求學生首先要仔細觀察課文中的插圖,同時有意識地啟發學生:這幅插圖中的一個人物是文章中沒有提到的,就是一個身穿制服的警衛正在制止爬越月臺的父親。這一警衛的出現告訴讀者,父親這一行為是很不安全的。而插圖的編繪者插入了這一個人物,目的就是為了突出父親對兒子的拳拳親情,為了讓兒子吃上橘子,父親似乎忘了自己的安危。在學生理解了這幅插圖所蘊涵的情感之后,讓學生按以下要求進行寫作練習:1.題目自擬;2.文體為記敘文;3.通過觀察插圖,捕捉自己生活中最動情的一幕,寫出爸爸、媽媽關愛自己的情景。
這次作文訓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描繪出了各種洋溢著濃濃親情的場景,這讓他們更深刻地理解了親人之間的關愛。通過觀察插圖練習寫作,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有效促進了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美育在初中教育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課文中的插圖從各個角度展示了課文的主題思想,給學生提供了直觀、豐富的畫面,展示出了自然之美、藝術之美、社會之美。這些豐富的人文因素,對于培養學生審美能力,陶冶美好情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在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那些有關民族英雄、著名學者的插圖,都表現出了他們的人格之美。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品讀、欣賞這些插圖來體會他們的偉大胸懷、遠大抱負,讓學生產生心靈的震撼。如范仲淹的《漁家傲》中的插圖: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插圖描繪了作者遠離故鄉、空對濁酒愁、愁絲萬縷的情景,表達出了范仲淹憂國憂民的愛國熱情。通過對這幅插圖的講解,教師要進行學生積極的人生觀教育和愛國情懷的培養。
課本中那些寫景的詩歌、散文,編入了美好的大自然風光的插圖,更是讓學生獲得了審美的愉悅,油然生出熱愛祖國美好河山的情思。但是,在語文教學中僅憑課文中的插圖還不夠,有時候需要教師補充一些插圖。如在執教《阿里山紀行》這篇課文時,筆者讓學生欣賞了幾幅《阿里山風光》的彩圖,學生在欣賞了圖片之后,再去品讀課文中那些優美的文字,使他們的心靈得到了美的滋養,思想境界也得到了升華。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插圖是值得重視的教學資源,插圖不僅增強了課文的吸引力,也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課文中已有的插圖,同時,教師還要根據需要,結合課文的內容給予合理的補充,讓學生通過對相關的圖畫欣賞觀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提升審美鑒賞能力。課文的插圖猶如一幅課文的宣傳畫,初中語文教師要不斷探究和實踐插圖的有效運用策略,讓這幅宣傳畫在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教學過程中發揮出更大作用。
[1] 黃冬玲.初中語文教材中插圖的妙用[J].考試周刊,2010(7).
[2] 闞艾力.論初中語文教材中插圖的利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