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峰
(江陰市華姿中等專業學校,江蘇江陰,214401)
德育課作為中職學校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基礎課程之一,是學校德育的主渠道。然而,對當今中職德育課的課堂教學現狀進行調查發現:學生存在明顯的厭學情緒;教師的課堂教學吸引力不夠;部分教師面對這些特殊的學生缺乏熱情,底氣不足,課堂氛圍冷清,實際效果欠佳。中職德育課堂教學現狀令人擔憂,教學有效性明顯不足。提高德育課堂教學效率,需多方努力,筆者認為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在教師對自身“氣場”的把握和運用。
“氣場”一詞,屬于網絡流行語。從本質上講,它源于心理與身體的整體狀態,是一個人帶給他人的感覺和影響。教師擁有強大的氣場則意味著在教學中擁有獨特的魅力、擁有足夠的教學智慧。作為德育教師,課堂教學主要靠說話,只要涉及說話、與學生溝通,就涉及氣場的問題,以及如何影響他人的問題。在氣場上,德育教師要“勇敢做自己”,在課堂上,德育教師要注意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身優點,形成以下幾方面的素質:
自信即底氣十足,它是教師站在講臺上最基本、最重要的一個精神狀態。教師對于學生每次的提問,都要能夠清楚、準確、智慧地理答,以起到評判、激勵、拓展的作用。理答是教師智慧的火花,也是思維靈活性的反映。這些理答沒有挖苦、諷刺、批評,有的只是鼓勵、贊賞、期待、詼諧。
左右學生成長進步最大的因素是學生本身求知的欲望。學生懷著熱情去學習,嘗到甜頭后就會慢慢養成愛學習的習慣,進而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正是勵志的“魔力”所在。愛教育、愛學生的德育教師會用真誠的愛心去澆灌“受傷的青苗”,一心想著學生的健康成長。試想,這樣的教師,何愁氣場不強大?
內涵是一個教師內在的修養的體現。給予學生一瓢水,教師要有“流動水”,“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這是當下對教師的一個更高的要求。知識與理念的更新無時無刻不在督促教師進行自我提升。才氣何來?從書中來。我們不光需要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擁有先進的教學理念,更需要不斷學習,充實自己。面對枯燥無味的說教,德育教師要聯系生活,深入研究文本,讓課堂真正地為生活所用。
德育課堂教學的氣場就是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共同營造出來的一種積極健康而又充滿個性化的特點的課堂生命狀態。它是一種感覺,一種精神的感召力,是一片信念凝成的海,人會不自覺地沉浸在其中,默默地成長、漸漸地成熟,達到生命中的一種新的高度和狀態。課堂教學氣場不是先天鑄就的神秘力量,不是變幻莫測的神奇魔力,它與積累、信念、心態、文化有關,與每一個生動活潑的生命有關,它是一種注重互動、注重交流、注重生成的獨特而充滿活力的課堂狀態,它讓學生成長也讓教師成長,它應該是新時期教師追求的理想的課堂生成狀態。這樣課堂的教師一定是自信的、教態大方的,他們語言風趣、幽默,聲音抑揚頓挫,肢體語言豐富,眼神緊緊地抓住學生。教師這樣的氣場無法不吸引學生,課堂教學效率不可能不高。
德育課堂應該是富有青春活力、充滿生命律動的課堂;德育教學也應該能體現人的真實生活,喚醒人的精神體驗,回歸人的生命本原。作為課堂教學主體的學生,是極富生命活力而又極具生活個性的人,這就決定了我們的德育課堂教學應該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讓德育課堂回歸自然,回歸生命的本真,激發學生發自內心的學習需要,以學生發展為核心,建構健康、優質、高效、和諧的生態課堂。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充分運用課堂氣場,中職德育課堂教學可以從四個方面著手。
我們每一位德育教師都應該體會到:當你神采飛揚,激情洋溢地講課時,聽課的學生會求知若渴、思維集中;當你情緒低落、聲音平淡無奇的時候,聽課的學生就會精力不集中、思維渙散??梢姡處煹纳险n狀態決定學生的聽課狀態,學生的上課狀態就像一面鏡子,準確無誤地照射出了教師的授課狀態、授課效果。
作為課堂的主導者,教師必須保證充沛的體力,這是對學生負責的表現,也是氣場形成的前提。教師上課聲音要清晰響亮、鏗鏘有力,同時要多進行師生互動,形成相互促進、相互支持的關系。教師要通過課堂觀察和積累,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對教材獨特的解讀,形成獨特教學風格和獨特魅力,凝聚屬于自己的“氣場”。
德育課教學應遵循“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但大部分德育課堂枯燥乏味、平鋪直敘、照本宣科。案例列舉若過于“高大上”,中職生無法產生共鳴,因此,德育教師要深入學生實際、研究學情,關注中職生思想動態,想學生所想,解決學生困惑,用學生喜歡的語言和學生平等交流,拉近和學生的心靈距離,這非常有利于教師形成自己的氣場。
教師應該像演員一樣,說學逗唱、唱念做打,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這樣才能讓學生服氣。但更為重要的是,德育教師不應該是單打獨斗,而應該是一個撥動學生心靈琴弦的鋼琴師,這樣才能彈奏出更加美妙動人的音樂。所有的教師都希望學生能夠有上佳的表現,我們應該積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營造學生熱情參與、大膽表達的課堂氛圍和氣場。尤其是德育課堂,教師所設計的課堂教學活動一定要盡可能面向全體,為每個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對話不是僅僅指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會話、語言交流,而更是指師生以平等的關系、開放的心態、謙虛的態度來交換彼此的思想,交流對文本的理解。對話的目的不光是為了知識的傳遞,也不僅僅是達成共識,更多的是視野的拓展、精神的會通、人格的構建。理解不僅是接納,更多的是心胸的寬容與豁達、思想的廣博與精深。對話是一種精神,它以尊重個人主體性為前提,以達到個性化的創造性理解為目的,師生之間擁有民主開放的姿態、深厚寬廣的胸懷,使得師生的氣場和諧統一。
德育教師要想擁有強大的課堂氣場,親和力、豐富的肢體語言、鼓勵的眼神、及時的評價都是必要的,這些會成為影響課堂效果的重要因素。我們在課堂上若能點燃學生學習的激情,營造充滿生機的快樂氣氛,定會讓課堂因學生的努力而精彩,因教師的魅力而高效。
[1] 〔美〕皮克·菲爾.氣場[M].章巖,譯.重慶:重慶出版社,2010.
[2] 王彩鳳.提高高職院校德育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探索[J].雞西大學學報,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