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莉
(大連海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遼寧大連 116029)
發展認知神經科學的人格研究述評
王 莉
(大連海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遼寧大連 116029)
本文介紹了發展認知神經科學的興起和進展,并對于采用發展認知神經科學的方法研究人格的成果進行總結,并對發展認知神經科學的人格研究進行了展望。
發展認知神經科學;人格;認知神經科學
在心理科學的研究歷史中,人格研究是一個古老的話題,而發展認知神經科學研究則是新生的話題。如何在以往人格研究的基礎上,借用新生的發展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使人格研究獲得新生,獲得更有說服力的證據和理論基礎是當代心理學研究者的重要任務之一。
1.發展認知神經科學的興起。由Mark Johnson撰寫的著作《發展認知神經科學》(1997)和Charles A. Nelson 領銜主編的《發展認知神經科學手冊》(2001)的出版被認為是發展認知神經科學這門新興學科正式誕生的標志。[1]發展認知神經科學是研究認知發展的神經機制、腦發育與行為能力和認知發展之間關系的科學。它關注知覺、注意、記憶、言語等認知活動在人生不同時期的特征,以及促使認知發展變化的神經機制。[2]
2.發展認知神經科學的進展。發展認知神經科學強調從三個層面的交互作用來理解生理心理的發展,并集中闡明腦——心的發展機制。在發展層面,它關注個體發展過程中的影響因素;在認知層面,它著重于揭示個體發展的信息加工機制;在腦神經層面,它主要揭示發展的腦機制。[3]
1.健康人格研究。許晶等人對大學生感覺尋求人格特征與腦電誘發電位的關系進行研究,分析長潛伏期聽覺誘發電位各項指標與感覺尋求人格特征的相關性,研究結果顯示,與強度依賴性相比,快速習慣化現象可以作為高感覺尋求者的一個更加特征性的神經電生理標志。該研究為研究感覺尋求人格特征的生物學基礎并尋找其穩定的生物學標志做出了積極的努力,有利于對該人格做出早期預測并采取有效干預措施。[4]
2.病態人格研究。
(1)分裂型人格障礙研究。總的來說,關于分裂型人格障礙患者自發腦電研究的文獻較少,僅有的一些文獻之間也存在矛盾。這種矛盾本身可能也反映了分裂型人格障礙患者腦電活動的復雜性,這在Mientus等[5](2002)的研究中得到了證實。
(2)人格障礙研究。有關人格障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現象學方面,生物學研究開展得較少。有關人格障礙的神經遞質研究,明顯少于其它精神疾病。在這些有限的研究結果中,還很難得出一些令人信服的系統的有關人格障礙神經介質功能特征性改變的理論。有些學者從神經生化角度對強迫人格進行研究,近二十年來,隨著腦成像等技術的發展成熟,對于邊緣性人格障礙的腦科學研究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目前,BPD與以下腦區或核團的關系引起了學者們的廣泛關注,包括:扣帶皮層(ACC)、背外側回、杏仁核與海馬等。前額葉皮層被認為是人類信息加工的執行控制中心,參與各種執行功能認知過程的加工,并與情緒及沖動行為的控制、人格發展等有關[6]。
從文獻我們可以看出,對于人格的神經機制研究,以及腦電研究,國外起步較早,且研究成果較多,而國內相對較少。大量的研究集中于分裂型人格障礙的研究,還有針對病態人格的研究,對于正常人的健康人格的研究較少。很多研究是一個探索性的研究,其結論還需要進一步實驗數據的檢驗。另外,對于人格的形成機制研究的也較少,這也會成為研究者的新領域。
發展認知神經科學對個體差異的神經機制和指標的研究推動了人格障礙人群干預方面的研究與實踐,為推動個性化的干預提供有效的指導。以后的研究將逐漸從理論走向實踐,對于健康人格形成研究,及病態人格的干預研究也將是未來發展認知神經科學研究的趨勢之一。
[1] Johnson M H. Developmental CognitiveNeuroscience. Oxford: Blackwell, 1997.
[2]王益文,林崇德,陸祖宏.發展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進展.自然科學進展,2006,16(12):1530.
[3]秦金亮.發展認知神經科學——兒童發展研究的新領域.幼兒教育,2005(7):13.
[4]許晶,王俊平,楊麗珠.大學生感覺尋求人格特征與腦電誘發電位的關系.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4,18(8):537-539.
[5]Mientus S, Gallinat J, Wuebben Y. et al. Cortical hypoactivation during resting EEG in schizophrenics but not in dep ressives and schizotypal subjects as revealed by low resolution electromagnetic tomography(LORETA) . Psychiatry Res, 2002,116(1-2):95-111.
[6]Davidson R, Putnam KM, and Larson CL. Dysfunction in the neural circuitry of emotion regulation - A possible prelude to violence. Science, 2000. 289, 591-594.
Review on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and cognitive neuroscience
Wang Li
(Marx Doctrine Institute of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029, 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ise and progress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and the development method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studies of personality was summarized, and the personality of developmental cognitive neuroscience is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personality; cognitive neuroscience
B82-063
A
1000-9795(2014)04-0022-01
[責任編輯:董 維]
2014-02-20
王 莉(1980-),女,遼寧大連人,講師,從事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