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湖南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長沙 410200)
高校健美操教學中的多維創新實施研究
(湖南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長沙 410200)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實驗法、調查法等方法分析我國高校健美操教學改革,并依據自身教學經驗和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特征的理解,試圖從健美操教學改革中的創新理念中提出全新的教育觀點。本文旨在為改革傳統的授課制的限制,從而為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培養提供開拓性的教學模式。
健美操;教學;多維創新;應用
創新能力是現代化發展時代對人才的特殊要求素質之一,因此,在高校教學中的創新素質教育是必備的理論和實踐要求,而高校體育教育有義務憑借自身的特殊教育過程對學生實施創新教育。據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高校健美操教學仍停留在教學單一、內容枯燥、模式陳舊等傳統教學階段,沒有重視到學生的興趣、情感、能力等方面,尤其是忽略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這完全背離了高校教學理念和目標的要求。針對存在健美操教學中的弊端與問題,應根據健美操課程的前沿動態和新型的教學方式,并結合“終身體育”和“健康第一”的教學思想重新建構健美操的創新教學體系
[1]。
本文主要通過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對健美操課程的“多維創新模式”進行探討,其中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內容展開分析:(1)健美操實踐目標創新;(2)健美操內容創新;(3)健美操教學方法;(4)健美操評價體系創新;(5)實踐前后對比。本文試圖為健美操教學改革開展提供有效的實踐方法和措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奠定基礎。
1.研究對象
本文選擇本校的兩級146名專業健美操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平均分組,并選定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實驗前對兩組學生的身體素質、健美操基礎能力和知識體系水平進行整體的評估個評定,結果顯示,兩組的這些能力水平無顯著差異。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在圖書館搜集相關文獻;在各網站查閱相關的最新資料和研究成果;查閱關于體育教學、學校體育、社會體育學、健美操協會等文件和資料。
(2)問卷調查法。設計本研究問卷,由專業人進行效度檢驗,其信度為0.86。發放73份問卷,回收率為100% 。
(3)實驗法。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對比分析,實驗組開展健美操多維創新教學模式,而對照組則按照常規的健美操教學方法開展教學,除此之外,其他教學條件和時間保持一致。
(4)數據統計法。運用SPSSl0.0統計軟件對問卷數據進行統計和一般的數值分析。
(5)對比法。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實驗后分析和比較,探索多維創新教學實施效果。
1.高校健美操多維創新理論構建
(1)健美操實踐目標創新
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嚴格依據社會賦予公民的責任與能力,此能力是公民所應具備的必要態度、文化素養、身心素質和專業技能等,并充分結合建校的根本和學生發展特征等確定為認知、實踐、情感等三維教學目標[2]。為了適應社會發展和知識時代的特征,健美操教學的目標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基本健美操知識與操作技能,更要注重對學生健美操興趣的培養,從而使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良好習慣,全面發展學生的心理與品德等素質。在健美操教學具體實施中,要注重對學生個性發展、實際需求、實踐能力等的滿足和培養,避免過分注重對健美操技術水平的高低。
(2)健美操教學內容創新
健美操體育項目在高校中備受學生的親睞,為了貫徹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使得健美操項目得到推廣和普及,并獲得競技健美操更高水平的發展,健美操的專家協會創編了健美操的1—6級大眾健美操標準和等級運動員動作標準,這位健美操的普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健美操多維創新教學改革過程中,針對實驗組,在理論知識方面,實施健美操專題講座教學方式;而實踐上,則主要對學生開展大眾健美操二級套路的傳授,其學習內容主要是圍繞健美操基本動作展開教學和訓練,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基步伐、上肢、姿勢動作等,同時還對學生實施中低強度的有氧訓練、專項訓練、局部力量訓練等,而對照組則按照常規健美操教學方式開展教學過程。經過一學期的訓練,實驗組學生學習效果良好,課堂教學質量和氣氛較好,學生積極性也較高,并在健美操技術和訓練水平中有明顯的提高。調查結果顯示,95%的學生認為健美操是一項集娛樂性與競技性、基礎性和時尚性、針對性和群眾性為為一體的項目;而88%學生認為健美操的編排具備科學性、合理性、舒適性;92.5%的學生則認為健美操訓練利于自身的身心健康、塑身健美、陶冶情操、利于積極樂觀的心態養成。
(3)健美操教學方法創新
教學方法是指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并達到理想效果而設計的教學手段和途徑。本研究在實驗組中采用大眾健美操標準的教學方法,并根據健美操的團隊特征常采用俱樂部式訓練,大眾健美操標準的教學方式靈活多樣、新穎時尚,得到學生的廣泛熱愛。在常用的傳授式、講授式、示范式、重復式等教學方法之外,還引用了眾多教學方法:遞加法、過渡法、連接法、聯想法、漸進法等教學方法等,這些教學方法不僅利于學生在中低度的運動強度中進行有氧訓練、循序漸進的提高自身訓練水平,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3]。例如在健美操實驗組中使用的過渡法,過渡法的使用契機主要是在難度或復雜程度較大的新動作之前,通過利用一個簡單的過渡動作降低學生的心率,降低學習難度,使學生在短時間的休息之內可以通過過渡動作加入新動作,學生在接受新事物的刺激下,接受愿望和能力都較強,從而提高整體的訓練密度和效率。在健美操教學過程中,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在每個教學方法中收到不同的教學益處,在調查結果中顯示,有92%的學生都認為,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中,學生可以再更短地時間內掌握健美操動作,并在健美操的銜接、過渡等方面都表現的自如流暢,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應變反應能力和創新能力。
另外,在實驗組中也配合了雙語和手勢教學方法,是指由簡短的口令和手勢動作來引導學生更順暢地演繹健美操成套或組合動作。例如在健美操中常用的口語如踏步(march)、漫步(mambo)、并步(steptouch)、交叉步(grapevine)等,同時,加以清晰的手勢配合,學生在節奏鮮明、歡快的環境下,使身心得到統一的釋放和表演,從而利于健美操訓練目標的實現,結果顯示,95%的學生都喜愛這種簡短清晰的雙語健美操教程。由此可見,要善于在健美操教學過程中運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訓練熱情和良好的鍛煉習慣。
(4)健美操教學評價體系創新
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不僅可以檢測出教師的教學效果,同時還可以反饋出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利于在教學過程中及時對每個不良教學環境得以改善。為了滿足現代化社會的要求,高校要求健美操教學必須具備一套發展綜合素質的評價體系,評價體系中涵蓋對學生身心素質、實踐能力、社會適應能力、情感品德等多維度的評價[4]。在評價過程中要注重對過程和結果評價的綜合、定量與定性的綜合,要以學生的知識、技術等作為評價重點內容,同時凸顯實踐能力的評定,要結合學生的日常心態表現等,其評價分數比例要合理分配和安排。
2.健美操多維創新模式實驗
經研究小組對實驗前后,對兩組實驗對象進行對比分析如下,具體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多維創新模式實驗后對比
在實驗前,對兩組實驗組進行對比,發現兩者無顯著差異,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多維創新模式的教學之后,檢測結果是兩組具有明顯的差異。實驗組由于長期開展多維創新教學,教學目標、內容、方法、評價體系上均表現優于對照組,學生的理論、技術和實踐能力都明顯高于接受常規健美操教學模式的對照組。
健美操多維教學模式在教學目標、內容、方法設計和評價體系等方面都進行創新型的改革和更新,在多維教學模式的教學下,而已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對學的健美操學習能力、個性發展、健身意識、實踐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等都有明顯的提高作用。
[1]王海英.關于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學改革的若干思考[J].價值工程,2011(20):174-175.
[2]劉柳.關于貴州民族學院健美操選項課教學改革的思考[J].吉林體育院學報,2008,11(05):193-195.
[3]張嵐.普通高校女生健美操發展現狀及教學改革初探[J].內蒙古體育技,2006,19(03):109-123.
[4]唐玲玲.健美操教學方法的創新對提高教學效果的實驗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3,8.
Aerobics teaching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multidimensional innovation
Xu Yang
(Huna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Changsha Hunan, 410200, China)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experiment, investigation methods of analysis of the College Aerobics Teaching Reform,and on the basis of their own experience in teaching and reform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standing, attempts from the aerobics innovative ideas of teaching reform in the new educational ideas. This paper aims to reform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system constraints, thus providing pioneering teaching mode for stud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aerobics; teaching; application of multidimensional innovation
G831.3
A
1000-9795(2014)04-0435-02
[責任編輯:陳懷民]
2014-02-20
徐(1980-),女,湖南益陽人,講師,從事體育人文社會學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