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華
(商洛學院計算機科學系 陜西商洛 726000)
面向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探索
趙建華
(商洛學院計算機科學系 陜西商洛 726000)
本文分析了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以計算思維培養為主線,建立多層次、分類別、重應用為要點的”三點一線”計算機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實踐新思路,同時提出以“學生為中心”理念,建設全時空、全方位的計算機實踐能力培養新模式和多樣化的實踐考核方式。依此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提高計算機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質量。
應用型創新人才;實踐教學; 計算思維;自學能力;考核機制
近年來,一些大學經過論證和反思,紛紛提出應用型本科院校定位,這是適應時代發展和高等教育自身發展需要的。提出應用型本科院校,為了既區別于傳統的學術型大學,也區別于高等職業技術院校,這是社會發展賦予高等教育的當然使命。[1]
所謂應用型創新人才,是指高校本科教育培養的,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到社會各行各業一線崗位從事生產、建設、管理與服務的專業人才[2]。計算機專業的應用型創新人才就是要培養掌握計算機專業理論、知識和應用技能,運用計算機專業知識解決生活、生產中實際問題的創新型專業人才。[3]
國內很多高校針對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進行了大量探索,并取得了較好成績[4-5]。然而,計算機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仍然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重視以教師教法為中心的教改探索,缺乏以“學生為中心”理念的樹立,缺乏對學生可持續性自學能力的培養;[2]
第二,實踐過程中,缺乏對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計算機素質的提高;[5]
第三,重視課堂實踐,或輕視課外實踐,或課外實踐方式單一;實踐考核方法單一。
本文提出以計算思維培養為主線,多層次、分類別、重應用為要點的“三點一線”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新思路;提出以“學生為中心”,建設全時空、全方位的計算機實踐能力培養新模式,培養學生可持續的自學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
(1)建立以計算思維培養為主線,多層次、分類別、重應用為要點的“三點一線”計算機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新思路。將計算思維培養貫穿到整個計算機實踐教學環節中,從計算思維的角度向學生闡述計算機學科思想和方法論,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科目的不同,搜集、整理、設計各種包含計算思維的典型案例,修正實驗指導書。比如,〈〈數據課程〉〉中,選取使用快速排序等排序算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學生排隊、試卷排序等問題,〈〈操作系統〉〉課程中,選取使用一些調度算法解決日常生活中銀行用戶排隊、學生管理等問題。著重講解如何將實踐問題轉化成形式化描述的思考過程,使學生在工程實踐操作中有意識的使用計算思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根據區域經濟發展以及信息社會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將實踐能力培養由低到高分為“專業基本操作技能”、“專業能力訓練”、“研究能力訓練”三個層次級別。“專業基本操作技能”主要包括計算機軟硬件操作,每類學生都必須掌握這項最基本技能;“專業能力訓練”包括使用計算機進行程序開發等操作,對于以后從事計算機軟硬件開發的學生需要掌握這部分技能;“研究能力訓練”包括對未知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探索等技能,對于以后從事科研的學生需要掌握該部分技能。
同時,以實際應用為出發點,針對不同的層次的學生,運用豐富的實驗教學方法,實現因材施教、分類培養,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2)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理念,在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建設校內校外實踐教學大課堂,實施包括課堂實踐、課外實踐、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相結合的全時空、全方位的計算機實踐能力培養新模式。
不僅僅把實踐教學局限于教育實踐課堂,更應該開展研究性教學實踐,將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融入到大學學習生活的每個環節中,貫穿于大學教育的始終,同時在實踐過程要特別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充分發揮學生學習自主性,以學生專業社團為載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生社團實踐;以校園網為基礎,建立學生自主性學習平臺,構建校園實踐教學大課堂;開展學生專業技術素質交流和學科競賽、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科研項目;建設校內外優質專業實踐教學基地,確保學生專業素質、綜合素質培養與社會人才需求接軌。
(3)建立多樣化的實踐課程考核機制。傳統的實踐教學考核環節中,主要由實驗老師進行考核,考核人員比較單一;同時,主要通過實驗報告冊中實驗結果的數據是否正確對學生進行考核,考核內容和考核方式也比較單一。在面向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實踐考核中,應該擴寬考核形式和內容。不僅僅考核實驗結果是否對錯,同時應該著重評價學生在實踐創新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團隊合作程度、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實驗方法的改進和創新情況等各個方面,不僅僅考核知識點、也要結合項目實際,考核學生項目實際能力。對于考核人員,應該結合教師考核和企業考核,結合教師考核和學生團隊考核等多種考核結果,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本文分析面向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背景下,計算機專業實踐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一套方案提高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合格的計算機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
[1]潘懋元,車如山.略論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5):35-38.
[2]汪志國,于志明,馬獻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路徑選擇[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3,3:33-37.
[3]溫衛敏,王友社,姚光順.應用型本科高校計算機專業實驗教學改革探討[J].計算機教育,2012(6):107-110.
[4]龔德良,謝燕江,王魯達,等.以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為核心的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2,2:5-8.
[5]李瑩.計算思維在計算機課程教學中的貫穿[J].計算機教育,2013,2:36-39.
Computer practice teaching mode exploration oriented applications innovative talents
Zhao Jian-hua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Shangluo University, Shangluo Shaanxi, 726000,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 of computer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a new teaching idea of multi-level, sub categories and emphasis on application based on computational thinking. Also it proposes a "student-centered" concept which constructing a full-time and space, a full range model to improve computer practical ability. Then it proposes a variety of practical assessment method, improving self-learning ability and innovative ability of students and improving computer professional applications innovative talents quality.
Applications innovative talents; Practice teaching; Computational thinking; Self-study ability; appraisal mec hanism
G642
A
1000-9795(2014)04-0199-01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2-11
趙建華(1982-),男,陜西商洛人,講師,從事計算機教育方向的研究。
商洛學院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編號: 13jyjx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