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一男 王一帆 閆 博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石油工程學院 北京 102249)
工科類創新型人才培養新模式探索
——以全國石油學子讀書研討會為例
辛一男 王一帆 閆 博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石油工程學院 北京 102249)
工科類創新人才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施是實現人才強國的重要一環。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發起全國石油學子讀書研討會活動,結合石油工程專業特色設立學習班級,創新培養模式,達到啟發學生的科學精神、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目的。
工科;創新型人才;石油學子讀書研討會;人才培養;新模式
工程技術是工業和經濟快速的發展重要保障。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工程技術中一個新的理論或工藝都可能為整個行業帶來很大的進步和變化。新理論和新工藝提出的前提是要有專業知識過硬同時具備創新性思維的人才。針對石油與天然氣行業的快速發展,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以培養“優質,卓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搭建全國石油學子讀書研討會(以下簡稱“研討會”)這一人才培養平臺,設立讀書與研究小組,設置專業前緣課題供學生學習與探討,使參與的學生有所學、有所悟、有所創新。自2012年舉辦兩屆,共有16名專家學者參與指導,152名同學參與學習。前兩屆同學在研討會之后共發表論文58篇,與研討會課題直接相關28篇。其中本科生同學占總人數50%(76人)的情況下,發表論文23篇,占總論文量的39.7%。新的教學模式下的研討會對于學生的培養與引導已經初現成果。
我國對工科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死板的教育方式和陳舊的教學內容無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思維,長此以往,導致缺乏具有開創精神的人才,技術上難以突破,管理上缺乏創新。因此,研討會嘗試突破陳舊教學模式,革新教學內容,在教學中調動學生求知欲,使學生能夠獨立學習專業基礎知識;啟發學生想象力和創新能力,使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之上針對具體問題進行一定程度的研究與探索,試圖解決當今工科人才培養中存在問題的根本所在。研討會一直秉承“教育為先,學術先行”的宗旨,以新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參與學術學習,促進研究型人才培養;以學術研究啟發創新意識,達到培養目的。在教學模式上,采取“自學互學,以組代班”的全新模式,設立以小組為單位的讀書班,倡導獨立學習基礎知識,組內學生交流學習結果與疑問,提出有關小組課題的想法與疑問,相互學習、共同探討。而在學術上,小組在指導教師引領下圍繞石油工程領域內的先進理論或技術展開探討,每一組的指導教師均為石油工程領域知名的教授或學者,其中更包含領域內學術帶頭人、首席專家。同時,大多教授具有國外學習經驗,對國外的教學模式有一定了解,對石油工程專業學生教育有自己的見解,這也在另一個層次達到了教育與學術的結合。
高等工程教育是以技術科學為主要學科基礎、以培養能將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工程師為目標的專門教育,它是推動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的根本保證。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基礎知識是根基,針對某一方向的深入學習和研究是拔高。雖然學生對于專業的先進知識與理論充滿興趣,但基礎知識不牢固,同時缺乏相關老師的指引。因此,對基礎知識把握不牢、對先進理論學習無門成為了當下高校工科類學生在學習、研究、創新上的枷鎖,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也喪失殆盡。針對這種狀況,研討會倡導以高端理論激發興趣,以興趣促進基礎知識的學習,在良好學習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對課題做出探討和研究,引導學生進行獨立的學術研究,激發創新意識。嘗試由相關技術領域的知名專家和教授根據當前石油工程的發展方向和前沿水平設置,引導學生對石油工程專業技術前緣的課題進行學習和探討,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培養方法,以先進技術理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獨立學習加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把握。課題涉及石油工程的各個主干領域如:油基鉆井液技術研究、煤層氣研究、煤層氣研究、深水油氣資源鉆探技術、煤層氣研究、頁巖氣開發技術、稠油熱采技術等,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學習情況自由選擇。就前兩屆研討會調研結果來看,有關先進技術理論的課題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在研討會學習之初,指導老師向本組學生明確學習中所涉及的基礎知識以及相關學習資料,由學員進行獨立學習掌握。
對于基礎知識和先進理論的獨立學習只是實現創新的基礎,而要把學生培養成創新型人才,還必須有良好的引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良好的引導則需要老師的指導、同學間的相互探討共同作用,構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探索與創新的環境。為此,研討會采用“以組代班,自學互學”的學習模式,一定量的學生組成學習小組,每組配備一到兩名優秀的指導教師(如:鉆井流體小組,鄭力會教授)。首先學生就老師所給的課題進行基礎知識學習和課題深入探究。之后在老師的組織下,小組內進行學習成果展示,每位同學以ppt的形式展示自己當天所學內容,并提出自己的見解與疑問。接著,同學們對有關問題進行交流,提出自己針對某個同學問的看法。在將知識和見解相互交融的基礎之上,利用曾經或者剛剛學到的專業知識相互探討。指導老師除了監督每個學員的學習情況外,還引導學生的溝通,同時融入小組與同學們交流探討,在每位同學提出自己關于課題的認識、疑問以及想法之后,老師視情況加以糾正、解答和引導,向同學傳授相應知識并且提高同學們對于加深該課題學習和研究的興趣。在這樣的學習模式之下,研討會實現了“學習——產生疑問——詢問探討(老師,同學)——掌握”這樣一個“學-疑-問-信”系統中各個元素的有機結合。該系統在促進學生獨立學習、研究的同時,結合在學習過程中指導教師對于學生的引導和研究方向的進一步指明,大大增加了創新性思維的產生。進而大大改觀了石油工程人才培養中存在的教學模式單一,個性化指導不足的問題。
全國石油學子讀書研討會作為專業特色明顯的學習與學術型活動,對于石油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創新性思維的引導上初見成效,成果顯著。研討會作為專為培養石油工程創新型人才而設立的教育性學術活動,是對石油院校培養石油工程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的探索,同樣也是對工科類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
[2]劉慧卿.石油工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2:108-112.
[3]馬嵐,呂紅胤.創新型工科人才的培養[J].當代青年研究,2010(11).
[4]孫向陽,李力,高超峰.地方高校創新性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與探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08:14.
Engineering creative talents training new model -- Taking the National Petroleum students reading seminar as an example -- Take National Petroleum students reading seminar as an example
Xin Yi-nan, Wang Yi-fan, Yan Bo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llege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Beijing, 102249, China)
Engineering innovative talents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raining college as the cradle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to explore and implement mode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len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to launch a National Petroleum students reading seminar activities, the establishment of learning clas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innovative training model, to inspire students' scientific spirit, creative thinking,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engineering; innovative talents; petroleum students reading seminar; personnel training; new model
G640
A
1000-9795(2014)04-0218-01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2-17
辛一男(1990-),男,內蒙古呼倫貝爾人,輔導員,從事思政教育方向的研究。王一帆(1992-),男,安徽阜陽人,輔導員,從事思政教育方向的研究。閆 博(1990-),男,河南鄭州人,輔導員,從事思政教育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