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奎英
(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 山東濟南 250014)
突出理論品格 注重感性教學
——關于高等學校文學理論課教學的兩個問題
趙奎英
(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 山東濟南 250014)
文學理論課是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但由于該課程抽象的理論性質,它既難教又難懂,往往并不能很好地發揮其應有的重要作用。如何才能搞好文學理論課教學,也成為一個受人關注的課題。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文學理論教學實踐,把這些年來在突出理論品格,注重感性教學方面一些思考、做法,取得的效果以及遇到的困惑做一概括,以向從事和關心該項工作的專家同行請教。
文學理論教學;理論品格;感性教學
歌德曾經說:生活之樹常青,理論永遠是灰色的。理論常因其灰色而顯得“面目可憎”,它既不好講,也不“好聽”。但就課程性質講,文學理論是一門基礎“理論”課,課堂教學必須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但學生接受能力的提高既來源于學生的自覺鍛煉也來源于教師的積極引導。如果我們不用理論方式對學生加以訓練,打破他現有的接受模式,讓他對理論課積極順應,也許他永遠不適合接受理論,只能停留在接受現象感性事物的水平。
文學理論作為漢語言文學專業一門重要的基礎理論課,它擔當著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批判質疑能力的重任。英國哲學家羅素曾經說:哲學乃是某種介乎神學與科學之間的東西。“它和神學一樣,包含著人類對于那些迄今仍為確切的知識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像科學一樣是訴之于人類的理性而不是訴之于權威。”[1]很大程度上,它重要的不是傳授關于某種文學理論的具體知識,讓學生記住關于某一問題的現成答案,而是引發他對這一問題的興趣,激發他對這一問題乃至更多問題的思考,培養他進行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
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在講一些很難有最終定論問題時,我一般先介紹一些有代表性的不同觀點,再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引導學生批判分析,看哪一種觀點更為合理。如關于文學的本質問題,西方的一個文學理論家曾經列舉了一百多種關于文學的定義,但我們仍然不能說已經解決了文學是什么的問題。我們目前所用教材雖然具有一定的通行性,但也不能說它給文學所下的定義就無可置疑。在講授中,我對文學的概念作了重新界定和描述,講完這一部分內容后讓學生寫一個作業,對我所講的和課本上的加以分析比較,看哪一種更切近文學的本質,同時談談他自己對文學的認識。結果有的同學說教材上的更好,有的說老師講的更好。也有兩種觀點都不同意,提供了對文學的第三種定義。在作業中有很多同學談到以前從來沒有想過這類問題,自己的思索還很幼稚,但的確是動了腦子,通過這次學習不僅加深了他們對文學的理解,也鍛煉了其自主性地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從學生的作業可以看得出來,學生的說法是真誠的。
為了培養學生的批判質疑能力,我有時讓學生自己看書,鼓勵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有一次講文學活動時,我讓學生看教材,一個學生認為書上所說的“動物的活動完全是一種無意識的、對自然的被動的適應過程”存在著問題,聲稱要向馬克思主義的“教條”挑戰,因為這句話是從馬克思的有關論述來的。并舉了一個狗救獵人的故事,認為狗也有意識。由于他挑戰馬克思主義的“教條”,觸犯了馬克思的權威;認為狗有意識,似又侵犯了人類的尊嚴,于是引起了其他同學的極大不滿,許多同學與他展開了激烈的論辯。論辯之激烈簡直到了白熱化的程度,論辯涉及的問題從論辯的規則、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意識的不同含義、動物心理學的發展一直到今天的生態保護主義,大大超出了我的預料。這種批判思維帶來的效應持續了整個文學理論學習的過程,有些同學私下告訴我,同學們思考問題的興趣非常濃烈,他們經常就一些問題展開激烈的辯論。學期末時,而這個率先挑戰的同學則交給我一篇非常有意思的小論文:《放下人的尊嚴,與狗分享意識》。
這種教學方式受到了大部分同學的歡迎,也遇到了一些阻力,一些同學從應試角度出發,提出這種講課方式不便于復習考試,他們不知道在考試時,是按課本還是按老師的講解作答。就我自己來說也存在著困惑,如何更好地解決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確切知識與不確切知識之間的關系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在文學理論課教學中,我不僅時時注意文學理論課的理論品格,也注重感性內容教學。在現有教材中,有關文學類型的內容所占篇幅較小。就此,我們文學理論教研室在自己的教學中統一加重了這方面的內容,詩歌、小說都列專章講述。讓學生在對文學的具體類型有著更加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再進一步接近更加抽象的文學理論問題。
與加強文學具體類型的教學相一致,我們也加強了寫作實踐訓練。寫作實踐分三種類型:一種是寫文學作品,一種是寫文學評論,一種是寫自由的理論小論文。
(1)在開學第一堂課,發給學生一篇文學作品,要求學生在兩節課內寫一篇評論性文章,字數不限,作為摸底,用以考查學生的寫作基礎。在將近學期末,再讓學生寫一篇同類性質、要求的文章,以考查學生有了哪些進步,還存在哪方面的不足。(2)在學習詩歌之前,動員詩歌愛好者自愿寫作詩歌,篇數不限,鼓勵條件是,好的將推薦發表,看有多少學生在不受逼迫的情況下自愿從事文學創作,基礎如何。在學習詩歌、小說之后,再布置所有同學每人寫一首詩,一篇小說,并要求作品后附創作體會和同學之間的交叉評論。上交老師批閱后,再作總體點評和個別指導。看那些文學愛好者在學習文學理論后,創作水平有了怎樣的提高。(3)在第二學期一開學,即布置本學期期末作業,要求學生在學完文學理論課以后寫一篇理論小論文,叫學生在平時學習、讀書的過程中即注意發現問題,搜集材料,以備寫作論文之用。經過這樣的寫作實踐訓練之后,通過前后效果比照,發現學生的寫作熱情和寫作水平均有較大幅度的提高。試以我曾經教過的一個專科班為例,在開學第一堂課寫的作業中,有不少同學寫不到300字,上完一學期文學理論課以后,大部分同學都能在規定時間內寫出一篇1000字以上的結構完整的小文章。在學習詩歌之前,自愿寫作詩歌者,200多名學生中不足10人,學習詩歌之后,寫作詩歌者40多人,上交詩歌70多篇,有6位同學的7首詩歌,發表在《山東師大報》“文學理論實踐作品選”欄目中。這一活動,在學生中引起了極大反響,大大刺激了他們的學習和寫作的積極性。在后來他們所寫的文學作品中,有好幾位同學寫的小說達到了相當水準,并在一些有較大影響的報刊上發表。
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的直接目的是為了加深學生對文學理論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但通過對學生習作的閱讀,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對學生進行寫作實踐訓練還有著更高的教書育人的目標。個別學生習作中反映出來的那種低靡的、灰色的精神傾向讓我極度不安,面對自己學生的作品我似乎無法保持足夠的審美距離,它讓我顧不得過多關注寫作技巧方面的問題,而是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學生的心靈世界,與他們進行精神交流,希望能對他們的人生進行積極的引導。但我無法確定我在這方面所做工作的效果,我無法確定究竟如何才能讓那些有才華的學生也有一個健康和諧的人格,讓我們所有的學生都能在文學藝術的熏陶和文學理論的感召下積極、健康、快樂地生活!這是我在從事文學理論教學中遇到的最大的困惑,也希望有更多的教師關心這一問題,一道為塑造我們學生的智性、快樂和豐富的人生做一些我們力所能及的工作。
[1]羅素.《西方哲學史》上.商務印書館,1963:11.
Prominent theoretical character, pay attention to the emotional teaching --On two questions about literary theory course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Zhao Kui-ying
(Liberal Arts College of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014, China)
The literature theory course in university Chinese and literature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 But due to the theoretical nature of the course of abstract, it is difficult to teach and to understand, and often not very well play its important role. How can we improve the literary theory teaching, has become a popular topic. The author with his years of literary theory teaching practice, these years in prominent theoretical character, pay attention to the emotional teaching thinking, methods, results and difficulties of making a summary, in the peer to engage and interest in the work to ask.
literature teaching theory; theoretical character; emotional teaching
G642
A
1000-9795(2014)04-0224-01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2-11
趙奎英(1969-),女,山東定陶人,文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西方美學、中西文論比較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