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 果
(湖南安全技術職業學院外語系 湖南長沙 410151)
企業介入式高職英語應用能力培養模式研究報告書
龐 果
(湖南安全技術職業學院外語系 湖南長沙 410151)
本課題以合作教育理論、產學合作理論為理論依據,改革了英語學習與崗位用語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研究了企業介入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教材的選擇以及學生的實習“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探討了進一步加強企業的參與性,與高職院校共同培養人才的雙贏模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
企業介入式;高職英語;應用能力;培養模式
2011年2月22日,全國就業工作座談會在京召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在會上表示:預計“十二五”期間,應屆高校畢業生年均規模將達到近700萬人,總量壓力有增無減,還有部分畢業生專業背景、就業意愿和崗位需求不匹配等問題。據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11以及2012年就業藍皮書《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報告(2012)》指出,2011和2012畢業生就業紅牌警告十大專業就包括英語專業。因此,高職英語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就迫在眉睫。
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英語職業技能,實現課程教學與企業需求的有效對接,課題組所在學校(湖南安全技術職業學院)對相關專業和企業進行了有效的合作,與長沙大成國際大酒店、寧鄉通程溫泉大酒店、等單位簽訂人才合作培養意向書,加強校企合作,從而使企業主動介入人才培養模式建設。并且將這一模式從09級的學生開始逐步實施。該校應用外語系(以下簡稱“外語系”)確定了靈活機動、開門辦學的方針,為加強專業管理,促進專業建設與發展,聘請合作企業專家成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該委員會定期舉行會議和考察,商討本專業的發展方向,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審定專業教學計劃,協調管理學生實訓,指導學生就業等,極大地推進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步伐。
根據社會的要求和高職教育的宗旨,結合人才市場的需求,使學生的英語學習職業化、崗位化、企業化。在學生的英語學習中,邀請相關企業介入其中,參與高職英語專業的教學研究,培養企業真正需要的英語類應用型人才。這種模式稱之為“企業介入式模式”。
(一)研究目標
課題組以湖南安全技術職業應用外語系2011級酒店管理專業和商務英語專業班級同學為實驗對象,并制定下列研究目標。
目標一:英語專業相關崗位對高職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具體要求。
目標二:教師、教材和相關教輔資料的合適選擇。授課教師更新教學理念,邀請相關企業專家針對英語專業的崗位和崗位群搜集并編寫相關資料,并在幾家大出版社提供的教材中選擇更合適更實用的教材。
目標三:“企業介入式模式”的實施。讓學生從課堂走出去,直接到企業進行現場教學,接受企業的指導,讓“學以致用”和“校企一體化”真正變成現實。
(二)研究內容
1.“企業介入式英語學習模式”的實施途徑和方式。企業全程參與英語教學分為三個步驟,教學之前的教材教輔選擇制訂以及專業教學計劃的制定,學習之中教師的培訓和學生的頂崗實習,學生走向崗位的自我評價和工作單位評價。
2.與崗位群配套的高職英語教材的選用。合適的教學資料對學生的學習而言至關重要,對于教材的研究選擇確定是本研究實施的前提。通過校企密切合作討論研究協商,最終確定高教社和外研社的相關崗位英語教材作為輔助學習教材。
(一)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說明如下:
1.問卷調查法。通過調查走訪合作企業,課題組進一步了解到企業對于英語類人才的需求,為課題研究的設計和實施提供第一手參考信息。根據課題研究目的和內容,課題組成員集體討論設計了就業崗位群及職業能力需求問卷調查表30份,收回問卷調查表21份,對問卷調查表進行了數據整理和分析。
2.對比實驗法。在2011級酒店管理和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入學之初,聘請長沙大成國際大酒店負責人、長沙小天鵝戴斯國際大酒店負責人以及兩酒店的大堂、餐飲、客房等相關部門負責人不同程度的參與人才培養討論。而2010級沿用我系制定的學習后實習的人才培養方案不變。2010級于2012年7月開始實習,到2013年1月結束。2011級學生于2013年7月開始實習,至今已經五個月,根據對兩類班級進行綜合評定,比較和分析相同專業不同實踐課程的教學效果,檢測研究假設。
3.技術參照法。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學習國內外職業教育和企業配合教育的有關職業教學和改革的理論文章和實踐成果,找出更適合英語應用能力課程教學改革的理論指導。
(二)研究步驟
課題研究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醞釀準備階段(2011年9月~2012年的1月),即實驗研究的準備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內容是課題組成員舉行了課題開題會,擬定方案,走訪合作企業,設計調查問卷,并對2011級新生進行英語應用能力測試。為進一步開展研究活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階段是啟動實施階段(2012年2月~2013年1月),這是實驗研究的主要階段。所做工作主要表現為:
1.課題組通過問卷和訪談形式邀請長沙大成國際大酒店、長沙小天鵝戴斯國際大酒店、寧鄉通程溫泉大酒店相關崗位負責人進行訪談,共同探討2011級酒店管理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模式;
2.確定外研社的教材為崗位群英語學習教材的輔助教材。
3.合約酒店每學期與學生進行兩次會談,與會人員包括企業、學生和教師代表等,收集信息,了解學習和實習情況。
4.總結該系2010級酒店管理班學生的實習情況,期間,課題組研究人員不定期到學生實習酒店對學生實習情況進行了解。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13年2月--2013年12月)本階段為實驗總結階段。課題組搜集完善各種資料,了解并調查2011級學生的實習情況,分析和歸納研究資料和數據,組織課題組成員撰寫論文及研究報告,進行結題評審。
(一)校企合作
在合作酒店和課題組老師的努力下,課題組明確了課題研究的方向,并按社會需求和就業導向進行課程開發和改革,重新制定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為主線的教學計劃,使專業及其課程設置更趨完善、有效,并符合當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具有時效性。
通過調查,課題組發現不同企業對不同專業的英語應用能力的需求有如下特點:
(1)外貿企業和酒店企業對于對于職業道德都非常看重,都要求學生具備基本的職業素質。
(2)外貿企業和酒店企業都要求學生具備相應職業技能,但是它們都更看重在崗的繼續學習能力。而對于專業知識,很明顯,外貿企業的要求則高很多。
(3)外貿企業對于商務英語的同學的要求則主要表現在對職業能力和綜合技能方面。相對對于行業英語的要求,酒店要求則低很多,在回收的問卷中,沿海酒店對員工英語口語要求較高。
2.研究實驗過程。“企業介入式模式”對校企一體化要求非常高。企業介入模式相比校企合作而言,更強調企業的主動性。使學生更好的由“學習的世界”轉入到“工作的世界”。
那么如何使企業更好的介入到學院人才培養的模式中呢?怎樣選擇最佳的合作方式呢?
(1)培養目標的建設。學校邀請合作企業部門和外貿公司部門負責人不定期進行講座,這些專家和學校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組成教學委員會,共同制定教學大綱,研究教材的選擇。
(2)師資力量的培養。教師到合作企業進行短期崗位見習,以期獲得相關企業理念。同樣,學校和合作企業進行溝通訪談,使企業更好地了解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教師積極參與企業專家的會談,并參與企業舉辦的相關職業的培訓。
(3)企業介入。學生到企業(公司)參觀期間,安排學生與企業代表的座談。內容包括:事情進展情況;學生實習或參觀安排;學生在校學習的信息了解;下學期企業(公司)會見學生時間安排;其他事宜。
這種合作對話在每個專業不同學期的實習實訓期間持續進行,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選擇電話或網絡會議。
學校邀請專家做兼職教師或定期講座,從而加深學生對職業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的目的性。
教師不定期到企業進行短期培訓,從而擴大教師視野,提高教師的職業眼界,加強他們的應用職業技能,做到不斷更新知識,與時俱進。
除此之外,在課堂教學中,專業教師都注重行業和崗位的能力培訓。同一門課程,比如視聽說,即使在遇到相同的聽說內容的情況下,教師也必須根據商務英語和酒店管理不同的崗位群而設置不同的情境和教學模塊,使學生運用崗位英語進入學習情境。
(二)理論依據
1.合作教育理論。“合作教育”即“Cooperative Education”。有關于它的含義,世界合作教育協會的解釋是“合作教育將課堂上的學習與工作中的學習結合起來,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與之相關的、為真實的雇主效力并且通常能獲取報酬的工作實際中,然后將工作中遇到的挑戰和增長的見識帶回課堂,幫助他們在學習中進一步分析和思考”。合作教育的具體表現形式為工作與學習密不可分,兩者相互結合。。
2.福斯特“產學”合作理論。福斯特(Philip J . Foster)是研究當今國際職業教育理論的著名學者,多年來致力于職業教育理論的研究。他的職業教育思想在其名作《發展規劃中的職業學校謬誤》中得以體現,他的思想引領了當今世界職業教育,對我國的職業教育的發展及改革有著重大的指導意義。
(三)研究成果
2011級商務英語專業和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分別于2013年7月進入長沙大成國際大酒店和寧鄉通程溫泉大酒店實習。相比于2010級學生,酒店部門給予他們的實習評價更高,滿意度也相對提高。實習單位認為2011級實習生更好的體現了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崗位領悟能力明顯增強。學生雖然在經驗方面仍然欠缺,但是,本屆學生表現出適應性強,上手快,抗壓能力強等優勢。在專業英語方面也表現出應用技能性和實用性等特點。
企業在最開始人才培養中介入指導,并在過程中不斷發揮主觀能動性,使得學生在接受理論學習的同時也加強實踐訓練,這樣才使得他們能及時融入社會之中。學生在高職院校學習,獲得的是理論知識,而在企業實習能獲得實際操作經驗。此二者,缺一不可。
通過較為系統和深入的研究、建設與實踐,課題組認為:本課題研究方法是科學的,既有正確的理論指導和基礎,又符合客觀需要。校企密切合作,企業積極介入,對于雙方而言,是互利互惠的、有戰略遠見的、雙贏的人才培養模式。
[1]教育部關于加快高等職業學校教育改革促進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的通知.教高[2009]3號http://www.gov.cn/gongbao/ content/2009/content_1331178.htm
[2]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http://edu. sina.com.cn/l/2010-07-30/0811191352.shtml
[3]劉黛琳.高職高專外語教育發展報告(1978-2008)[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4]中國高校各專業就業情況亮出“紅黃綠牌”.http://edu.21cn. com/tongdeng/f_184_30323-1.htm
[5]陳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論及其在中國的實踐[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27.
[6]易志勇.教育科學省級規劃課題規范管理[M].團結出版社,2008,12.
[7]湖南安全技術職業學院應用外語系2010級人才培養方案.
The report of enterprise intrusive vocational English application ability cultivating model
Pang Guo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Hunan Security Technology Career Academy, Changsha Hunan,410151,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theory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of industry university cooperation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to reform the teaching method of English learning and the post language combination; Studies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training plan, sele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 as well as the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work-study combination"; to further enhance enterprise participation, the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of win-win mode and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ultivate talents.
enterprise intrusive; college English; applied ability; training mode
H31
A
1000-9795(2014)04-0257-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2-19
龐 果(1974-),女,湖南長沙人,講師,從事英語教學、英美文學方向的研究。
湖南省教育廳2011年度研究課題“企業介入式高職英語應用能力培養模式研究(課題編號:11C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