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教師專業發展的周期性開展教師培訓工作
(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教師進修學校 黑龍江綏化 152052)
現在教師培訓工作整齊劃一的培訓周期和階段劃分,盡管有很多優勢,但卻忽視了處于不同發展階段教師的個性化需求,難以同教師的成長步伐相一致,缺乏前瞻性和針對性。所以我們的教師培訓工作必須根據教師的成長周期來組織和安排培訓活動,重新調整和打破原有的培訓周期。我們要根據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階段及其素質特點,靈活選擇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并充分發揮校本培訓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從而切實提高培訓效益,實現教師的可持續發展。
教師專業發展;周期性;教師培訓工作
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指教師在專業態度、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等方面不斷成長和追求成熟的過程。盡管不是十分的明顯和非常的清晰,我們還是可以將教師的專業發展看成是一個有步驟的和階段性的成長過程,認為它是有周期性的。現在許多專家學者對教師的專業發展都進行了階段的劃分,點明了不同階段教師的突出特點和主要任務。這種對教師成長規律的研究,對我們組織和開展教師培訓工作有很強的借鑒意義。以往我們各級培訓機構和學校在組織開展各種教師培訓活動時,主要是從工作的實際需要出發,對教師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結構做橫向分析,缺什么,補什么,而很少從教師個人的角度,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段、步驟做縱向思考。這往往導致我們的教師培訓工作缺乏連續性和系統性,也不利于引導教師通過自主學習來實現可持續發展。研究表明,教師的專業化過程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在教師專業發展的不同時期,教師思考和關注的焦點明顯不同。所以我們的教師培訓工作必須要滿足不同發展階段教師的不同培訓需求,對其進行分層次和有針對性的培養,幫助每個教師順利地由一個階段上升到另一個階段,從而實現教師群體和個人持續的快速的成長。
那么各級培訓結構和學校如何根據教師的成長周期來組織和安排培訓活動呢?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按照教師的素質狀況和工作成果,學術界普遍把教師的成長過程從低到高分為四個階段:適應期、發展期、熟練期、創造期,在每個階段,他們可以分別被稱為新任教師、合格教師、骨干教師和專家教師。這四個階段對應于教師不同的成長時期,有著不同的發展基礎和條件,有著不同的發展目標和要求,也面臨著不同的困難和障礙。
教師成長的這種周期性和階段性決定了教師培訓工作的周期性和階段性,而我們現在的教師培訓工作還是主要依賴于知識和技術的更新周期,依據當代知識更新的情況,一般把教師繼續教育的周期規定為5年。這種整齊劃一的培訓周期,盡管強調了吸收最新的教育科學成果,積極引導廣大教師及時補充、吸納新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水平,但卻忽視了處于不同發展階段教師的個性化需求,難以同教師的前進步伐相一致,缺乏前瞻性和針對性。
教師培訓的周期不宜過于統一和固定,也應呈現靈活多變的態勢。時間可長可短,長到8、9年,短則2、3年,要盡量和不同教師群體的發展周期相適應。教師的一個發展階段就可以看作是一個培訓周期,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處于不同的培訓周期內,而不是所有的教師都處在一個培訓周期里。在同一個周期內,我們根據他們類似的素質特點和相近的培訓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從而使教師的培訓周期也表現出層次性和連續性的特點。每位教師經過由低到高的幾個周期的培訓和學習,素質結構和能力不斷得到完善和提升,順利度過專業成長的各個階段,逐漸走向成熟。與此相適應,教師培訓的類型除了現在通行的新教師培訓、教師崗位培訓和骨干教師培訓外,還應增加針對創造期教師的提高培訓(如學科帶頭人高級研修班等)以及各種應急培訓。我們調整和完善培訓周期、類型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階段、不同崗位教師的發展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
教師的成長過程,是他們教育教學素質不斷提高和更新結構的過程。教師素質結構的變化包括新素質的增添,舊素質的退化和更新,各種素質主次關系和比例結構的調整等。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的這種素質結構的不斷變化,決定了我們的教師培訓工作必須從教師已有的經驗的出發,幫助廣大教師從不同維度和不同側面提高對教育教學的認識水平,增強其實踐能力,完善其知識結構。
對于各個發展階段的教師,培訓內容應該各有所側重。對適應期教師,培訓內容應突出教育教學基本技能訓練系列,如9項課堂教學技能(導入、結束、講解、演示、提問、板書、變化、組織、強化)、五項教學基本功(三筆字、簡筆畫、朗讀、演講、講故事)、班級管理技能、如何聽課評課、怎樣備課說課等等。這一階段的培訓內容安排是幫助新教師盡快熟悉學校的工作環境和工作常規。對于發展期的教師培訓內容則要突出教材教法系列和新課程理論與實踐系列,一是組織廣大教師認真學習各學科的《課程標準》,領會其精神實質;二是指導教師熟悉和鉆研教材,學會駕馭和創造性使用教材,不斷優化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而新課程理論與實踐系列培訓內容的設置,則是幫助一線教師深刻理解和把握新課改理論內涵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實際,反思、分析自身的教學行為,切實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真正提升自己的理論素養。理論和實踐的密切結合是這一階段培訓內容的突出特點。熟練期的教師,除了繼續深化和推進教材教法系列和新課程理論實踐系列的培訓外,還要特別強調教育科研系列和教育技術系列的培訓。熟練期的教師對教育教學問題有著較為深刻的認識和體會,也最有發言權。我們要積極引導他們將自己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從表面現象深入到事物本質。經過我們的培訓,骨干教師應該學會掌握和運用基本的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不但要了解不同研究方法的特點和步驟,而且能善于運用科學研究方法去解決教學實踐中具體問題,總結提煉自己的教學經驗。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大力開展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對骨干教師來講,開展教育技術培訓的關鍵,不僅僅是他們能夠使用各種現代教學設備和媒體,而是如何使用這些設備和媒體去提高教與學的質量,即不僅知道怎樣使用技術,而且知道什么時候使用以及為什么使用技術。創造期的教師已經對教育規律有了比較全面的把握,對教育問題有了較為系統的見解,有的甚至成為教育專家,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不再需要任何培訓了。當創造期教師進行創新時,如總結自己的教學模式、發表著作、編寫新教材、進行教改實驗等,他們也必須要重新查閱和積累這些方面的知識和信息,圍繞熱點問題學習相關的理論,并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探索和嘗試。所以針對創作期教師,我們可以適時開展教育教學理論系列的高層次培訓,幫助他們搞好理論的總結和提升。
同培訓內容一樣,要想適應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的多元化需求,培訓方式也應該呈現多樣化的趨勢。我們需要明確的是,作為一種職后教育,中小學教師培訓必須以親身體驗、集體合作、互動參與為學習的基本方式。中小學教師更樂于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情境中去獲得技能與技巧,提高自身修養和學會教育科研方法等。一些地方調查顯示,許多一線教師將“專家講座、理論輔導型”的培訓列為“不需要的培訓方式”榜首,而“實地考察,觀摩型,同行介紹經驗,教學展示,共同研討型,觀看、評析名師課堂錄像,案例型,參與式培訓”等培訓方式卻很受教師歡迎。所以我們在對各個發展階段的教師進行培訓時,一定要轉變繼續教育集中培訓那種單一的以知識傳授為基本方式、以知識結果獲得為目的學習活動,轉而強調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如教師論壇、課題研究、案例分析、情境體驗、自修反思、崗位練兵、微格教學、觀摩教學、聽課評課等,組織教師在具體的教育教學情境中去親身經歷和體驗——“在行動中反思”,進而培養和提高其綜合實踐能力。
校本培訓就是指為了滿足學校和教師的發展目標和需求,由學校發起組織,以學校為培訓基地,充分利用校內外的培訓資源,組織本校教師在崗進修和學習的開放性培訓活動。與其他培訓模式相比,校本培訓模式更貼近與教師的個體發展和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它針對教師的不同發展階段,指導教師制定個性化的提高計劃,引導教師反思自己教學行為,并能根據進展情況隨時調整培訓進程,以解決教師在教育理念、教學能力以及業務知識、結構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問題。在校本培訓中,教師不必脫離崗位,轉換角色,就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接受全面培訓,這既緩解了工學矛盾,又避免了培訓和教師的發展實際相脫節。所以我們要想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建立起一種與教師成長周期相吻合的常規性全員培訓模式,就必須以校本培訓為主。而要想充分發揮校本培訓的主導作用,基層學校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校本培訓要針對教師的實際需求。我們開展校本培訓活動必須要滿足教師的個體和群體需求,以需定訓。對不同發展階段教師實際需求的把握是決定培訓效果的關鍵所在。
2.校本培訓要解決教師面臨的具體問題。校本培訓應是以問題為核心的培訓。學校要引導教師多角度地反思檢查自己教學中出現的或可能出現的問題,并解決問題。
3.校本培訓要聯系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校本培訓要超越單一的書本知識的學習,應從教師的現實生活和教育教學實踐中去開發利用培訓資源,而不是在學科知識和教育理論中去構建課程。學校要引導教師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去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總之,我們一定要按照教師專業發展的周期性和階段性來組織和安排各種培訓活動,根據教師素質結構和培訓需求的不斷變化,及時調整培訓周期、順勢改變培訓目標、靈活設置培訓內容和方式、不斷優化培訓模式,從而切實提高培訓效益,實現教師的可持續發展。
[1]鐘祖容.現代教師學導論—教師專業發展指導(ISBN:7304036516).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6,8(第2版).
[2]張祖春.校本培訓實施指南(ISBN:7810647393).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9(第1版).
According to the periodicity of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 training work
Wu Chun-ming Fan Xue-yu
(Heilongjiang Suihua Beilin District Teachers School, Suihua Heilongjiang, 152052, China)
Now the teacher training work neatly divided training period and phase of uniform, although there are a lot of advantages, but neglected the individual needs of teachers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 the teacher's growth pace, lack of prospective and pertinence. So our teacher training must organize and arrange training activities according to the teacher's growth cycle, re adjustment and break the original training cycle. We should according to the main stages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its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flexible selection of training content and training method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of school-based training promot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o as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efficiency,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eriodicity; teacher training
G451
A
1000-9795(2014)04-0308-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2-22
吳春明(1963-),男,黑龍江綏化人,中學高級教師,從事教育科研方向的研究。范學禹(1972-),男,黑龍江安達人,高級教師,從事教師培訓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