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婷婷
(遼寧大學 遼寧沈陽 110036)
中國夢中的文學夢建設
杜婷婷
(遼寧大學 遼寧沈陽 110036)
文學夢,作為中國夢中重要的一環,文學工作者應當建設什么樣的文學夢,怎么樣才能建設好文學夢,是當下文藝研究者必須要深入探討的問題。
中國夢;文學夢;審美意識形態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第一次闡釋了“中國夢”的概念:“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文學應該在中國夢踐行的偉大進程中找準自己的方向和位置,扛起民族文化復興的大旗!
文學作為意識形態,具有普遍的屬性,也具有特殊的屬性。文學的普遍性在于,它是一般意識形態;文學的特殊屬性在于,它是審美意識形態。文學是社會意識形態的上層建筑,這種審美活動要承擔社會系統分配給它的相應的社會教化功能。孔子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興觀群怨,一直是中華民族文學的優良作風。文學要用審美的方式凈化人的心靈,通過宣傳、弘揚社會美,能夠教育、激勵人們趨向于心靈美;社會美能夠美化生活,端正黨風、民風,可以以正祛邪,以廉驅腐,弘揚高尚的社會主義道德,從而使整個社會生機勃勃。
文學作為意識形態總是與政治有著不可脫離的關系,要么服務于政治,要么批判政治,即使聲稱“文學遠離政治”,也無疑是一種政治立場的表達。文學根植在社會生活之中,就離不開社會生活的種種影響,無法擺脫時代和自身價值的責任。
文學、文學批評觀念會化作“集體無意識”的價值體系,滲透于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個方面,對于每個社會成員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具有深刻的影響。
中國古代,強調“詩言志”就是文學應抒發正確崇高的思想情感,弘揚積極向上的社會價值取向。價值觀滲透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細節中,能夠兼容并包,有助于社會和諧,凝聚人們的力量,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中國夢的實現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程,需要作家以積極的心態去建構。作家在創作中應當有意識的建構起積極的核心價值觀,不為追求噱頭、銷量等商業價值而只傳遞負面、虛假的內容,否則中國夢就成為了空洞的話語。作家要把中國優秀的傳統價值觀呈現出來,讓人們追求中國夢的過程中擁有正確的導向,向世界讀者傳遞真正的中國價值觀,中國夢想。
只有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創新,世界才能夠真正地正是中國,了解中國,中國夢才能夠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回想。同時,在文化的全球化傳播的進程中,民族文化要善于吸收、利用他民族文化的養分推動自己文化的發展,才能在與其他民族文化頻繁交流中獲得活力。
文學是人的情感評價,是個人的感性體驗,是審美的。文學應該用審美的表達正確反映踐行中國夢的偉大進程,描寫鮮明、進步、優秀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發揮正面感召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文學工作者必須要擔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文學夢需與中國夢融合,同榮辱共存亡。
按照馬克思唯物史觀的基本要求,尊重廣大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主體地位,謳歌人民群眾之間美好的關系,滿足其向善向美的要求,是實現“中國夢”的巨大力量。
文學工作者要大力宣傳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的社會美好事物,是人民群眾能夠感受到我們偉大時代人性的美好,道德境界的崇高;要努力為人民群眾的實踐服務,致力于解決群眾在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要根據不同地區廣大人民群眾社會實踐的特點,以自己獨特、形象、直觀和富有震撼力的方式,充分反映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力和勞動創造的生動形象。
文學為“中國夢”放歌,是我們未來文學發展的一個方向,是我們文學精神的鮮明體現,也是我們的文學的“動力源泉”。文學應擔當起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和民族振興的力量。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56.
[2]習近平總書記深情闡釋“中國夢”[N].人民日報,2012-11-30.
[3]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3-18.
[4]習近平.順應時代前進潮流出盡世界和平發展[N].人民日報,2013-03-23.
[5]毛澤東.毛澤東論文一[M]背景:人民文學出版社,1992:49.
[6]文藝報/2013年/5月/3日/第003版”理論與爭鳴”.
The construction of literary dream in China dream
Du Ting-ting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110036, China)
The literary dream,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 dream, what kind of literary dream literary workers should build, how to construct the literary dream, is the current literature researchers must be discussed.
China dream; literature dream; aesthetic ideology
I02
A
1000-9795(2014)04-0070-01
[責任編輯:董 維]
2014-02-20
杜婷婷(1988-),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從事文藝美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