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嬌
(南京理工大學化工學院 江蘇南京 210094)
探索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徑
張天嬌
(南京理工大學化工學院 江蘇南京 210094)
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的迅速擴大,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其承受著學業、經濟、就業、婚戀等方面的壓力,這對研究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積極探索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徑,關于加強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措施。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當代研究生的特點要求大力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與指導
如今研究生招生規模日益增大,并且其生源較為復雜,來源于本校繼續升學人員、各類院校考研人員及意向繼續深造的社會人員等方面,日益增大的研究生數量及較為復雜的生源給研究生在科研、就業及生活上帶來很大的壓力,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漸增多,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并積極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已成為發展的必然。
2.社會的發展需要加強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生為社會的高層次創新人才,對社會科技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社會的發展需要高精尖的人才,這種人才不僅僅需要有扎實的科研能力,更要擁有較強的人文素養和心理素質,即非智力因素。研究生面臨學業、經濟、情感、就業等方面的心理壓力,因心理問題誘發的惡性突發事件日益增多,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制約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與指導,促進研究生積極健康的成長與成才,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需要。
1.學業方面的壓力
研究生階段的學習與本科階段有本質的區別,不僅需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更要有獨立自主的科研創新能力。導師的科研及教學任務繁重,很多時候不能對學生給予一一指導,多數學生進入研究生階段不能及時進入狀態,依然十分依賴導師,獨立摸索科研路徑困難,使得學習成為負擔。另外,大部分高校對研究生在讀期間的論文發表數量、級別等作出硬性規定,未達標者不能按期畢業,給很多學生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若不能及時做好適應和調整,極易在苦悶和困惑中迷失自我,導致各種心理問題的產生。
2.人際關系改變帶來的壓力
從本科進入研究生階段,研究生個體與導師及同學間將形成新的人際關系網絡,與本科不同的是,研究生階段的學習與科研主要是以課題組為單位,班級概念較為淡薄,人際交往面較窄,個人容易變得孤僻,自私,做事不考慮他人感受。另外,研究生生源復雜,很多其他院校考入的研究生由于自身學習功底薄弱,容易產生自卑、逃避與他人接觸的心理,輕者影響課題和科研進展,重者延誤學業從而引發其他心理危機。
3.就業造成的壓力
2014年畢業生人數已達到727萬人,比2013年多出了28萬人,畢業生將遭遇史上最難就業年。而就業難現象已波及到研究生這一群體,很多研究生希望通過讀研來提高學歷層次、提高就業層次、提升核心競爭力,而研究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并且在擇業過程中的好高騖遠導致擇業挫折和失敗,極度挫傷其追求成功的積極性,甚至懷疑讀研的價值,這種矛盾心態一旦得不到有效化解,則極易產生心理問題。
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加強服務隊伍建設
當前,多數高校沒有形成完善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而研究生數量日益增加,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完善心理健康服務隊伍是非常必要的。完善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可建立心理健康三級網絡。第一級是學校層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機構及專業咨詢服務機構,對全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進行總體的規劃與指導。第二級是以學院研究生導師、輔導員及心理輔導教師為主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落實日常生活中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種舉措。第三級是經過系統培訓與培養的研究生心理骨干隊伍,以班委、宿舍長、教研室負責人為主,此群體深入研究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能夠及時發現問題,每周不定期召開骨干例會,匯報班級學生心理狀況,便于掌握學生思想動態。通過建立網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及強有力的服務隊伍,可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2.積極開展心理調查工作,及時掌握學生心理狀況
第一,開展心理健康普查工作。不定期的對研究生開展心理健康普查工作,通過網絡測試、問卷調查等方式測評心理健康狀況,建立個人的心理健康檔案,并進行跟蹤和關注,對心理健康指數較低的學生開展針對性指導,及時進行矯正和疏導。
第二,把握規律,做好關鍵時期工作。研究生心理問題有較大的突發性和隨機性,但其中存在較強的規律性。經過調查,研究生最易出現心理困擾主要有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開學后的1~2個月,這段時間是研究生適應學習生活環境的過程,部分讀研目標不明確、對研究生生活期望過高、適應能力不強的學生容易出現心理落差;第二個時期是研究生在課程結束臨近階段,這個階段學業壓力較大,容易出現心理波動,在結束課程之后但還未正式進行科研過程,心理最易產生空虛感的時期;第三個時期是畢業前3~5個月,這個時期研究生們承擔著畢業和就業的雙重壓力,容易出現情緒波動。因此,有必要把握好這些關鍵時期,掌握學生心理動態,注重進行引導,及時將心理問題控制在萌芽中。
3.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自我教育能力
不定期開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如邀請學校、校外知名的心理專家開展不同主題的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在人際交往、戀愛、師生關系處理及科研壓力緩解等方面給予研究生專業的教育和指導。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平臺,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指導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促進研究生積極健康的發展。
4.深入開展心理咨詢工作,及時進行危機干預與心理疏導
心理咨詢是幫助學生及時進行危機干預、積極開展心理疏導的有效途徑,因此必須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詢機構。根據研究生的特點,可以設立心理咨詢方面的暖心工作室,工作室需要建立一支經驗豐富的、專兼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隊伍,不僅可以對突發事件或心理危機進行及時了解、有效預防、重點干預,還可以為在學習、生活各方面產生疑問的學生答疑解惑,為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幫助。但是,人的意識不容易被改變,因此心理咨詢是一個漸進和反復的過程,在開展心理咨詢與輔導之后要注重建立跟蹤反饋機制,及時了解學生的后續心理狀況,通過系統化、層次化的心理輔導,徹底根治學生存在的思想問題。通過心理咨詢,不僅可以減輕內心的矛盾和沖突,排除心中困擾、開發身心潛能,還可以幫助其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的適應外界環境。
5.大力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擴大心理健康教育覆蓋面
第一,開展“成長性”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可以邀請心理中心的專業老師,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如“信任背摔”、“建高塔”、“獨特的我”、“刮大風”等活動,克服學生心理惰性,增強對集體的參與意識和責任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第二,開展“指導性”團體心理輔導工作。研究生群體在不同階段會產生共性的困惑,主要集中在新生入學階段、期末階段及畢業求職階段,應及時把握這些關鍵時期,積極開展團體心理輔導工作。在新生入學階段,對部分群體開展有針對性的座談與指導,積極組織各項文體活動,促進新生盡快融入大集體,及時消除初入新環境的焦慮感;在期末階段,對學習成績較差的群體開展心理輔導工作,組織答疑活動,切實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問題;在畢業求職階段,針對就業“困難生”開展團體心理輔導,及時了解求職情況,做好就業推薦和指導工作,消除求職抑郁感。通過團體心理輔導工作,高效的解決研究生中易于出現的心理問題,在集體的溫暖中積極健康的成長。
[1]孫瑩.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中國高教研究,2006,(11).
[2]鄭麗,盧婧一.當代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2007(1).
[3]朱萍,呂琳.對擴招時期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思考.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8).
[4]馮蓉.高校研究生常見心理問題及干預對策.中國冶金教育,2009(1).
[5]劉朋,石磊,劉蓉潔.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及對策.法制與社會,2010(21).
[6]劉朋,石磊,劉蓉潔.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及對策.法制與社會,2010(21).
Exploring new ways of postgradua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Zhang Tian-jiao
(Chemical engineering Schoo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94, China)
With the rapid expansion of the enrollment scale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research on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student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society, the school,under economic, employment, marriag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ressure, which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graduate student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actively explore way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the students,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measures.
postgradua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G444
A
1000-9795(2014)04-0317-01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2-16
張天嬌(1987-),遼寧葫蘆島人,女,實習研究員,從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研究生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