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汗青
(江蘇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 江蘇鎮江 212003)
關聯理論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啟示和應用
趙汗青
(江蘇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 江蘇鎮江 212003)
本文從關聯理論入手,結合當代大學生英語聽力教學的困難,融合關聯理論,希望能夠為廣大高校同學提升英語聽力理解能力提供一點幫助。
關聯理論;聽力教學;語境
聽力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一直占有很大的部分,其中隨著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和四六級考試的發展和改革,同時由于社會對于英語聽力理解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實際化和應用化,所以大學生的英語聽力理解水平和能力顯得尤其重要。
Sperber和Wilson在其著作中提出,每一次的交際其實就是一種推理過程。也就是說,每一次交際推理都是建立在雙方或多方背景、認知等關聯因素的交流的前提下進行的。交際應該是一種“明示-推理”過程。“說話者”的目的就是要傳遞他的意圖(intended message)。說話者可以通過簡單明了的語言引起別人的注意同時傳遞他的意圖,但同時,或者更多的時候,其實說話者是用更加隱晦的語言來傳遞他的語言信息。與此同時,“聽話者”根據這種明示和推理,最大限度的得到語境,從耳朵聽到聲音開始,判斷語言中所含的聲音信號,根據自己本身的認知背景和語境分析、判斷和推測對方所要表達的意思和想法。因此,不光要聽懂說話者的淺層字面意思,同時要根據自己的經歷來獲取和推測對方所要表達的意思。這無疑是對“聽話者”最大的考驗。
例如:A: Can you give me a hand to do the laundry?
B: Oh, I will be late for my class if I am not in the hurry. Or I will be published by my professor!
這段對話中,顯然B并沒有直接的回答A所提出的要求,但是不難發現,其實B婉言的回絕了。這需要聽話人應用邏輯推理能力來判斷。
聽力的過程是大腦對語言信息進行處理的過程,所以聽力理解過程一般含有“立像”,“預知”,“求證”和“確認或修改”這四個過程。聽話者從聽到說話者的聲音開始,聽話者的大腦根據聲音信息迅速產生一副副圖像,把這些圖像和聽話者自己腦中原有的某些圖像進行分析比對,檢驗結果是否具有一致性。如果圖像大體一致,那么聽話者可以進一步確認原有的信息的準確,根據準確的信息,做出自己的判斷和回復;如果圖像完全不一致,則根據自己原有的認知和當下接收到的信息,或者修改自己原有的認知,從而進行正確的推測和理解。
因此,可以聽懂別人說的話,這種過程中從聽話者要首先對聲音的處理和解碼,其次還很重要的是聽話者運用自己的原始認知、背景經驗和邏輯推測,從而達到理解說話者的語境和語義。不難理解,聽力理解又是一種綜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語言信息處理過程。在背景知識的了解下,理解聽力材料,再根據聽到的聽力材料判斷每道題目的答案。
關聯理論對聽話者的心理素質要求很高,同時也對聽話者的背景知識和認知語境也有較高要求。這就意味著,在聽力教學中,教師必須注意到學生的背景知識是否達到聽力內容的要求,如果達到了,那么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測試;如果學生對相應的聽力背景知識一無所知,就還需要教師進行背景知識的補充。另外不同層次的聽力理解對于詞匯和語法也是有不同層次的要求,這就無可避免在聽力課堂中需要加強語法和詞匯教學。
為了避免傳統教學模式的枯燥和乏味,教師可以將幻燈片課件教學融入聽力理解的課堂之中,可以采用層層遞進式,聽力的內容由簡單到復雜,使課堂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增加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比如:M: I don’t think it is a good idea for me to study French. I failed again in the test today!
W: Is that the reason to give up?
Q: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很顯然,這段對話中,我們知道男士學法語遇到困難,而女士認為這并不能成為放棄法語學習的原因。
因此,關聯理論對于聽力理解最重要的貢獻就是要聽話者能夠充分理解說話者的交際意圖,理解說話者語言背后所傳遞的信息。因此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運用關聯理論,帶著學生一起挖掘聽力材料背后的語境,提高學生理解交際語言的能力。
第一,學生并沒有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和背景文化知識的補充,就開始盲目的汲取說話者的語言,容易找不住關聯。此時,如果教師能準備一些與聽力理解內容的大體一致的英語背景材料和語境(比如詞匯語法的講解、背景文化知識的補充和經驗性聽力理解的積累),預先提醒學生,這樣學生有了相應的背景語境,會大大降低聽力理解課堂的枯燥性,提高語言理解的正確率和成功率。
比如:W: Would you lend me your textbook after class?
M: It’s out of question.
Q: What does the man mean?
很顯然,這段對話中,如果學生不能知道out of question(不可能)的意思,而且還會和out of the question(當然可以)混淆,那么就不可能把這道題目正確選擇。因此扎實的語言能力和充實的背景知識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學生的假設推測的能力有待加強和提高。聽力的過程就是尋找關聯的過程。聽力理解中,結合語境的認知從而推測語義,聽清言外之意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一定的邏輯分析,是高校教師必須傳授給學生的。
比如:W: I really appreciate those abstract painting we saw yesterday, what do you think?
M: I suppose it’s something I haven’t acquired a taste for yet.
Q: What does the man imply?
對話中女士問男士是否喜歡昨天他們看的抽象畫,而男士并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說他沒有那個品位,言下之意就是根本不喜歡。
類似上面的例子還有很多,這就意味著教師在備課時就應該理解說話者的真實想法,通過引導,提問,和學生進行必要的討論,幫助學生進行語境分析調整,篩選正確的關聯點,達到聽力能力的有效提高。
聽力的過程是將原有知識和聽力材料相聯系的過程,關聯理論與大學英語聽力理解的結合,是對聽力教學的重大改革,是對聽力理解能力的重大提高.通過不斷地幫助學生應用背景知識、語境來尋找和構建關聯,進而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1]DAN,SPERBER & DEIRDRE WILS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劉美霞.關聯理論和大學英語聽力教學[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02).
[3]葉琴.關聯理論對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啟示[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02).
[4]王瑞昀,梅德明.聽力理解的認知與聽力教學[J].外語電化教學,2004(02).
[5]卡羅爾.語言心理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6]劉千鳳.關聯理論視角下的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研究[J].大眾文藝,2011(03).
[7]徐幽燕.關聯與聽力理解教學[J].山地農業生物學報,2005(06).
[8]肖本羅.關聯理論聽力理解創新模式在教學中的應用[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10).
[9]杜紅.關聯理論與短對話聽力理解[J].綿陽示范學院學報,2009(07).
[10]鄒素.關聯理論與英語聽力教學[J].南昌高專學報,2009(06).
[11]張麗華.關聯理論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10(03).
[12]徐芳.關聯理論在聽力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1994-2010.
Zhao Han-q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jiang Jiangsu, 212003, China)
In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y, combined with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difficulty, fusion of relevance theory, hoping to offer some help to understand the ability for the major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English listening.
relevance theory; listening teaching; context
H31
A
1000-9795(2014)04-0400-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2-19
趙汗青(1981-),女,江蘇鎮江,講師,從事英語語言學、翻譯、聽力教學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