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元 丁 宏
(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安徽合肥 230061;安徽醫科大學 安徽合肥 230032)
我國公立醫院人員流動現象分析
王元元 丁 宏
(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安徽合肥 230061;安徽醫科大學 安徽合肥 230032)
公立醫院人員的合理流動有利于提高整個醫療體系的活力與醫療質量,促進不同醫療機構之間人才的縱向和橫向交流的是公立醫院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文章主要闡述了我國公立醫院人員流動現象,對其產生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政策建議。
公立醫院;人員流動;分析
我國有近80%的的醫療資源集中在城市大醫院,且主要是指公立醫院。[1]公立醫院作為我國各類醫療機構的主力,在醫療服務體系中起著重要作用。公立醫院的人員合理流動,有利于增強機構活力,促進衛生系統內優質資源共享,從而提高衛生服務質量與水平。但是目前公立醫院人員流動中也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
1.地區與機構間的流動
鑒于薪酬待遇高、發展空間大等因素,我國醫院人員流動的趨勢大體為經濟欠發達地區向經濟發達地區流動。主要表現在,西部地區向東部、內地向沿海,偏遠中小城市向大中城市流動。[2]
公立醫院在機構間的流動出現公立非盈利性醫院向私立盈利性醫院流動的趨勢。因為總體來我國目前大部分公立醫院采取的還是傳統的人事制度,現行的綜合醫院組織編制,仍依照衛生部1978年頒布的《縣及縣以上綜合性醫院組織編制原則(試行草案)》實行[3]。目前很多公立醫院采取非編聘用、勞務派遣等多種形式用工,但編制內外的藩籬又使得這部分人員在職稱晉升、薪酬體制、人才培養等方面得不到平等的待遇。[4]而績效工資由于考核方式不當,并不能切實對醫院人員起到激勵作用。
建立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為主要內容的人事管理制度是目前公立醫院改革的重要內容[5]。在政府一系列鼓勵和要求醫院實行人員聘用制的政策環境下,很多地區開始打破編制影響,推行全員聘用制,這些努力為人員在機構間的流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醫生個人流動意愿
2.1薪酬待遇不滿意。我國公立醫院目前實行國家人事部2006年頒布《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實施辦法》中的績效工資制,在醫院人員的薪酬中,由職務、學歷、年資等因素構成的基礎工資所占比例較大,造成同工不同酬或者績效差距小、工資差距大的現象。[6]公立醫院衛生從業者的平均工資水平偏低,2009年《中國勞動統計年鑒》中表明衛生從業者平均勞動報酬是全國平均值的1.1203倍。中國醫師協會在2009年第3次醫師調查顯示,大多數(91.9%)的醫師認為自己的付出與報酬不成比例,44.82%的人曾經想放棄醫師職業。[7]這些表明,公立醫院現有的薪酬體系無法激發員工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留不住人才。
2.2公立醫院的人事制度約束醫生個人的發展。公立醫院在人事編制、職稱晉升、績效考核方面很多都與學歷、職稱、論文及課題研究掛鉤,直接關乎醫療質量的臨床綜合能力考評與測定反而處于相對次要的地位。對于臨床醫生來說,工作任務的繁重讓他們應接不暇,疏于學術論文的撰寫或科研項目的申報,又會直接影響到職稱的晉升,進而影響個人的經濟收入。在私立盈利性醫療機構中,更多地看重臨床技術能力,能給臨床醫生提供更為自由的執業環境和豐厚的待遇。
2.3執業環境的惡化帶來的壓力。新醫改之后,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看病貴”的問題,由于醫保補償比例和范圍的增大,導致公立醫院的病源激增,醫生的單位工作量隨之加大。而個人的服務能力和時間是有限的,如果要在一天內看盡量多的病人,必然要縮短問診時間。患者對公立醫院的期望值普遍較高,醫療服務溝通不到位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醫患糾紛的增加,然后就是醫療質量的下降。在眾多的醫療糾紛或醫療事故中,患者大都首先遷怒于直接接觸的醫務人員,辱罵甚至襲擊、傷害醫務人員的事件頻見報端。在這種環境下,很多醫生開始選擇離開公立醫院,轉行或自由執業,或者去工作環境相對輕松的私立醫院。
而在國外,醫務人員多點執業是醫師管理體制的主流,像美國、德國等國均不斷地通過醫療體制改革來完善醫學人才的合理流動。[8]如在德國,醫生屬于“自由職業者”,醫生和醫院之間沒有行政隸屬關系。醫生以州為單位注冊,只要注冊是合法的,就能同時在本州不同醫療機構服務。
借鑒國外的經驗,對于不同性質的醫療機構,國內開始采取鼓勵醫生流動政策。2009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出“穩步推動醫務人員的合理流動,為促進不同醫療機構之間人才的縱向和橫向交流,研究探索注冊醫師多點執業”[9]。各地也開始探索醫師多點執業的可行路徑,如廣州于2013年6月通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實施辦法》鼓勵符合條件的公立醫院醫務人員到社會辦醫療機構多點執業。但是我國目前的體制對醫生的限制較多,如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規定,一個醫生只能在其注冊的醫院行醫,否則就得承擔違反法律的風險。
因此,如何理順各方關系,促進公立醫院人員合理有序地流動,成為目前公立醫院人事制度改革中一項重要內容。
1.加強公立醫院人事制度改革,在職稱晉升、薪酬制度等方面加以平衡。一方面,公立醫院要創造公平擇優的選人用人機制,改進醫師晉升機制,臨床醫師的晉升在科學研究及論文方面的比重需適當減少,給臨床醫師提供自由寬松的執業空間,把較多的精力放在臨床技術的鉆研與提高上。另一方面,要合理運用績效考核結果,優化醫生工資結構,適當提高薪酬水平,促進醫務工作者的積極性與工作效率,優化良好的就醫與從醫環境,既能吸引進來優秀的衛生專業技術人才,也能調動其積極性與主動性。
2.強調公立醫院的公益性,降低醫務人員的趨利性。在現行醫院管理體制下,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被大大低估,醫院的掛號費、手術費、治療費等定價遠遠低于的實際勞動成本。[4]這種情況導致醫生有動機去設法開“大處方”、做“大檢查”,創造更高的“績效”,獲得較好的經濟收益。而醫生的天職是“救死扶傷”,具有高尚的人道主義精神。在這種情況下,公立醫院履行社會責任時應更多地體現公益性。因此,公立醫院人事制度改革中,一是要加強醫院人文精神建設,豐富醫院文化建設內涵,在推動績效考核與薪酬制度改革的基礎上,引導醫務人員樹立正確的職業觀與薪酬觀。而是要注重培養醫師的職業精神。不僅要求醫師對專業技術孜孜不倦地探索,也要幫助其塑造日漸完善的醫生職業人格、樹立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追求至善的醫學人文理念等。[8]既要鼓勵人才合理流動,又要兼顧穩定性。
3.健全與人事制度改革配套的法律法規。借鑒其他國家先進經驗,制定適合醫改新形勢下的法律規范,建立起公立醫院與個體醫學人才流動的契約機制。[10]需要及時推動相關法律諸如《執業醫師法》、《醫師執業注冊暫行辦法》、《醫師外出會診管理暫行規定》等修訂與完善,讓醫師多點執業有法可依,為醫生的執業權利提供法律支持與保障。同時也需要理順各方關系,如醫師與原醫療機構之間的關系、醫師與第二醫療機構之間的關系、醫師與患者之間的關系、醫師與行政主管部門之間的關系。[1]免除醫師的后顧之憂,才能使多點執業落到實處,人才流動良性循環。另外也需要將各政策法規適當向基層公立醫療機構傾斜,引導優秀人才向基層流動,保證優質醫療衛生人力資源的效力的最大化與最優化。
[1]胡友利,代樹平.醫師多點執業需要處理好的五種關系[J].衛生軟科學,2013,27(9):529-531.
[2]李玉.公立醫院人才流失與留人對策[J].國外醫學(衛生經濟分冊),2009,26,101(1):43-45.
[3]李淼,張潔欣,黃偉,等.公立醫院人事制度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08,25(2):78-80.
[4]郁曉霞,李廷玉,王萱玲.論新醫改背景下公立醫院人事制度改革[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9(5):105-107.
[5]薛迪.試論我國公立醫院改革的關鍵點[J].中國醫院管理,2010,30(7):1-3.
[6]凌丹麗,許璧文.關于我國公立醫院人力資源制度改革的設想[J].衛生軟科學,2010,24(4):302-303.
[7]姚瑤,李璐,方鵬騫.美國醫療衛生人員聯邦工資制的借鑒和思考[J].中國醫院管理,2010, 30,351(10):69-72.
[8]許慧清.公立醫院醫學人才流動的新視角[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1,271(11):48-49,62.
[9]王瓊,蒲川.醫生多點執業的探索[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09(8):40-42.
[10]陳曉勤.轉型期公立醫院推進醫師多點執業的研究和探索[J].中國醫院管理,2009(6):7-9.
Analysis on public hospital personnel flow phenomenon in China
Wang Yuan-yuan, Ding Hong
(Anhui Medical College, Hefei Anhui, 230061, China;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32, China)
The rational flow of public hospital personnel is conducive to enhancing the vitality and health quality of the whole health care system, promot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exchange of personnel between differ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reform of public hospitals. The article mainly elaborated the public hospital personnel flow phenomenon in China, analyze its causes,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policy and suggestions.
Public Hospital; personnel flow; analysis
R197.3
A
1000-9795(2014)04-0458-02
[責任編輯:陳懷民]
2014-02-16
王元元(1981-),女,安徽泗縣人,講師,從事衛生政策研究/社區衛生服務管理研究。丁 宏(1967-),男,安徽含山人,教授,從事衛生服務研究。
安徽省政府發改委2013年委托研究課題“公立醫院五項制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