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磊 苗 雙 張麗紅 張茜茜
(河北工業大學 天津 300401)
立德樹人從學會感恩開始
——當代大學生感恩教育的現狀及對策
李彥磊 苗 雙 張麗紅 張茜茜
(河北工業大學 天津 300401)
一個高素質的人才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還要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感恩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教育不僅要使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更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行為。針對目前高校大學生感恩教育的存在的問題,本文就感恩教育實施對策提出了幾點看法。
立德樹人;感恩教育;道德修養;社會責任感
感恩是我國社會歷史發展中積淀下來重要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其精髓就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人格修養。如:“羔羊跪乳,義鴉反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知恩不報非君子”,“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等等名言,都是中華傳統文化崇尚感恩的典范。對大學生實施感恩教育,使學生深刻理解感恩的內涵,讓每個學生擁有一份感恩之心,學會感恩父母,感恩師長,關愛他人,回報社會,感恩教育既是文化繼承,又是時代創新,是傳統文化思想和現代大學精神的完美契合,是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途徑和方法。讓大學生體會自身的生命價值和自己所擔負的社會責任,從而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當代大學生多是“90”后,他們的整體素質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但就感恩意識而言,一部分大學生是淡漠的,就其感恩意識的現狀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家庭教育的偏失
“90后”大學生自我主體意識強,團隊意識不強。“90后”大學生個性突出,渴望表現自我,以個人價值為中心的價值取向突出。大部分“90后”是獨生子女,生活環境較為優越,居安思危的觀念淡薄,缺乏團隊合作的意識。有時社會責任感淡漠,容易忽視自己應盡的義務、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感,不能將個人價值和社會責任緊密聯系起來,缺乏為國家、民族發展無私奉獻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父母的溺愛使得部分90后大學生缺乏社會責任感,使得他們不懂感激、不會感謝、不易被感動, 這些現狀向我們敲響了警鐘:感恩教育,勢在必行。
(二)多元文化環境的影響
當今信息時代,各種媒體文化良莠不齊,真實的和虛假的、科學的和愚昧的、健康的和污穢的、先進的和落后的信息同時并存,如果有意無意地瀏覽了其中的一些不良信息,就可能會產生極壞的影響。尤其是互聯網絡的發展,不僅形成了影響力強大的虛擬環境,而且使得國內文化和西方文化直接發生碰撞和激蕩,這些龐雜多樣的信息交織在一起,泥沙俱下,魚龍混雜,具有極大的誘惑力和欺騙性,特別是對于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尚在形成,求知欲、探索欲十分強烈的大學生,勢必造成是非、善惡、美丑標準的混淆,很容易受其負面影響。
(三)市場經濟給大學生德育教育帶來的負面影響
市場經濟比較偏向于物質需求,它的到來常常伴隨著利己主義及個人主義,這就難免為德育教育帶來負面的影響。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中,產生了個人主義和拜金主義的錯誤觀念,在很大程度上侵蝕了大學生的理想,使之更趨從于功利化,從而影響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及價值觀,對青年人的思想健康發展和德育教育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四)學校教育的片面性,使得對感恩教育的忽視
長期以來,一些學校仍然停留在以應試為中心的教育模式下,以學生的升學率、就業率作為衡量學校、教師和學生的標準。在這樣的價值取向的影響下,對大學生的感恩教育不可避免地被忽視了。追求高升學率,追求高分成了部分學校教育工作的重心;考入大學后, 一些高校又過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以學生的就業率以及教師的科研成果和論文發表數量作為衡量尺度,忽視了高校教育的育人功能。許多大學生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自私勢力、缺乏道德修養、感恩意識冷漠等, 都與學校德育工作落實不夠, 尤其是忽視感恩教育有關。
目前,由于家庭教育的偏失、多元文化的沖擊、市場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及學校教育的片面等原因,導致了大學生在對待自己的親人、社會等方面缺乏感恩意識。因此,必須通過強調感恩教育實施的科學性、加強教師自身的素質修養引導大學生正確看待社會負面現象以及加強傳統美德教育和將感恩教育融入專業實踐等措施。加強大學生感恩教育,以提高大學生的道德修養、提高人文素質和促進個體發展提高社會適應能力,養成回報社會的意識、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樹立。
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大學生是明天社會的中堅力量,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主力軍,他們能不能承擔起這樣的重任,其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教育,特別是德育教育。目前,我國社會處于轉型期,在洶涌的市場經濟沖擊下功利觀念較為流行,綿延千年的人類傳統美德因商品經濟大潮的沖擊,而出現了嚴重的缺失與危機,責任感與感激之情嚴重缺失,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盛行,不少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嚴重扭曲,感恩心理的缺失已經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多年來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中評價學生的優劣更多是看學習成績,德育因而顯得不足道,這使得學生的價值取向受到了不良影響,因此,很有必要對當代大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加強大學生感恩教育是新時期道德教育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感恩教育,是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重要基礎。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學生提高道德修養、人文素質、促進大學生個體健康發展和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感恩教育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培養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的需要;感恩教育是加強學校德育工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文化的需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感恩教育,使他們學會關愛他人、關心社會,形成和諧健康的人格,對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榮辱觀教育,加強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一)發揮家庭教育的主導作用
父母及家庭對孩子品質的形成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感恩教育以及社會德育教育這方面,比起學校和社會,父母的作用是無法替代的。首先,父母與孩子長期、全方位密切接觸,可使感恩教育滲入到生活,隨時抓住生活點滴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其次,家庭是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的主要場所,父母應創設富有感染力的感恩教育氛圍。使孩子在有意無意中感受到愛與恩的交融,久而久之孩子會自然地表達出自己的愛與關心。此外,要重視加強與學校和老師的聯系,積極配合學校一起做好大學生的感恩及其他教育工作,使學校、家庭和社會形成育人合力,營造感恩教育的大環境。
(二)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學生輔導員是基層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德育工作者,和大學生接觸最密切,年輕思維活躍,容易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他們的觀點也易于被大學生所接受,他們的言行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大學生。輔導員在平時和學生的談話和日常生活交流中,很便于對大學生進行教育感化。因此,輔導員以身作則,身懷感恩之心,在學生工作中開展感恩教育,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主題教育,激發學生感恩情感
以通過挖掘本校的大學生感恩典型,經過學生推薦、教師考核、社區意見等嚴格的評選程序之后,評選出校園感恩之星。把宣揚這些貼近大學生生活的“感動校園”人物,作為感恩教育的切入點、突破口,讓學生感受到感恩楷模就在身邊。開展感恩教育,目的是讓大學生能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知他人之情,能設身處地的體諒他人、同情他人、幫助他人,從而形成大學生的健全人格。
(四)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
高校和學生家長積極聯系,形成良好的感恩教育局面。結合深入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通過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們的感恩意識,使學生樹立起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針對“90后”大學生價值取向的多元化等特點,聯系他們生活的實際,用鮮活的生活事例來開展教育。家庭、學校、社會緊密結合,相互補充,感恩教育才會取得實效。
感恩教育要貫穿于德育工作始終,使大學生常懷感恩之心,感激和懷想那些有恩于我們卻不言回報的每一個人。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我們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悅。以給予別人更多的幫助和鼓勵為最大的快樂,對有困難的人們愛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報。對別人對環境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賞。學生擁有了感恩之心就會更加熱愛班級、學校、家鄉、祖國、世界,就會對他人充滿了愛心。也就擁有了做一位高尚的人的思想基礎。我們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應該大力弘揚感恩文化,教育我們的學生學會感恩,讓感恩教育成為學生重要的必修課。
[1]王雪梅.當代大學生感恩意識的缺失及培養[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7.
[2]馮凌.淺析感恩教育在高職院校的實現途徑[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1(08).
[3]金璐玫,孟曉明.新時代新形勢需要高職院校加強學生感恩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4(30).
[4]申正付,趙東城,楊秀木.大學生感恩狀況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1(02).
[5]楊瑩婷.現階段高職院校感恩教育的現狀與問題[J].教育教學論壇,2014(15).
Set up the virtue and personality start by learn to be grateful——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gratitude education
Li Yan-lei, Miao shuang, Zhang Li-hong, Zhang Qian-qian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g, 300401, China)
A high quality talent is not only to have solid professional skills but also have good moral self-cultivation, Thanksgiving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ral education, college education should not only make students acquire knowledge and skills, but also to cultivate students' good moral character and behavior. Based on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gratitude education, puts forward opinions in this paper, the Thanksgiving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countermeasures.
set up the virtue and personality; thanksgiving education; moral cultiv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G120
A
1000-9795(2014)08-000089-02
[責任編輯:周 天]
李彥磊(1981-),男,河北邯鄲人,講師,碩士研究生,河北工業大學學生處副處長,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管理。
苗 雙(1983-),女,河北景縣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張麗紅(1981-),女,山西文水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張茜茜(1987-),女,山東濰坊人,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全面推進德育教育實效性》(項目編號:SQ13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