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麗艷 李 卉
(吉林醫藥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吉林省吉林市 132013)
新時期應對挑戰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分析
石麗艷 李 卉
(吉林醫藥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吉林省吉林市 132013)
新時期形勢的發展變化,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必須清醒地看到,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使學生黨組織的作用不能充分發揮,必須深入研究,有針對性的加以解決。
高校;學生黨建;問題分析
快速發展的社會、不斷出現的新問題、青年學生極具時代特點的需求變化,都要求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截至2012年底,學生黨員已達290.5萬名,學生黨支部達86788個,青年學生是黨的重要力量??傮w來看,大學生黨組織作為黨在高校的基層黨組織建設不斷得到改進和加強,在加強黨建和推進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要看到,新時期大學生黨組織建設存在著諸多問題,相當程度上影響著其積極作用的發揮。特別是學生黨支部的建設存在多種因素,制約了其應有作用的發揮和適應形勢發展的能力。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鶎狱h組織建設的意見》指出:高?;鶎狱h組織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主要表現在:基層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和戰斗堡壘作用有待進一步加強,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有待進一步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活動方式有待進一步創新和發展,組織生活的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等。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學生黨支部是最接近學生黨員和群眾的基層組織,應該結合實際,創造性的開展工作,發動學生群眾,起到政治引領和組織作用。但實際情況是學生黨支部更多的是按照上級的指示做輔助性的工作,執行性突出,創造性不強。往往對本支部的工作缺乏清晰的規劃,工作思路不夠清晰,提高獨立工作的能力,看上級、等命令,推一推,動一動。四平八穩履行程序,而不善于研究形勢的發展和學生黨員群眾需求,對學生群眾缺乏主動地了解,不善于把相關政策與鮮活的大學生活結合起來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這主要在于學生黨支部干部對黨的方針政策和上級的決議大多缺乏應有的深入體會,部分學生黨組織工作者缺乏領導經驗,不敢創造性的開展工作,支部成員往往缺乏足夠的關心關注,使得學生黨支部工作被限于消極服從的狀態,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強,滿足于應付上級工作部署和檢查,戰斗堡壘作用不突出。
班子建設自身存在問題,使學生黨支部缺乏應有的凝聚力。實際調查來看,學生黨組織是不是堅強有力,相當程度上決定于組織的主要干部,有沒有一支有戰斗力的領導班子。有的支部班子團結協作意識不夠,很難形成堅強的政治核心,缺乏班子凝聚力和對群眾的吸引力;有的支部班子,干部的工作能力有限,不注重學習,改進工作方法,工作效能不高;有的支部干部存在不思進取、自我感覺良好的不良現象,缺乏奮發進取的作風,不能自覺拓寬思路,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有的黨支部黨內民主發揚不夠,成員之間難以有效溝通,批評與自我批評難以達到真正效果;有的黨支部生活不規范,集中活動時間少,甚至長時間沒有集中的學習交流,一些活動多以完成上級工作部署和檢查為目的,活動成效不佳;有的黨支部不重視聯系群眾工作,致使群眾對黨支部工作不了解,無法有效溝通;等等。使黨組織的凝聚力減弱,對內團結力度不夠,對外號召力、影響力不足。黨的主張總要以某種活動、行為為黨員、群眾所認識和接受,有效地活動方式很重要。部分學生支部活動形式單一,除了開會學習等常規活動,缺少創新性,載體陳舊,學生黨員缺乏興趣和參與愿望,也是組織吸引力不夠的重要影響因素。甚至有些支部以其他學生活動為替代,主題不鮮明、黨性不突出。事實上,青年黨員、學生群眾自身的特點決定,他們對黨組織的活動方式有更多的期望。傳統的組織活動方式占據主導地位,而學生黨員則更傾向于接近社會生活、具有時代氣息、他們較為熟悉的方式方法。在日常工作中,黨支部和相關黨務工作人員通過QQ、MSN、微信、飛信等即時聊天工具以及博客、微博等,與學生在線交流,不斷擴大黨建工作覆蓋面,已發揮了很高的作用。
部分學生黨員政治意識淡薄,政治觀念淡化,對黨務知識缺乏理性認識,對學生思想動態調查研究不深入,不能深入青年學生中理直氣壯的做好政治動員和宣傳工作。大學生黨支部存在著執政意識缺乏,政治敏銳性遲鈍的問題,對當前國家政策形勢發展變化、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缺乏正確的政治立場、觀點和認識;在全球化、信息化的飛速發展下,部分基層黨組織不能牢牢把握黨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領導權,把錯誤思潮簡單視為學術問題,聽之任之,不聞不問。
大學生黨員是否能夠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既是黨的戰斗力的保障,也是教育群眾、團結群眾的重要途徑,更是群眾評價黨的先進性的直接依據。通過調查看到,部分大學生黨員政治素養不高,缺乏足夠的學習,理論知識貧乏,在理論修養方面,流于一般性把握,需要做深入的講解和思想工作時,自己也很難做系統全面的闡述,教育引導他人作用很難發揮;部分學生黨員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還不夠堅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根基不牢,在遇到是非判斷時,政治性不鮮明,底氣不足;有些黨員政治原則性不強,對于一些錯誤的社會現象、同學的錯誤做法、言論,不能理直氣壯的進行斗爭,甚至搞怕得罪,人好好主義,無原則的一團和氣。甚至有黨員不愿意亮出自己的黨員身份,怕被提出高的要求、有更多的束縛。就佩戴黨徽進行調查,有部分學生黨員更傾向于不佩戴、不公開,不愿意旗幟鮮明的展示自己的政治立場。學生先鋒模范作用要求缺乏明確性、規劃性,也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對于一些黨員來說,除了黨組織有目的的組織黨員進行的工作,日常生活中黨員的模范作用怎么發揮,并不是很清楚,往往認為我做一個好人就是模范,我學習好就是先進,不能全面的完善自己,也不能有針對性的做好先鋒?;诖髮W生學習任務的重要性,有些學生黨員錯誤的認為帶頭作用,只要我學習好、專業好就是帶頭,在其他方面放松了自己的學習和完善,黨組織也較少做出足夠的引導。“在調查每周閱讀專業課以外的書籍的時間,學生黨員學習時間的選擇參差不一:15%的學生黨員選擇2-4小時;24%的學生黨員選擇4-6小時;29%的學生黨員選擇6-10小時;24%的學生黨員選擇10小時以上;7%的學生黨員選擇0-2小時,這部分人基本上不讀專業課以外的書籍。”甚至少數學生黨員在思想上出現了困惑和矛盾,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打了折扣。在實踐中要么是自己找不到事情做,覺得太難;要么是在集體活動中敷衍了事,得過且過;要么不能有目的地制訂計劃。大學生黨支部對黨員的帶頭作用發揮缺乏有效的制度化的管理、激勵、保障。如以黨員教育為例,黨員教育是確保黨員的先進性和帶頭作用發揮的基礎性工作,必須形成有效的教育機制。這個機制基本應包括明確教育機構和人員,形成教育學習制度,并監督執行。從相關調查來看,多數學校的黨員教育主要靠學校黨委組織部組織的業余黨校培訓進行系統教育,而平時的教育,則多通過一般的文件學習、會議精神傳達,讀讀書、看看報、寫寫感想。輔以學生管理工作的書記和輔導員談話、教育。學生管理中進行黨員教育與黨員的生活、個人發展追求脫節,而且黨章規定的相關學習制度,得不到全面落實。黨員對黨組織的教育方式方法評價不高,效果也不理想。
大學生黨組織橋梁作用發揮不出充分。從調查來看,學生群眾對黨的認識總體是正確的、積極的,80%被調查學生群眾認為黨組織與他們關系密切“它就在我們身邊”,認為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是核心、是正確堅強的力量,是“堅強有力的”“釋放正能量的”,但也有相當數量的學生群眾對黨組織沒有或缺少足夠的了解。在缺少了解的情況下,他們得到的信息往往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錯誤的,形成的偏見就不能及時得到糾正,這將極大地影響黨與群眾的關系;影響大學生黨組織在學生群體中的政治核心作用,黨的群眾基礎也會不夠穩固,影響黨作為社會主義事業核心力量的發揮。我們黨一向將黨與群眾的關系視為事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大事。歷史的看,也正是因為黨能夠始終把自己置身于群眾之中,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才有黨的革命、建設事業的成功與發展。而部分學生黨支部和黨員沒有足夠的重視,黨組織不能形成系統的群眾工作規劃,黨員缺乏群眾工作的積極性,黨員不善于宣傳黨的政策,在同學交往中,限于日常生活,而沒有作黨的思想政策的宣傳人,當好黨和群眾的聯系人。特別是部分黨員政治意識淡薄,沒有做黨的群眾工作的主動性、自覺性,不愿意表明自己的政治身份,更愿意以其他社會身份,與同學和他人構結社會關系這樣群眾自然缺少對黨組織的了解、認識和認同,黨與群眾的血肉聯系無從談起,更得不到群眾的信任和支持。
關于大學生黨組織建設的不足,前面的闡述主要從其本身存在的問題作了闡述,但事實上,學生黨組織作用發揮的如何,相當程度上取決于上級黨組織的工作和工作機制是否完善和順暢。實踐中一些院校雖然建立了相應的機構和制度,但運行狀態并不理想。一些院校在宣傳上強調學生黨建的重要性,但在實際工作中,黨建工作往往相較于教學、科研來說,不那么被關注。多年以來黨建工作形成了自己的體系和方法,一些高校黨委往往因循舊例,按部就班的來做,創新性不夠,沒有真正形成有效運轉的促進學生黨組織作用發揮的有效工作機制。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共教育部黨組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學生黨員發展和教育管理服務工作的若干意見》(教黨[2013]22號)作了先關規定,各高校要進一步貫徹落實。
總結上述不足,在于高校大學生黨組織建設在已有的制度基礎之上,缺乏適應形勢發展需要的機制完善、創新。做個別方式、方法的調整,或某一具體活動方案的制定的比較多,形成新的機制,或者從機制完善的角度做系統探索研究的還不是很充分。
[1]姚璟.關于新形勢下發揮高校學生黨組織作用之思考.經濟師,2009,3.
[2]廖述香.高校建設學習型學生黨組織機制的研究.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9(4).
The challenge in the new period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PC party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Shi Li-yan, Li Hui
(Jilin Medical College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Jilin Jilin, 132013,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 changes in the new period, puts forward a new challenge to the university student party construction work, must be clearly aware that some problems exist in college students' party construction, make students cannot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party organizations, must study, targeted to solve them.
universities; the party construction of students'; problem analysis
G47
A
1000-9795(2014)08-000117-02
[責任編輯:劉 乾]
石麗艷(1972-),女,吉林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李 卉(1968-),女,吉林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為吉林省教育廳“十二五”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黨建專項)《新時期高校學生黨組織活動方式創新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3第670號)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