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娜 楊思瞳
(湖北工業大學體育部 湖北武漢 430068)
高校促進教育模式對女生體質健康的研究
羅麗娜 楊思瞳
(湖北工業大學體育部 湖北武漢 430068)
促進教育模式是通過促進學生課外健身活動從而影響學生體質健康的模式,本研究通過了解促進教育模式對女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的影響,制定針對我國女大學生的健身活動及體質健康的促進教育干預措施,增加女大學生健身活動,培養學生“終身體育,健康第一”的理念,為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提出有益的建議。
促進教育模式;女大學生;體質健康
“運動是良醫”的核心思想第一是促進,運動可以使大家獲益,如何使運動這劑良方促進大學生運動和體力活動是值得高校體育工作者思考的問題。本研究認為高校教師可以通過促進學生課外健身活動從而影響學生體質健康,因此以大學女生為研究對象,了解這種促進教育模式如何從時間、強度、內容方面對女生進行干預,并如何作用于女生的體質健康。
研究對象是湖北工業大學等高校來自文、理、工各專業大一和大二女生共3000人,測試過程中問卷調查及指標測試的樣本流失140人,有效樣本量為2860人;篩查出體力活動不足的為1800人,采取自愿原則,參與后期干預實驗的研究對象為60人,隨機分成“促進教育干預組”和空白對照組,每組各30人。
1.女大學生體質健康的現狀分析
本研究分別對大一和大二兩個年級文、理、工各專業女生的身高、體重、肺活量、臺階試驗、跳繩、仰臥起坐、立定跳遠及坐位體前屈等指標進行了測試,參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對各項指標進行百分制的評分,綜合其形態、呼吸和心肺耐力系統、無氧耐力、腹肌及下肢力量、柔韌性得分發現女大學生體質健康總分均值為61.09±0.50,處于剛及格的水平,女生的體質健康得分各項指標,圍繞及格分數呈正態分布,可見地方多科性院校女生的體質健康不容樂觀。研究發現地方多科性院校女生不及格率為40.9%,要高于遼寧省、山西省等其他省份女生體質健康不及格率。
獨立樣本T檢驗進一步比較大一和大二女生形態學指標發現,大一、大二女生身高和BMI均值沒有顯著差異,但是大一女生的體重均值為71.74±19.3,明顯要輕于大二女生(P<0.05)。這說明可能隨著年齡的增長或學業的加重,導致高年級女生發育過程中體重增加或由于運動不足體重增加,這需要結后繼研究中探究原因。女生肺活量體重指數處于不及格和及格臨界范圍,呼吸系統得分43.74±26.46,。肺活量體重指數最小值過低有可能與部分研究對象在測試中沒有充分準確發揮有關,然而就整體而言,呼吸系統的指標依然十分不理想但心血管水平處于及格,未達到良好。女生腹肌力量得分不及格率高達63.8%,超過了半數,而良好和優秀率分別只有2.9%和0.3%,表現優秀的女生屈指可數。雖然兩個年級女生腹肌力量均值都處于不及格水平,但是相比較而言,大一女生腹肌力量和耐力要遠遠好于大二女生(P<0.01)。結果表明高年級女生的力量素質尤其是腹肌力量下降的尤其厲害,這種情況應該引起體育教師的高度重視,適當調整課程內容,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
2.促進教育模式對女生體質健康的干預
(1)促進教育模式的構成和實施。本研究根據體力活動與體質健康之間的內在聯系,同時根據女大學生生活和身體特征,提出促進女大學生體力活動水平與體質健康的促進教育模式,即除了每周一次的體育選修課,通過社團或者興趣班的形式增加女生在校體育活動的頻率,達到每周3次,每次至少30分鐘的體育或體力活動,強度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5%-80%,體育教師可通過學生現有體質健康指標開出運動處方,指導她們科學鍛煉,同時通過每學期定期地監控體質健康指標來促進女生能持之以恒地進行鍛煉。
(2)促進教育模式對女大學生體質健康的作用。通過一學期的促進教育模式干預,了解促進教育模式對女大學生體質健康的作用,結果發現:平均腰圍較實驗前下降,且有顯著差異(P<0.05)。體成分、體重等形態指標,訓練前后均無顯著差異。這說明促進教育模式下的運動強度、時間和內容能改善女生局部身體形態。體成分指標趨向良好,但每周僅限于一次體育課堂鍛煉,盡管課的量和強度適當,因間隔時間長,身體成分仍不會有大的變化。主要是對形態學和循環系統作用明顯,其它體質健康指標的影響不顯著。
(3)目前促進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目前在學分制大背景下,每周一次體育課運動量不夠,只能教授學生技能學習,學生要想達到體質健康改善的運動量,每周鍛煉頻率嚴重不夠,如果采取硬行規定課外運動時間的辦法,容易其它課程學習沖突,與教學改革目標相悖。因此實施促進教學模式需要學校各級教學管理工作者和一線教育工作者配合,認識到科學鍛煉的必要和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要性。將促進教育模式的時間、內容和頻率制度化、規范化,解決目前高校普遍推行的“院系體育活動”、“俱樂部”、“競賽”等的課外鍛煉存在的覆蓋面不廣、管理困難等問題。大學生還處于生長發育末期,與成人比較,身體形態改變、身體素質下降所引發的亞健康(或疾病)不太明顯,靠自覺或者自由鍛煉來實現科學健身可能性很小,多種穩定的課外興趣班能起到一定程度的約束作用。
地方多科性院校女生只有半數達到及格以上水平,在體質健康指標中,女生腹肌力量和呼吸機能較差,需要促進心肺耐力。每周3次,每次至少30分鐘的有氧運動為主的促進教育模式能全面增強女大學生體質,改善身體形態,提高了心血管機能,而且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既能達到增強體質的效果,又能滿足女大學生追逐時尚的特征,是促使女大學生積極參與課外活動的有效手段。
[1]付芳.山西省女大學生參加課余體育鍛煉現狀的調查分析[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120-124.
[2]楊婷.我校女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103-104.
[3]張昕.遼寧省高校女大學生近五年體質健康水平分析研究[J].搏擊(體育論壇),2013(3):11-13.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education mode on the research of the girl's physical health
Luo Li-na, Yang Si-tong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ports Department, Wuhan Hubei,430068, China)
Promote education model is by promoting students fitness activities which influence on the mode of the physical health of students, promote education mode by understanding this study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the influence of formulation for fitness and physical health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to promote education interventions,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to increase fitness activities, to cultivate students "lifelong sports, health first" the idea, put forward useful suggestions for college sports teaching mode.
promote the education mod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G640
A
1000-9795(2014)08-000201-01
[責任編輯:鮑 雨]
羅麗娜(1979-),女,講師,研究方向:運動生理學。
課題編號:湖北省教學科研項目2013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