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婷婷
(廣州康大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廣東廣州 511363)
論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需要“手捧空花盆”
歐婷婷
(廣州康大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廣東廣州 511363)
當下大量探討《應用文寫作》課如何進行教學改革的論文都循著主流意識將“情境模擬”、“項目驅(qū)動”和“開展研究性學習”等方法引進應用文寫作教學過程。本文從宏觀的角度在改革方向上充分肯定以上系列方法,同時在微觀上對以上措施的可操作性提出了質(zhì)疑,對一味強調(diào)這些方法而忽略動筆練習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提出了質(zhì)疑,并指出應遵重寫作課的自身特點,最終必須落實到多寫多練上,才能正真提高寫作水平。
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
[1]汪亞明.“工學結(jié)合”背景下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課程開發(fā)研究.教育與職業(yè),2008,15:(69-70).
[2]楊惠敏.對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的探討.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1,12:(303-304).
[3]劉暢.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的瓶頸及突破.中國成人教育,2009,10:(113-114).
[4]劉新英.項目教學法在高職應用文寫作中的應用.教育與職業(yè),2012,5:(145-146).
Theory of practical writing writing teaching reform needs to "hand empty pot"
Ou Ting-ting
(Guangzhou Kangda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1363, China)
Now on how to carry out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sis writing class, have followed the mainstream consciousness situation simulation methods such as the introduction of practical writing writing teaching process.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cro fully affirmed the above series of methods on reform direction, at the same time on the micro question the operability of the above measures, in insisting that these methods neglect writing practice this important question, and points out that should resp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riting class, must eventually to write many more practice, to really improve the level of writ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actical writing; teaching reform
H52.3
A
1000-9795(2014)08-000206-01
[責任編輯:鮑 雨]
歐婷婷(1980-),女,研究生,講師,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當下高職院校的《應用文寫作》課如何進行教學改革是個熱門話題。大量的論文都呼應專業(yè)課程改革的主流意識對該問題進行探討并。搜索一下2006年以來的研究應用文寫作相關(guān)問題的論文,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有幾個字眼越來越成為熱門詞匯。比如“情境模擬”、“項目驅(qū)動”、“開展研究性學習”等。情境模擬確實可以產(chǎn)生諸多積極的作用,可改變常規(guī)教學方法,提起學生興趣,使之產(chǎn)生快樂情緒,于文字創(chuàng)作有益。比如,設計求職應聘的情境活動,在此情境中個人的聽說能力、應對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交際能力、書寫能力等等,都得以全面展現(xiàn)和提升,同時能加強學生的耐挫力,可以提高應用文的相關(guān)操作技能,但是卻不能直接提高寫作的水平。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應該充分肯定以上系列方法在改革方向上為應用文教學走出長期以來面對的瓶頸打開了一扇新窗,提供了新的探索思路,給予常規(guī)應用文寫作教學以啟示。然而,本人過嘗試將大多論文中提出的某些教改方法應用在教學實際過程當中發(fā)現(xiàn),基于目前高職院校普遍生源素質(zhì)較差,合班上課、大班上課,且總課時不超過36學時的情況下,從微觀上恐怕要對以上措施的可操作性提出質(zhì)疑,對一味強調(diào)這些措施而忽略動筆練習提出質(zhì)疑。要想真正提高寫作水平,勤練、多改、及時反饋是不可替代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近年來,不少研究如何提高高職學生應用文寫作能力的論文過多強調(diào)“開展研究性學習”,比如,將授課班級學生分為若干組,每組4-5人(保守估計現(xiàn)在大班上課平均100人每班,要分成20組)將各小組派往商店貨超市做問卷調(diào)查,接著各小組自行設計問卷,以該店過去3個月中某商品的消費量預測今后3個月該產(chǎn)品的大致進貨數(shù)量。然后,學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再然后回到課堂教師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對掌握的材料進行組合,在此基礎(chǔ)上撰寫預測報告。
又如,學習新聞寫作教學時,教師選擇熱點問題,讓學生討論并通過社會實踐寫成經(jīng)濟新聞、新聞短評,這樣,學生就能寫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有一定的社會價值和理論深度。(以上引自陳建華《多元智能理論在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教育與職業(yè)》,2007年第2期)像這樣的提法在2007年算是比較新穎的,具有參考借鑒的價值。在當下相關(guān)論文中則屢見不鮮,似乎不讓我們的高職學生作研究性學習,就不夠時髦,就跟不上時代的要求。但試想,這樣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下來計劃需要用掉多少了課時呢?這種教學設計如果能在3-4個學時中完成,都是基于學生整體上寫作基本功相當扎實,像一本、二本的學生才可能比較順利且有實效地完成。我曾經(jīng)做過實驗,對我校涉外文秘班(全班人數(shù)較少,基礎(chǔ)較好,共30名)的學生,教他們設計調(diào)查問卷。這個教學設計中的預測報告,預測報告在各種經(jīng)濟實體中,完成者一般都是中層干部或者高層秘書,試問教師要用多少時間讓我們的高職學生在不用講授的情況下、或只需自行課外“研究”的情況下、亦或者在寫好之后教師不需要逐字逐句認真批改然后認真反饋給學生的情況下使學生能寫出合格的預測報告呢?教學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到戶外活動了一番呢還是要落實到學生最后能不能寫出一篇像樣的文章?且不論這個過程沒有教師的充分地準備和學生的潛心學習不能達成,也不論這個過程需要花好幾個課時,就說上文所列的兩個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案例過程中教師的考核環(huán)節(jié),這一點就大大的不過關(guān)。我們的教學目的是要學生真真正正交出一份格式規(guī)范寫作作業(yè)。我們目前的應用文寫作教學效果普遍是不理想的,因而亟需切實可行的良方來互通有無,而不應該是看誰說得更好聽,看誰理論拔得更高,更時髦,更在形式上緊跟、符合了文件精神。那樣的文字,只能是糊弄國王的鮮花,我們亟待的是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哪怕他的花盆里光禿禿,但至少我們清清楚楚,種子是熟的。不論任何語言下的寫作能力,要想提高,一定是需要學生多寫,老師多改,然后再寫,然后再改,沒有自欺欺人的捷徑可走,這是寫作課程的自身特點和教學應遵循的必然規(guī)律。惟其如此才可能能真正提高學生寫作水平。而且,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可以被其他任何環(huán)節(jié)所取代,一旦被取代或被忽視,則這門課程已不能再被稱為寫作課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