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萍
(海安縣李堡鎮中心幼兒園,江蘇海安,226600)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幼兒高興時,會情不自禁地唱起歌來,以表達輕松、愉悅的心情。教師如何在歌唱教學中有效地駕馭活動的過程,讓幼兒通過歌唱活動獲得充分的發展呢?結合工作實踐,筆者認為應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現代教育就應具有現代的氣息,幼兒作為社會的人,他們也需要“與時俱進”,而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興趣將直接影響學習的全過程,所以教師應有選擇性地教給幼兒歌曲,這些歌曲可以是經典的幼兒歌曲、國內外重大活動相關的流行歌曲、電視劇里的插曲等。
歌曲的內容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內容富有情節性,幼兒學唱起來興趣高、效果好。如歌曲《我愛我的小動物》,歌曲中歌詞多次重復,小動物都是幼兒經常看到的,如小貓、小鴨、小老鼠、小青蛙,而且歌曲里的各種動物的叫聲都很生動,幼兒很快便能掌握,并下意識地配上動作。同時幼兒還能根據日常所見所聞創編,如學完歌曲《買菜》后,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也進行了仿編,創造了自己的《買菜》歌,這非常貼近他們的生活。
一首歌曲包括樂曲和歌詞兩部分,兩者也是歌唱教學活動的主要內容。在熟悉了樂曲旋律之后,記憶歌詞便成為首要任務,它直接反映幼兒掌握歌曲的程度。短時間內讓幼兒完全記住歌詞是歌唱教學的難點,筆者運用以下方法幫助幼兒記憶歌詞。
每教一首新歌都讓幼兒反復傾聽磁帶、范唱,在聽的過程中感知旋律、節奏、歌詞,并讓幼兒講述自己聽到了什么。筆者經常用比賽的方式讓幼兒比比誰聽到的內容多,這樣能激發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養成傾聽的習慣,增強其記憶力。
借助“角色表演”活動可以逐漸提升幼兒的興趣,激發其主動性。有的歌曲動作性比較強,筆者就嘗試創設一個動態的角色表演情境,讓他們在表演角色的同時自然而然地記住歌詞,把抽象的文字變成形象的動作,幼兒邊說歌詞邊進行形象的表演,既調動了課堂教學的氣氛,又培養了幼兒對歌詞的表現力,再由表現內化為語言即歌詞。幼兒對此很有興趣,而且很快記住了歌詞。有一次帶領小朋友唱《網小魚》這首歌,筆者給幼兒戴上事先準備好的小魚頭飾,一邊念歌詞一邊表演動作,幼兒們“玩”得很開心,歌詞記得也很快。從教學形式上看,幼兒雖然沒有坐得那么端正,沒有那么安靜、有秩序,但他們很開心,這也體現了“玩中學,以游戲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在歌曲教學中將歌詞制作成圖譜也是不錯的方法。如筆者在帶小班做歌唱活動“夏天到了”時,與幼兒一起用圖譜表現歌詞,我們邊唱邊畫,畫完后,再給幼兒講述兩遍,比較空洞的歌詞就被掌握了。如歌曲《買菜》,歌詞是由一些菜名組成,讓幼兒一下子就記住那么多菜,還要根據節奏說唱出來,比較難,筆者也運用了圖譜法。幼兒不但很快學會歌曲,還進行了仿編,將不同的菜、水果名稱編到歌曲中。
用什么方法幫助幼兒掌握歌詞,關鍵要看歌詞的性質:有故事性就編成故事;有實物性,我們就繪制歌曲圖譜;有動作性,我們就與幼兒一起設計動作。通過故事、繪畫、動作表演等多種形式來幫助幼兒記憶歌詞,能突破歌詞記憶難點。另外,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方法也有所側重:小班幼兒好動,一般用動作表現歌詞更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中班用圖譜加動作來表現的效果較好;到了大班,為了發展幼兒的記憶力,用圖譜比較方便。
要想唱好歌,掌握歌唱方法很重要。在組織活動時,筆者經常發現許多幼兒出現喊歌的現象并受到教師的鼓勵,這樣不利于保護幼兒的嗓音與聽覺。歌唱是由人聲構建起來的藝術,因此,聲音是演唱是否動聽、動情的關鍵。教師要在幼兒樂意演唱的時候,傳授給他們一些正確的演唱技法。從幼兒的生理生育特點看,幼兒應用頭聲唱歌,其要領為下巴放松,輕聲唱歌,用嘴呼吸,下行練習。輕聲唱歌,要求幼兒用自然的聲音唱歌,使喉頭松弛,發聲婉轉自如;用嘴呼吸,可使舌頭放平,適于發頭聲;而多唱下行音階可以維持頭聲發音,經常練習,能擴大幼兒頭聲區。許卓婭教授在指導幼兒歌唱發聲中讓幾百名幼兒發出相同的優美的聲音,這說明歌唱技法的指導與示范是能夠讓幼兒迅速取得進步的。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將歌曲重點、難點前置,以游戲、兒歌、節奏練習等形式來教學可以激發幼兒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幸福拍手歌》是中班的一節歌唱活動,這首歌也是大多數幼兒熟悉的。在分析教材時筆者發現,這首歌的第三句、第四句比較難掌握,節奏快,與第一、第二句的歌詞有點區別,幼兒可能一下子接受不了。于是,筆者利用了難點前置的方法,將本歌的第三、第四句以節奏練習的方法放在活動的開始,幼兒學習的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個個熱情高漲,一會兒就學會了,接下來的學習也變得簡單。
教學方法的運用不是獨立的,在一個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同時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來促進教學活動的開展。如圖譜教學法、游戲法、動作表演法,除了這三種方法外,在我們的唱歌教學中,還有情景扮演法、故事講述法、聆聽誘導法等。“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選擇教學方法的時候,教師要更多從幼兒的角度去考慮,注重怎樣讓幼兒更好地學,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并學有所得,讓幼兒盡情地暢游于音樂王國中,身心得到良好的陶冶和熏陶。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經常以編歌的形式進行教學,教師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情境內容,由教師規范語言形成歌詞,再配上音樂,以此來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如在教幼兒唱《買菜》這首歌時,筆者首先創設市場情境,帶幼兒到“市場”買菜,然后讓幼兒用形容詞表述自己買來的菜。接著欣賞樂曲,把幼兒買來的菜繪制成圖譜,在音樂的伴奏下、在教師和幼兒的共同努力下一首新歌就創作出來了,當新歌編出來時幼兒異常興奮,唱的時候也非常投入,在這種教學的影響下,幼兒又編出了歌曲《買水果》。
在唱歌教學中,教師應始終從調動幼兒積極性、主動性入手,將音樂活動與其他活動融為一體,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感受音樂的節奏、力度和音色,獲得音樂知識,激發審美情趣。
[1] 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Z].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呂燕.幼兒園歌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12(12).
[3] 單艷梅.談幼兒園歌唱教學[J].北方音樂,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