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明
(華東交通大學體育學院 江西南昌 330013)
建立合理有效的體育高考長效機制
劉春明
(華東交通大學體育學院 江西南昌 330013)
近一段時間,大學生體質下降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因此,將體育納入高考成為改變目前大學生體質下降的必然選擇。建立體育成績納入高考的長效機制,是保障這一制度實施的根本保證。
體育;高考;長效機制
近一段時間,高校發生多起大學生因長跑發生猝死的事件,許多高校紛紛取消了長跑的測試。大學生體質下降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許多專家和學者紛紛指出:將體育納入高考是解決大學生當前體質下降的有效途徑。各地的教育部門也正在研究和論證將體育納入高考的方案。一些省市和高校已經先行試點了此方案。北京大學在2013年自主招生中將增加體質測試,不同于清華大學的自愿原則,通過北京大學筆試的考生,必須參加北大組織的體質測試。對于體育納入高考方案,各方反應不一,各執一詞。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指出:目前尚無計劃將體育納入高考分數,而是要將體質健康測試作為未來學校體育綜合改革,提高青少年體質健康的重要突破口。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認為“高考加入體育是不明之舉,其原因在于學生的身體條件差異很大,如何科學確定體育考試的標準是個問題”;而毛振明則認為:以考試的方法督促學生鍛煉,相當于“以毒攻毒”,雖屬無奈之舉,但肯定有明顯效果,如在中考中加試體育已經實施10多年了,效果非常好。易劍東認為體育納入高考,如果在體育課程設計、高考科目安排、特殊需求滿足等方面做好,推進地方體育設施的完善,體育教師的培養等,我認為總體上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袁振國認為:事實上一些評價既不是為了形成某一目的,也不是為了檢查或其他總結目的。它是用來強化對某一活動的認識,激發被評價者的行為動機。因此,將體育納入高考不僅可以強化各個層面人群對體育的認識,還可以激發學生參與體育的行為動機,從而達到短期內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作用。坦率的說,將體育納入高考是件利大于弊的事,但又要防止盲目跟風,全國“一盤棋”,各地應量力而行。
1.1 符合教育方針和中央政策精神
1995年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明確規定我國的教育方針:“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養成堅持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和堅強毅力”。身心健康是衡量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體育作為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體育納入高考提供了可行性的空間。
1.2 有利于改善目前學校體育地位的“尷尬”局面
回看學校體育,我們發現學校體育的地位非常尷尬。一方面我們天天強調學生身心健康,一方面我們學校體育又處于“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狀況。高中階段的體育課為了升學率的需要,都讓位于其他主課,學生根本就無暇去鍛煉身體,這是造成大學生體質下降的原因之一。只要保證學生安全,上什么課都無所謂,“寧可讓學生坐死,不能讓學生跑死”,一些危險性的項目就被取消。許多體育教師就被安全束縛了手腳,沒了發揮專業能力的空間,學校的體育教學化水平就越來越差,學校體育的地位就變得“微不足道”了。利用體育納入高考的導向性作用,不但有利于改變目前學校體育地位的“尷尬”局面,還是在短期內扭轉大學生體質下降不利局面的有效途徑。
2.1 建立符合當地實際教育狀況的高考評價體系
2012年山東省高考體育測試成績不計入高考總分,但計入電子檔案,供高校在錄取時作為重要參考。北京大學在2013年自主招生考試中提出,考生必須采取身體素質測試。這些都為體育納入高考進程中做出了有益的嘗試。體育納入高考是高考改革的一項重大措施,這涉及到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以及技術的諸多方面,應選擇一些有條件的地區先行試點,再將經驗逐步推廣到全國加以實施。應充分考慮城鄉差別、地區間的差異,解決好偏遠地區和農村學校推行這一制度的困難。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地區間的經濟、文化、社會等諸多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也直接影響著地區間教育水平的發展不平衡。因此,在推行此項制度時,應充分考慮到這方面的因素,因地制宜,建立符合本地區實際的考試方案,國家應下達一個指導性意見,供地方參考,各地區制定的方案應符合本地區的實際。決不可采取“一刀切”,以免給學生造成新的升學負擔。
2.2 建立符合當地實際經濟狀況的考核評價體系
充分利用現有的體育資源,不要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在推行這一制度時,在設計測試項目時,應充分考慮到利用現有的學校體育資源,以發展學生的體質為前提,通過“以考促練”,來提高高中學生的身體素質。教育行政部門不能因推行此制度,要求學校新添置體育器材,甚至翻修體育場地,給學校造成新的經濟負擔。造成不必要的學校體育資源的浪費。一些農村學校和偏遠地區學校尤其要充分考慮到這方面的因素,利用好現有的體育資源,來開展此項工作。
2.3 建立專門的監督機構負責開展此項工作
充分利用好高考“指揮棒”的導向作用,使學生由“強迫性”向“自愿性”鍛煉的轉變,不給學生造成新的應試負擔。體育納入高考的改革是在學生體質普遍下降這一特定社會背景下提出的。然而,高考的導向作用就會使考試項目成為高中體育課的主要教學內容,無論學生是否接受和喜歡,都要被迫的進行練習,使高中階段的學校體育成為高考的復習課,這與目前在高中實施新課程的理念和目標相矛盾,給學生造成新的應試負擔。因此,在推行此項制度時,應結合“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把平時的體育鍛煉也相應的納入到最后的高考分數中去,避免給學生造成新的應試負擔。
應把近年開展的學生健康體質測試與體育納入高考這一制度進行有效的銜接,實現測試的多元化,使考試更加人性化,更加貼近學生實際,突顯高考改革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近年來,通過全國學生健康體質測試,中學生的體質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體現了該項測試的必要性。將體育納入高考是為了更好的督促高中生加強體育鍛煉,為將來擁有健康的體魄打下扎實的基礎,激發學生運動的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絕不能因為推行此項制度,而拋棄學生健康體質測試,從而“另起鍋灶”,加重學生新的應試負擔,教育部門應和體育部門聯合進行調研,制定二者相結合的測試標準,以達到“以考促練”的目的。
將體育納入高考對于當前改善學校體育的“尷尬”局面和提高體育學科的地位具有深遠的意義。但是,在操作時,應該穩妥謹慎的進行。將體育納入高考這一制度,在實施過程中,應貫徹科學發展觀,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嚴格遵守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教育法的規定,積極穩妥的推進此項制度,各地應“量力而行”,切不可盲目跟風,給學生造成新的應試負擔。
[1]郭元婕.對我國高考多元評價制度改革的反思[J].教育考試,2007(4):22-26.
[2]王金玲,宋盡賢.將體育納入高考評價體系的必要性[J].體育學刊,2012,19(3):94-96.
[3]柳博.我國高考制度變遷及改革路徑[J].重慶社會科學,2010(4):87-92.
[4]劉海峰.高考改革何去何從[J].教育研究,2005(3):29-31.
[5]周彬.論高考制度教育功能的缺失與提升[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29(1):17-21.
To establish reasonablely and effectively a long-term mechanism of entrance college sports examination
Liu Chun-ming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13, China)
In a period of time, becomes the focus of social concern decline students' physique. Therefore, the sports into the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 to become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current students change physical deterior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long-term mechanism of sports scores i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system.
sports college;entrance college examination; long-term mechanism
G89
A
1000-9795(2014)06-0414-02
[責任編輯:陳懷民]
2014-03-02
劉春明(1973-),男,河北唐山人,碩士,從事學校體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