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榮坤
我國的公安高等院校是培養公安機關中高層人才的基地,是公安隊伍建設的基礎之基、源頭之源、根本之本。新時期公安院校改革和發展有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就是公安專業師資隊伍,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直接關系公安院校教育目標的實現情況,這就凸顯了公安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及其緊迫性。
傳統的公安教育以及師資隊伍隨著經濟社會的轉型出現了一些矛盾和沖突,具體到公安專業師資隊伍,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傳統的人事管理模式與現今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觀念的沖突。在高校人事管理與人力資源管理觀念沖突上,艾小平指出“三重三輕”:一是重以事為本,輕以人為本;二是重以官為榮,輕以師為尊;三是重行政權力,輕學術權力。公安院校在人事管理與人力資源管理的觀念上,尤其是在行政與學術之間,往往深受公安機關行政作風的影響,以行政職位、行政權力、行政資源為首、為重、為榮。在具體的管理措施上,人事部門只注重教師的招聘、退出、使用過程中的人事關系、工資關系等事務的管理,構建在傳統人事管理模式之上的勞動人事制度、戶籍制度、檔案制度、高校教師資格制度等舊有制度設置往往成了制約教師進一步發展的障礙。對教師的引進及其使用過程中,存在盲目高成本引進、忽視現有教師的培訓開發、評價考核機制落后無效等問題。
2.教師理論與實踐聯系弱化與實際“雙師型”師資要求的沖突。公安院校教師來源主要有三類:一是從學校到學校的教師,包括警察院校以及一般院校畢業的。這類教師尤其是一般綜合性院校畢業的高學歷教師,理論素養很高,但缺乏對公安實踐工作的感性認識和實踐能力。二是從公安機關調入公安院校任教的干警。這類教師具備公安機關的實踐經歷,對公安工作的感性認識較深,但是由于其長期在學校任教,知識陳舊老化,與公安實戰脫節。三是公安部門的業務能手或者骨干,具備一定的教學能力被聘任為專職或兼職教官,其實踐經驗充足且符合當前實際,但往往由于其經驗充足而理論不足導致經驗性教學與交流,理論系統化不足。“雙師型”教師是職業教育師資的重要標準,所謂“雙師型”教師,是指具備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較高的教學水平,又具有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和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反映出來的是同時擁有教師專業技術資格與本行業的職業專業技術資格。新時期招錄體制改革后,公安院校能力本位、實戰本位的教學科研模式要求師資隊伍具備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的明顯優勢,而這一要求是當前的師資力量所無法滿足的。
3.“經院式”教學與多樣需求之間的沖突。“經院式”教學注重從理論到理論,重視理論的完整系統傳授,往往忽視了實踐。公安教育從屬性上看應該可以歸入職業教育領域,王大偉提出:“匠人化”與“職業化”是歐美警察科學中的基本命題。持“匠人化”觀點的人認為,警察與匠人的工作一樣,屬于技能型,警察培訓主要內容是技能,培訓的方式需要采取一種師傅帶徒弟方式;持“職業化”觀點的人認為,警察工作是一種專業型工作,不需要正規的學歷教育,進行知識性傳授與警察技能培訓相結合,且警察的工作能力的形成和發展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需要終身學習、終身教育。在歐美警察發展史上,“匠人化”認識和培訓模式曾經占據主流地位,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和認識的深化,“職業化”警察的呼聲日漸加強。現實教學中,我們注重的是死記硬背式的教育與考核方式,這種教學的優點是“多快好省”,能記住大量現成的結論,但會導致思維鈍化、想象力貧乏、喪失懷疑和批判精神。單純教授理論和知識,往往會忽視和荒廢技能,而無技能輔助的警察工作將會使警察演化為只有外形沒有實質的“稻草人”。
1.國內外警察院校專業教師隊伍基本結構。在法國警察學校中有1/3的教師是長期聘任,2/3是來自既有理論知識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級警官以及社會名流。①在韓國的警察大學,教師隊伍包括24位專職教師(無警察身份但有職稱)、10位教官(既有警察身份又有職稱)、近50位外請教師組成外請教師中,名人、名師占比例較大。②美國各級警察學院、培訓中心對師資選聘很嚴格,要求必須具有學士、碩士以上的學位,必須有5年以上的警務工作經驗,而且要經過嚴格的考試。③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培養和造就了一支“教員與教官相結合、專職與兼職相結合、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④上海公安專科學校則實施教官制。⑤
綜合考察各區域的專業教師隊伍的結構,有一個共同的特性是教師隊伍的組成結構不是單一的,通常是一支多種力量構成專業教師隊伍。對教師的要求則普遍性地會在專業知識和實踐知識上有折中的考量,不會忽略任何一個方面。
2.國內外警察院校專業教師隊伍的培訓和使用。德國警校教師的任職時間一般不超過3年,學校每年派他們到警察機關去工作一段時間。⑥韓國教官流動性比較大,任教一段時間后,必須再到一線去擔當實職,然后再返回學校擔任教官。⑦德國、英國及俄羅斯等國警察學校,不論學制長短,理論教育和實習各占1/2。日木、意大利等國警校,理論教學、技能訓練和實習各占1/3。意大利憲兵學校的學員每年要進行25 000發實彈訓練。⑧美國警察院校教師享有包括獨立辦案權等在職行政警察的一切權力,教師與業務部門雙向交流受到鼓勵。⑨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在教師培養上實行兩個“五分之一”制度,即每年有五分之一的教師從事科學研究,有五分之一的教師參加公安業務實踐鍛煉。積極從公安部業務局、科研院所、北京地區高校及公安實戰部門聘請兼職教授和教官。⑩
在警察院校教師的使用及其開發的角度看,各個區域非常重視專業教師的培訓和開發,基本都形成了一種理論成長和一線實踐定期更新結合的體制,一方面保障了理論的發展,另一方面確保了實踐的及時更新。
綜上所述,從以上經驗介紹可以看出幾個共同點:第一,合理的師資隊伍體制,教師隊伍構成成分結合了理論與實戰的需求,同時滿足了理論研究與實踐運用的目的;第二,師資力量適當的開發使用,包括警察權力的擁有、辦案實踐的安排等均體現了“雙師型”教師隊伍構建的特點;第三,教學安排的科學合理,兼顧了理論與實踐,尤其是實踐訓練的資源保障充足。
新時期公安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既要適應社會管理創新的新要求,又要體現新體制下的特點。
1.確立新時期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理念,揚棄過時的人事管理觀念。首先,要樹立以人為本理念,破除以事為本觀念。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一個基本理念就是以人為本,尊重人、發展人。其次,樹立“以師為榮”觀念,破除“以官為尊”想法。公安院校的發展,教師是核心,若以公安機關行政化模式主導公安院校發展,必然導致“師卑官尊”“師弱官強”,乃至教學、科研被邊緣化,最終將導致學校的衰弱。最后,健全教師的引進、培養、考核、激勵機制。以現代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理念重塑師資隊伍管理模式,對人事干部進行現在人力資源管理理念的培訓與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并付諸實施,重新調整教師的引進、培養、考核與激勵機制,高校在人才引進的同時,要對中青年骨干教師實行開發培訓,科學設置考核的指標、程序與方式,使用多種手段與方式激勵。
2.注重師資隊伍的培養與開發,摒棄只注重竭力使用的模式。無論是域外發達國家的公安專業師資隊伍的使用開發還是國內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或上海公安高等專科學校的模式,均體現出一種對教師培訓開發的重視精神,如上海“三領計劃”之首條即是領航計劃。建立與公安機關“雙向交流”模式,既可讓教師切實地參與公安機關的辦案工作,又可讓辦案精英成為學校教官,但現有的交流模式囿于體制及身份的限制,往往達不到良好的效果。在這一方面醫學院的學校、附屬醫院的緊密結合、交流通暢的模式可以借鑒:醫學教師既是教師又是醫生,實踐與教學相長,達到醫生、病人、學生、教師多贏的結果。
要實現這一模式,首先要破除的障礙便是身份禁錮,公安專業師資絕大部分是著裝的非公務員,與公安機關的公務員存在身份與權責的差別,在目前的體制環境下,這就導致雙向交流的梗阻,因此需要理順公安機關與公安院校的體制關系。作為特殊的高等教育,無論是“匠人化”還是“職業化”觀點,其理論的更新和實踐的及時了解均非常必要,應該打通公安院校與公安機關的雙向流通渠道,取長補短、教學相長,同時也需要通過制度的形式,確立公安專業教師的理論學習、培訓、交流、發展,實踐及時更新的定期交流。
3.優化重組公安專業師資隊伍,構建一支混合編制的高素質師資隊伍。對目前的公安專業師資隊伍可通過增量的高要求、存量的進修培訓優化以及外部資源的共享利用的方式實現,所謂增量的要求即是對新進入的人員按照新的、高標準的要求作為準入;存量的進修培訓優化即是指對已有的師資力量通過培訓進修等開發手段實現素質與能力的質變;所謂外部資源的共享利用,是指對外部地方院校、國家機關(包括公安機關)、企事業單位的人才通過客座教授、講座教授等不同的模式引入公安教育中。
通過借鑒歐美兩大法系國家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的先進經驗,我國可考慮在現有體制框架內,建立一支由專業教師(官)、聘任教師(官)、兼職教師(官)等不同類型混編的教師隊伍,實行不同的準入和考核制度,實行不同的人事管理方式,在提高效率的同時,亦能降低辦學成本;同時在專業師資與一線部門間應打破隔閡,建立一種無縫隙的定期流通機制,從而使理論與實踐密切地結合。
[注釋]
①熊新.論法國警察教育培訓體制的特點[J].公安教育,2002(11):51.
②孫燕.韓國警察教育的現狀及啟示[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03(3):151.
③岳春生,杜鵬.論美國警察教育對我國公安教育的啟示[J].廣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1):61.
④章曉麟,李星.我國公安教育訓練回顧與展望[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09(3):88.
⑤徐敏.創建與完善教官制[J].公安教育,2010(1):22.
⑥常峰濤.德國警察制度簡述[J].廣西公安管理干部學員學報,2004(2):51.
⑦孫燕.韓國警察教育的現狀及啟示[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03(3):151.
⑧程勝軍.中外警察教育比較研究[M].北京:群眾出版社,1996:120.
⑨岳春生,杜鵬.論美國警察教育對我國公安教育的啟示[J].廣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1):61.
⑩章曉麟,李星.我國公安教育訓練回顧與展望[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09(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