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建 郄小英
隨著陜西省民辦高校的迅速發展,專職教師已遠遠不能滿足學校正常的教學需求,兼職教師隊伍也成為民辦高校師資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兼職教師水平參差不齊,嚴重影響了民辦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阻礙了民辦高校的發展,加強民辦高校體育兼職教師隊伍建設迫在眉睫。本文對陜西省民辦高校體育兼職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現狀展開調查分析,意在優化民辦高校體育教育師資隊伍,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1.研究對象。選取了陜西省7所民辦高校(西安城市學院、西安聯合學院、西京學院、延安創新學院、西安思源學院、西安明德學院、西安培華學院)的校領導、體育兼職教師和在校生為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主要有:(1)文獻分析法。(2)專家訪談法。通過專家訪談對影響因素進行歸納,并確定出體現民辦高校體育兼職教師職業道德水平的具體評價指標:依法執教、廉潔執教;愛崗敬業、嚴謹治學;為人師表、團結協作;熱愛學生、尊重家長;博學創新。(3)問卷法。編制出《體育兼職教師職業道德現狀調查問卷》,分別向相關院校領導、教師及學生發放。發放問卷400份,有效回收364份,有效回收率91%。(4)數據統計法。
3.問卷的編制及使用。問卷根據確立的五個行為評價指標,設計出二級評價指標21條,并分學生評價和教師評價兩種。根據數據統計要求,將體育兼職教師群體職業道德行為評價分為四個閾值:“4”代表全體兼職教師都可以做到;“3”代表多數兼職教師都可以做到;“2”代表半數兼職教師都可以做到;“1”代表少數兼職教師都可以做到。
1.體育兼職教師對自身群體職業道德評價的結果與分析。從右表可以看到,在教師用卷調查中,一級評價指標平均值區間為:2.35~3.27;二級評價平均值區間為2.23~3.25;表明體育兼職教師對自身職業道德行為評價為基本滿意。五個評價指標上均值偏高,表明大部分體育兼職教師能夠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學校各種規章制度,依法進行教育、教學活動。在日常交往中,能夠做到思想品德正直無私,生活方式上做到了廉潔奉公。在教學活動方面,能明確自身對學生的教育職責;能夠嚴格要求學生、關心學生;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教學組織嚴謹。而在博學創新指標上,表現出自身專業能力不強、知識儲備不足等問題。
2.學生對體育兼職教師職業道德評價結果與分析。用于學生評價的學生用卷與教師用卷的調查內容完全相同,但學生的滿意度遠遠低于兼職教師自身滿意度:一級評價指標平均值區間為:1.69~2.08;二級評價平均值區間為1.58~1.93;說明學生對體育兼職教師職業道德現狀總體上是不滿意的。其中在廉潔執教、為人師表和熱愛學生三個評價指標上,學生認為,大多數體育兼職教師缺乏對職業的熱愛,不夠關愛學生,缺少對學生的教育責任;發現問題時,不能及時與學生和家長進行交流和溝通。在嚴謹治學和博學創新兩個評價指標上,學生認為,部分體育兼職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準備不夠充分,教學組織能力較差,教學內容安排隨意性較大;體育兼職教師專業水平和創新能力不足,教學方法單一。
3.體育兼職教師職業道德存在的主要問題。(1)兼職教師水平參差不齊,教學能力差別較大。(2)社會轉型帶來的不良思潮,使得部分兼職教師過分追求個人利益,缺乏對學生的關心和交流。(3)部分體育兼職教師專業水平不高,教學內容老套,教學方法單一,使得學生失去學習興趣,難以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1.職業道德的培養。職業道德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民辦高校要根據自身特點,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體育兼職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標準,明確體育兼職教師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只有這樣,才可以確保廣大體育兼職教師在體育教育活動中有章可循、有規可依。教育之本在于德,培養過程應從情感出發,要求教師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尊重學生,把為學生服務的理念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自覺進行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提高。在體育兼職教師職業道德培養方面應采用多種途徑,以科學理論為指導,以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的全方位培養為目標。設立“德才兼備”標兵、“優秀教師”及“教學能手”稱號,掀起學習榜樣熱潮;積極宣傳“教書育人、獻身教育”的先進人物事跡等,形成良性的職業道德建設輿論環境;建立健全體育兼職教師職業道德培養目標、制度,全面推動其職業道德建設良性化、系統化發展。
2.職業道德的激勵。體育兼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既靠教育,也靠激勵和約束。在職業道德建設過程中,應采用“公平、公正、獎罰分明”的思想原則,在教師評優活動中,優先考慮職業道德評價高的教師。將學識廣博、情操高尚、治學嚴謹的教師樹立為楷模,加大獎勵和宣傳力度,堅持正面宣傳教育為主。同時,嚴格把控體育兼職教師入口關,確保體育兼職師資隊伍的素質修養,在依法管理體育兼職教師隊伍的基礎上,切實將體育兼職教師職業道德表現與聘任、獎懲、辭退掛鉤,實施強化政策導向。加強加大對違反職業道德的體育兼職教師的懲處力度,對于嚴重影響教學及師德敗壞、社會影響惡劣的堅決清理出兼職教師隊伍。總之,建立健全規范的職業道德體系,有利于激勵體育兼職教師加強師德修養、完善自我,促進民辦高校體育兼職教師隊伍師德建設的良性發展。
3.職業道德的評價與監督。教師職業道德評價的對象是教師的行為和品質,對每個教師的言行、舉止、思想觀念、教書育人起著監督、約束的作用。因此,職業道德規范和原則能否得到貫徹落實,既需要調動教師的自覺性,又需要發揮高校和社會對職業道德的監督作用。教師的道德素質和行為不是天生的,是要在長期的道德教育和道德修養中反復學習和磨煉才能逐漸形成。體育兼職教師職業道德考核應成為教師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形成“自我評價、學生評價、社會評價”三位一體的教師職業道德評價機制。該評價機制應建立在“公平、公正、公開”的基礎上,既要符合民辦高校特點,又要包含科學合理的考評監督機制。一是建立由學生、教師、教學督導、學校、家長共同參與的“五位一體”的師德監督體制。通過學生評教,教師互評,領導、專家以及家長聽課,教學督導評課等制度,加強對體育兼職教師教育責任的監督。在課堂教學考評中,由學生及輔導員對教師的師德表現和教學水平進行評分,使學校準確把握每位兼職教師的教學工作狀況。二是學校可依據體育教師職業道德考核評價標準,積極建立專業組織評價、教師互評、個人自評和學生評價相結合的師德考評機制。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只有通過職業道德評價與監督,才能使教師職業道德原則和規范轉化為體育兼職教師的內心信念,并積極融入行動,全面推動體育兼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系統化、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