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娟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事業不斷向前邁進。高職教育響應國家號召,紛紛開設道路與橋梁專業,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專業技術人才,大大提升了施工水平和工程質量。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科技的進步也影響了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公路工程施工技術也隨之不斷更新。施工企業對崗位任職要求越來越高,人才的實踐操作能力也成為該領域內人才競爭力的主要內容。
高職道路與橋梁專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初步形成比較成熟的人才培養模式,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高職道路與橋梁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應當主動適應新的時代環境,不斷在原有人才培養模式中注入新內容。
1.道路與橋梁專業課程改革仍需加強。在高職道路與橋梁的人才培養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課程改革和資源建設,對此,高職院校應首先調研社會需求,建立課程開發與資源建設平臺,并不斷優化這一平臺的運行和鞏固。課程中對于傳統的理論教學優勢應當繼續加強,與此同時還需強化學生對這些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創造機會在實踐中訓練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使之具備過硬的實際技能。教育教學觀念是人才培養模式的靈魂,為此高職道路與橋梁專業應不斷更新教學觀念,以現代教育理念指導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2.人才培養目標的科學設置。人才培養目標為培養模式提供了明確的發展方向。目標的設置應當體現學生能力結構的完善和課程知識傳授方式的優化。我國人才工作的基本原則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因此,在人才培養模式中應當首先以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的培育為主要內容。當前我國高職院校道路與橋梁專業的教學目標設置中已經普遍實現了這一要求,在各院校公共課的教學中具體實施。學生應當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形成過硬的職業道德素質,建立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具備必要的組織能力,以確保在今后工作中能夠獨立完成工作。同時,在教學目標設置中還應當注重自學能力的提高。學習能力和學習意識是學生持續發展的基礎,通過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學生今后職業生涯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
3.行業通用能力的培養。從事道路與橋梁不同的崗位應當具備的普遍性技能就是行業通用能力。例如在各崗位中普遍要用到計算機,因此學生就應當具備計算機應用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只是行業通用能力中的一部分,此外還包括專業術語和特殊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等行業內的基礎能力素質。在人才培養模式中還應當注重專業綜合能力的培養。道路與橋梁專業人才的核心能力便是專業綜合能力。作為專業技術人才,學生必須掌握與專業相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能夠處理工作中的問題。為此在人才培養模式中,應當對學生的施工圖紙識讀能力、工程測量能力、施工放線能力等進行重點培養,在優化理論教學的同時加強實踐教學的實施力度,以提升學生的公路與橋梁局部工程施工操作技能,以及管理能力和工程概預算能力。
1.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原則。當前在高職道橋專業人才培養中大都采用校企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高職院校與施工企業建立人才培養合作模式,學生可以到企業中的各崗位進行實習鍛煉,這對于檢驗自己的理論所學十分重要,他們不斷地將自己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應用能力。同時,工程項目建設企業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在人才培養中有所側重,或者直接向高職院校發布訂單,院校按需培養,學生在畢業后直接到企業中工作。這種培養模式不但滿足了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同時也最大程度地提升了人才培養的質量,給學生的成長鍛煉提供了充足的機會。
2.結合實際原則。針對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將校內理論與實踐課程相結合,學生在前兩年系統學習理論知識,大三階段則拿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到企業參加實踐鍛煉,進入企業頂崗實習。這種模式在不少高職院校被采用,學生技能也獲得不同程度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他們能較早接觸工作環境,縮短了畢業之后的磨合期。但是這種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最大的不足就是學生理論學習時間過長,理論學習與實踐鍛煉不能同時進行,二者之間的轉化和驗證不夠及時。因此,也有一些院校采取邊學習、邊實踐的模式。學生在每個學期都有固定的時間到企業實踐,理論知識及時轉化成實踐技能。但是這種模式只對學生技能的提升有所幫助,因為他們對企業環境的接觸都是短暫性的,所以不利于綜合能力的提升。總之,高職院校應當結合學生的特點和自身情況,權衡利弊,選擇適合自己的人才培養模式。
3.人才的培養應當在工學交替中進行。工學交替能夠有效強化學生的知識儲備,有利于高職道路與橋梁專業學生工作能力的提高。工學交替其實就是校企合作模式中的邊學習、邊實踐模式,但是工作交替能夠將這種模式落實得更具體、更系統,從而使得學生理論知識更加深化。工學交替的教學模式也可以有多種實現形式。教師可以到企業中親自指導學生的實踐,企業中的技術人員也可以到學校具體指導學生的理論學習。
1.完善課程體系。道路與橋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應當以科學的課程體系為支撐,而課程體系的構建應當與社會需求之間建立對應性。為此高職院校應當對社會需求進行廣泛的了解,掌握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在自己的教學中盡量切合這種需求調整自己的教學、完善自己的模式。還應當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知識學習,使得學生在將來的工作中能夠充分運用這些知識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具體的崗位要求也應當在課程體系中有所體現。在實踐課程的教學中,加大真實環境的模擬力度,工作崗位的任職要求應當成為學生的學習和實踐任務。學生的職業技能應當在一個個具體任務中不斷強化和提升。專業課程體系中對于工學結合的具體應用也應當設計出相關的課程與章節。
2.推進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方法是保證人才培養模式將理論轉化到現實的重要途徑,教學方法的優劣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也體現著人才培養模式的水平,為此在高職道路與橋梁專業的教學中應當考慮一體化教學、項目教學、案例教學、現場實踐等形式。傳統的教育方法側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即使在實踐教學中也是以教師的講解和引導為主,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新的教學方法應當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為主,激發他們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的熱情。例如在案例教學中,院??梢赃x取當地比較著名的建設項目或者大型道路與橋梁建設企業,組織學生到實地參觀學習,與工人師傅深入交流,了解工程項目的具體操作過程,以及各崗位在項目完成中發揮的作用。這樣能使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自己的專業知識在將來工作中的價值。
3.改革教材內容。道路與橋梁專業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具有自身發展的規律,處于一個不斷變動的過程當中。因此,高職教學應當根據學科發展趨勢及時調整教材內容,不斷將學科前沿理論成果充實到教學中來。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和我國道路與橋梁建設事業的發展程度應當成為教材內容調整的又一重要依據。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公路建設事業蒸蒸日上,施工技術不斷更新,而且橋梁建設中的新材料、新結構、新工藝層出不窮,但是當前高職教材內容更新速度遠不及社會發展變化趨勢。因此,應當不斷充實與更新教材內容,滿足社會建設事業的需要。
總而言之,高職道路與橋梁專業應當根據人才需求動向不斷調整和完善自身的人才培養模式,具有先進的教學方法、完善的教學內容和科學的課程體系,以為社會培養合格的道路與橋梁專業工程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