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津竹
(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 遼寧大連 116081)
消費主義視角下抗日劇的變遷
李津竹
(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 遼寧大連 116081)
眾所周知,抗日劇一直作為教化群眾、反思歷史的工具在電視劇行業里占據重要地位。但隨著后工業時代的到來,消費主義日漸深入人心,一味的商業化追求和人們無節制的娛樂需要,致使現如今的抗日劇泛濫并且質量堪憂。
抗日劇;消費主義;鮑德里亞;變遷
我們知道,電視劇早已經成為人們茶余飯后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但如今,打開電視,隨處可見的都是“打鬼子”。 抗日劇正在沖擊著熒屏。除了數量多以外,什么徒手撕碎鬼子、箭會拐彎等的雷人情節也屢見不鮮。網友吐槽一顆手榴彈可以炸下侵略者的飛機,一把飛刀竟然可以滅敵重炮。穿皮衣,戴雷朋,騎哈雷,這儼然成了“抗日科幻劇”。
隨著后工業時代的到來,人類逐漸步入消費社會。消費社會以后,消費活動具有了一種強制的普遍性。正如鮑德里亞在《消費社會》中所說,前工業時代屬于生產型社會,人們的消費完全是出于維持生命和繁衍后代的真實需要,消費的是商品的使用價值。鮑德里亞發現,“無論是消費的本能誘惑,還是生產方式帶來的新的分離,都指向了消費社會的深層根源——隱藏在豐盛之下的結構性匱乏。”物質的極大豐盛必然需要某種競爭性合作來規訓人們,讓大眾進入他們欲望深處期盼的消費游戲。因此,鮑德里亞給出了一個結論:“消費是實現社會控制的有利因素。”
細數消費社會下抗日劇的轉變,首先作為抗日劇的主題人物形象從改革開放前在社會生產涌現的生產型社會的英雄主題過渡到消費型社會的以各種文娛體育明星為重點的“偶像消費”。早期抗日英雄形象多數比較類型化,多是紅色經典中“高大全” 式的人物。發展到中期,抗日劇中的英雄不再是概念上的英雄模范,比如《亮劍》中的李云龍,體現了人性意識和俠義精神的結合,這樣血氣方剛的英雄形象的塑造是李云龍能夠深入人心的主要原因。而現在的抗日劇往往需要“明星效應”,一個想要賺取收視率的抗日劇必須要在演員上大做文章。這樣的“手段”總能制造出足夠的“看點”,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抗日劇的主角形象不再突出英雄的俠義精神品質,更多在乎的是文娛明星在飾演英雄時的帥氣與否。
其次,抗日劇的主要功能從以往的宣傳教育轉向娛樂消遣。進入新世紀以后,國家廣電總局批準立項“紅色經典”改編和翻拍,其中不乏《亮劍》、《我的兄弟叫順溜》等的優秀作品的出現。可見自抗戰勝利后,抗日劇一直作為教化民眾勿忘國恥的媒介手段。現如今的抗日劇卻擺脫不掉娛樂化的如影隨形。這轉變在抗日劇主題歌上的表現比較明顯。消費社會以前的主題歌多是毫不隱晦的“口號式”,節奏激昂奮進。如早期抗日劇的主題歌《中國軍魂》這樣唱道“如果祖國遭受到侵犯, 熱血男兒當自強……”內容宏大,聽了讓人肅然起敬。如今,以當前熱播劇為例,結尾曲煞有介事地邀請了著名歌星演唱,內容上不再是歌頌宏大的歷史,而是男女的情歌對唱。像“有了你,很快樂,不需要理由”這樣的歌詞乍一聽是根本聽不出是抗日劇的。可見,如今抗日劇主題歌的價值趨勢向多元化發展,宣傳教育目的也消失殆盡。
最后,抗日劇情節更傾向于暴力與色情的消費。消費主義使抗日劇情節加入了后現代主義的意味。前段時間熱播的抗日劇中的“手撕鬼子”情節受到廣泛的爭議。“手撕鬼子”本身想表達抗日英雄英勇無敵的精神品質,但卻過重強調后現代荒誕、無厘頭的意味。除此之外,消費社會以后,人們更樂于消費色情。最近熱播的抗日劇也“蓄意”加入輪奸戲甚至不惜以荒誕的結局作犧牲,還有不知名抗日劇也驚現裸女鏡頭。讓我們覺得悲涼的是,越是帶有暴力和色情內容的抗日劇,越容易賺取收視率。現今的抗日劇已把娛樂化推向了登峰造極的高度。
當下,消費主義文化使傳媒成為市場意義的推銷者,算計著受眾的接受消費以及由此帶來的經濟回報。當受眾被視為消費者,受眾也就成為傳媒產品和市場商品的捕獲對象。受“可消費性”追求的引導,傳媒內容由過去的生產決定消費變成了消費決定生產。這也是抗日劇粗制濫造一味迎合大眾低級趣味的病根所在。如今抗日劇娛樂化痕跡欲蓋彌彰,通過電視,利用所有可能的手段進行表現,顯得更加“無邊界”。抗日劇已然帶有了明顯的急功近利的商業性色彩,且不說特效技術進步的原因,連從編劇一環節開始就被扣上了“娛樂”的帽子。抗日劇編導也表示,如今電視劇市場其他題材的現實限制太多,而抗日劇題材相對自由,可發揮的部分多。但這種發揮超出了一定的界限,就成了大眾娛樂化的“笑料大餐”了。是國人對待八年抗戰的歷史有些麻木了還是消費社會下日益娛樂化傾向所產生的弊端呢?我想答必是后者無疑。
[1][法]讓?鮑德里亞.劉成富,全志鋼,譯.消費社會[М].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
[2]張一兵.反鮑德里亞——一個后現代學術神話的祛序[М].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3][美]波斯特.范靜曄,譯.第二媒介時代[М].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
Changes of Anti Japanese TV from consumer perspective
Li Jin-zhu
(Chinese College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081, China)
As everyone knows, the Anti Japanese dram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s enlighten the masses, reflect historical tool in the TV drama industry. But with the coming of post industrial era, consumerism has win support among the people, need commercial blindly pursue and uncontrolled entertainment, which make Anti Japanese flooding and poor quality.
Anti Japanese TV; consumerism; Baudrillard; change
I053.5
A
1000-9795(2014)03-0076-01
[責任編輯:董 維]
2014-01-05
李津竹(1990-),女,遼寧東港人,從事文化傳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