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 遼寧大連 116052)
本科會展專業實踐類課程體系構建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及改進思路
王冬梅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 遼寧大連 116052)
科學構建實踐類課程體系是本科院校會展專業有效實現培養目標的關鍵所在,對應用型會展專業人才的培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國本科會展專業開設時間不長,因此其實踐類課程體系較為落后,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與行業需求脫節現象嚴重。在分析當前本科會展專業實踐類課程體系構建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對策,將有利于提升會展專業的教學質量,為我國持續發展的會展業提供更多適應行業發展的高素質會展人才。
會展專業;實踐;課程體系;改進建議
隨著我國會展業的快速發展,會展專業人才的供需矛盾逐漸凸顯,而這種矛盾的突出表現不是數量上的,而是質量上的,即高素質專業人才短缺嚴重。這一現實情況對當前我國會展專業的高等教育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即會展高等教育的目標不僅要使學生具有廣博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行業適應能力和實踐能力。本科會展專業實踐類課程體系應依據會展行業或崗位的技能要求設立,以有效開展會展實踐教學、提升整體教學水平、達成專業培養目標,從而使會展專業學生獲得系統的實踐訓練,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和技術能力。
(一)有效實現本科會展專業培養目標的需要
本科會展專業培養的是適應會展行業發展需要、綜合素質較高、熟練掌握會展實際運作,能夠在會展、旅游等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會展策劃、會展組織與管理、會展營銷等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這一培養目標要求本科會展專業教育必須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根據會展產業鏈的職業崗位群的實際需要科學構建本科會展專業的實踐類課程體系,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會展專業理論的同時,掌握會展行業各相關崗位的能力要求和工作方法,配合崗位實務訓練或仿真訓練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和綜合職業素質,最終形成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學生職業素養和綜合職業能力提升為核心的培養模式。而這一培養模式將有效實現本科會展專業的培養目標。
(二)提升本科會展專業整體教學質量的需要
我國本科會展專業最早設立于2004年,由于發展時間較短,積累的經驗有限,總體還處于探索發展階段。目前,我國本科會展專業教育大多還延續著以理論教學為主導的傳統教學模式和方法,培養的會展人才大多“理論知識豐富、實踐能力欠缺”,難以應對會展業發展的實際,導致整體教學質量停滯不前。對于開設本科會展專業的院校,實踐教學的創新和提升是其塑造競爭優勢、形成自身特色、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而實踐教學水平的提升又是以科學構建實踐類課程體系為前提和基礎的。
(三)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為社會輸送高素質會展人才的需要
目前我國會展行業人才供需錯位問題較為嚴重。一方面,各會展企事業單位所需的高級會展人才供給嚴重不足;而另一方面很多會展專業畢業生在會展行業內就業無門,不得不從事其他職業。這一情況反映出問題的根本并非行業就業崗位不足,而是畢業生難以勝任相應的崗位要求,即綜合職業素質偏低和職業能力低下導致就業競爭力較弱。高校畢業生從畢業走入社會到勝任本職工作一般都要經歷一段職業適應期,該適應期越短,被用人單位選聘的可能性將越大,因此就要求學生在學校里就須形成一定的職業素質和崗位適應能力。由此,本科會展專業實踐教育的重要性可見一斑。為了取得良好的實踐教學效果,應該在學生學習并掌握會展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通過合理科學的構建實踐類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和鍛煉實踐技能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鍛煉中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從而形成良好的綜合職業素養和工作能力,在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同時也大大緩解了會展行業的人才需求壓力。
目前,國內本科會展專業實踐類課程體系建設的總體情況不容樂觀,無論是課程設置、時間安排,還是教學內容和評價體系都存在諸多問題,根本沒有發揮其應有的效能。
(一)實踐課程時間安排不合理,與理論學習融合性差
國外會展教育“重實踐輕理論”,基礎理論課程比例大約在四分之一左右。而我國本科會展專業教育卻“重理論輕實踐”,實踐類課程在整體專業課程體系中所占比例在10%左右。而且實踐類課程開設時間大多相對集中在大三、大四階段,大一、大二階段主要進行的是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基礎理論課程的學習,理論課和實踐課割裂情況較為嚴重。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其目的是為了指導專業實踐活動,同時專業實踐學習又有助于對相關專業理論的理解和掌握。因此,理論課與實踐課相分離導致理論與實踐的真正融合難以實現,從而使得理論和實踐課教學效果都將大打折扣。
(二)課程設置系統性差,與行業市場需求相脫節
我國本科會展專業的發展還處于起步期,由于專業師資嚴重不足,課程設置往往不是“因需設課”,而是“因人設課”。即在進行課程設置時較多考慮的是專業教師能上什么課,而不是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會展行業各崗位的實際需要。因此,導致實踐類課程設置總體感覺較為隨意、系統性差,與行業市場需求嚴重脫節。這也是為什么近年來高校本科會展專業人才“量”的遞增明顯,而“質”的提升緩慢的關鍵原因之一。本科會展專業這種“量質不均衡”的發展現狀一方面使得我國會展業發展的人才瓶頸遲遲得不到有效緩解,同時使得會展專業畢業生職業素質低下、就業前景不樂觀。
(三)校企合作缺乏,深入實踐機會較少
有效的培養方式,一方面可以有效滿足會展行業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高校準確定位本科會展專業培養方向。而目前我國本科會展專業的校企合作培養模式運作并不廣泛。由于缺乏校企合作,不僅實踐課程設置與行業需求脫節,而且實踐教學有名無實,主要通過案例分析、模擬練習等形式在課堂上完成。部分會展專業學生即使參加會展活動也只是做些最基本的工作,甚至僅作為參觀者參與,難以讓學生獲得對會展行業工作流程的深入體驗。
(四)評價體系欠完善,難以反映真實的實踐教學效果
為了保證實踐教學效果評定的客觀性、真實性,實踐教學效果評定應包括課程開設的合理性評價、教學方法的有效性評價、學生實踐滿意度評價等多個方面,因此就要求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內容系統化。目前我國本科會展專業實踐教學效果評價主體較為單一,大多單純依靠教師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課程期末考核成績和實習報告等進行實踐教學效果的綜合評定,基于此得出的評定結果實質上僅能反映學生對所開設實踐課程的學習掌握情況。此外,現行評價體系側重于實踐課程的教學評價,缺乏對學生參與會展實踐的全過程評價和對實習單位的資質評價。由于評價主體單一、評價內容不完整,使得我國本科會展專業現行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難以反映實踐教學的真實效果。
(一)增加實踐教學課時、增強實踐教學的連貫性
近年來,我國會展業發展迅速,亟需大量具有會展專業理論知識,同時又有較強實踐動手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因此本科會展專業應變革專業教學計劃,摒棄“重理論,輕實踐”的指導思想,切實增加實踐課程的教學課時,增加其在整個專業課程體系中所占的比例。同時,改變實踐教學相對集中的課程安排模式,將實踐教學貫穿到本科四年的教學過程中。如此不僅增強了實踐教學的連貫性和層次性,還有利于理論知識和實踐的充分融合,最大限度地保證實踐教學的有效性并增進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二)優化實踐教學課程,與行業市場需求有效對接
行業市場需求是高校培養專業人才的根本,也是專業課程設置的主導因素。因此,了解會展行業市場所需要的人才類型,以及所需人才應具備的專業技能是科學、合理構建本科會展專業實踐教學課程的前提和基礎。為了實現與行業市場需求的有效對接,提高本科會展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高校本科會展專業可以通過與會展企業、會展行業協會、相關政府主管單位及其他高校進行合作,多渠道、全方位了解會展行業對于專業人才的需求狀況,不斷優化實踐教學課程,切實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針對專業師資不足的情況,可以加大培訓和引進力度,但絕不能以此為借口“因人設課”。
(三)深化校企合作,充實實踐教學內容
校企合作有利于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會展實踐教學環境、提供真實的實踐工作體驗,同時也利于專業師資力量的增強,是本科會展專業實踐類課程體系順利運行的重要條件。本科會展專業在與會展企業進行一般性合作的基礎上,應擇優選擇區域內高品質會展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從專業建設的角度確定合作的目標。積極推行“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深化校企合作的一個重要途徑,可以實現學校、學生和會展企業的合作共贏。對于學校而言可以充分利用會展企業的設備優勢和管理經驗,更好的把握行業需求的變化;對于學生而言可以獲得良好的實踐鍛煉機會甚至解決就業問題;對于企業而言可以有效利用高校的人才優勢,為企業的后續發展進行人才補給和儲備。
(四)完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實現多維度、多層次評價
對本科會展專業實踐教學進行評價的目的,并不是僅僅為了了解學生的實踐課程成績,而是要全方位的把握會展實踐課程設置的合理性、學生參與實踐的興趣點和實踐工作成績的高低,以及企業對學生實踐工作表現的評價等等。借此不斷診斷本科會展專業實踐教學中尚存的主要問題,從而不斷完善實踐課程體系、提升實踐教學效果。因此,本科會展專業實踐教學應實現多維度、多層次的評價:評價方式上實現量化評價與質性評價并重、實踐結果評價與實踐過程評價并重;評價主體實現多元化,將學生個人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與會展企業評價有機結合。
[1]李瑤亭.從會展專業學生就業現狀看我國會展教育——試論我國會展專業課程體系建設[J].上海應用技術學院學報,2009(1).
[2]庾為.職業素質培養目標下的高校會展專業隱性課程設計初探[J].當代教育論壇,2011(11).
[3]張巖巖.高職會展實踐教學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9).
[4]王斐斐,董志文.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2).
Commo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exhibition practice curriculum system and improving ways
Wang Dong-mei
(Liaoning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alian Liaoning,116052, China)
The scientific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course system is the key to realize the goal of training of exhibition professional colleges, plays a vital role to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exhibition professionals. The time to set up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exhibition is not long, so the practical curriculum system is relatively backward, unable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serious disjoints with industry deman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common problems in current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exhibition practice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measures for improvement, will be conducive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professional exhibi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provide high-quality exhibition talents more adapt to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xhibition industry.
professional exhibition; practice; curriculum system;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G642.3
A
1000-9795(2014)03-0203-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1-20
王冬梅(1974-),女,遼寧沈陽人,講師,從事會展教育、會展經濟與管理方向的研究。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2012年度課題立項:基于能力培養的本科會展專業實踐類課程體系建設與教學改革研究
(項目負責人:王冬梅;課題編號:2012XJJGYBXM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