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杰 李楠楠
(遼寧大學研究生院 遼寧沈陽 110036)
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研究
劉明杰 李楠楠
(遼寧大學研究生院 遼寧沈陽 110036)
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是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重要載體和支撐力量,充分利用行業優質教育資源,通過校企聯合模式、中外合作模式和社會服務模式三種模式,建立多通道的實踐教學基地,為研究生創造全方位、全流程的實踐實訓平臺,是高等學校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保證。
專業學位;實踐教學;基地
根據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培養過程中要充分體現職業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的特征,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培養過程中必須強化實踐教學,而專業學位教育的最重要資源分別在各個行業和領域。因此,在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必須依托行業和領域建設實踐教學基地,把行業的優質資源引入到研究生培養過程,積極探索出一條與行業領域合作,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的路徑,從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專業學位教育具有行業覆蓋面廣、實踐差異性強的顯著特征,在實踐教學環節中間所需要硬件條件也具有多樣性,這就決定了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也必須面向多行業、多領域、多區域,采取多樣而有針對性的模式,最大程度地發揮實踐教學基地的效能。
1.校企聯合模式。校企聯合模式一般是指高等學校與企業之間基于產學合作基礎上的“聯合基地”建設,是目前專業學位實踐教學基地采用的最為廣泛的建設模式。這一建設模式適用于以工程碩士為代表的與企業科研應用密切相關的專業,一方面,學校可以從企業界、工業界得到經費上的支持,給研究生提供更多將理論應用與實踐的機會,提高科研能力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另一方面,也幫助企業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縮短了理論研究到生產應用的周期,培養了高級專門人才。
在建設過程中應重點明確高等學校與工業企業之間這對合作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單純依靠高等學校主動出擊只能是多點開花而無法實現以點帶面。這一模式需要政府部門在資源、稅收等政策方面對參與基地建設的企業予以一定的補償,同時也可以在人力資源、產品研發等方面對企業予以政策優惠,高等學校在選擇聯建對象時也應當著重關注高新企業、環保企業等前沿產業,這樣既能夠提高企業參與研究生培養的積極性,也可以促進整個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
在合作過程中,也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合作形式:既可以由大學制定研究生學習計劃,規定相應的學期到企業中進行生產實踐活動,也可以由企業輸送生產人員到大學學習研究生課程。
2.中外合作模式。隨著高等教育國際化辦學趨勢的日益顯著,研究生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的種類和形式進一步深化,引入國際教育資源,聯合培養研究生,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事實上,像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翻譯碩士這類與涉外語言相關的專業需要國際化實踐機會,大多數的應用型學位都能夠通過研究生教育的國際合作獲益。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我國現有專業學位類型中的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專業學位教育,主要培養適應漢語國際推廣教學任務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這一專業學位的職業取向主要是服務于漢語的國際化教學,其實踐對象必須是外籍人士,該專業的授權基本條件中也明確指出要“提供不少于半年的海外或國內實習機會”。雖然這一專業只是眾多專業學位類型中的一個,但卻為我們打開了實踐教學的新思路——實踐教學基地的國際化建設。
要開展中外聯合基地建設首先要變革培養單位的管理體制。在制度建設中應注重頂層設計,改革與調整不合理的體制與機制,理順校內各部門的管理職責,全面推進教學、科研、管理與服務等方面的國際化進程。要鼓勵研究生導師和基層培養單位利用學院優勢拓展外方基地建設渠道,打造國際化的辦學氛圍,樹立國際化辦學理念。其次,要突破思維局限,克服資金來源渠道的發展瓶頸,充分發掘企業參與聯合時間基地建設的力量,企業以支付海外生活費或提供獎學金的方式介入,選拔優秀的研究生赴境外實踐,約定畢業后為企業提供一定的服務年限,既為家境困難的優秀研究生解決了后顧之憂,也為研究生就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3.社會服務模式。以上兩種模式可以理解為實踐基地的“上行路線”,所謂“上行”即充分整合高等學校稀缺的優質機械設備、生產技術、語言文化等軟硬件資源,一般是學校主動出擊,通過外部力量提升自身實踐教學和科學研究能力的過程。但是,除了科學研究、教書育人之外,高等學校的重要價值在于服務社會。在進行專業學位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時,可以針對社會服務性質較強的專業開發對口的基層聯建單位,充分發揮高等學校反哺社會,服務社會的積極意義。
社會服務基地的聯建對象應當根據專業實踐需求的不同盡量多樣化,實踐形式可以采取定點幫扶、項目研究、調查研究等靈活的形式,鼓勵專業學位研究生接觸社會現實,向書本之外的課堂求知,拓展視野,豐富閱歷。
要真正發揮實踐教學基地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必須建立完善的管理體制,建立科學高效的基地管理手段。在建設過程中,要綜合考慮各類實訓場的投入產出比,既要做到資源的合理利用,又要突出特色優勢,以保證實踐基地的可持續性發展。
專業學位實踐教學基地管理的核心是明確高校和聯建方的權利與義務關系,其根本宗旨是學校與教學實習基地共建單位創造條件,積極探索使實習教學與生產、科研相結合的途徑,做到互惠互利。學校在人才培養、課程進修、咨詢服務、信息交流等方面對教學實習基地共建單位優先給予考慮。聯建單位則應當提供實踐必要的場地、機械、設備,配備一定數量的實務導師,并在學生就業方面提供相應的傾斜。
高等學校則應指定專門人員具體負責教學實習基地的管理工作,要經常保持與教學實習基地的聯系,了解教學實習基地的情況和學生的實習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并積極協助解決。定期對教學實習基地使用情況的總結,不定期地對實習基地進行檢查,評估教學實習效果。
1.加強實踐導師隊伍建設。建立實踐基地專家全過程、深度參與教學的制度。聯合培養基地中高級研究人員和技術人員作為行業專家要參與培養方案的制定與修改。受邀出席學術活動主講報告,參與日常授課教學。對于滿足研究生指導教師選聘條件的,可通過遴選程序聘為研究生實務導師,由學校頒發聘書,同時接受學校按導師管理辦法對其進行管理。研究生在基地實踐期間,由其實務導師負責指導學位論文(設計)、參加學論文評閱和答辯等工作。
2.探索基地聯合培養的新思路。選擇學校專業學位教育中的優勢學科和特色領域,探索與聯合培養基地以職業發展為導向的“聯合招生、合作培養”的聯合培養或定制培養模式。聯合培養基地為學校組織和推薦基地自身或所屬行業內所需生源,學校按國家招生政策招生,入學后由二者共同進行培養。通過聯合企業或行業的方式,有針對性的制訂培養方案,通過在聯合培養基地的實踐教學,以突出強化全日制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畢業后可直接在聯合培養基地或相關行業工作,為企業主動參與人才培養提供暢通的渠道,實現符合專業(職業)特點培養方案和培養方式與行業需求和研究生職業發展的順利對接。
3.研究生資助體系建設。鼓勵研究生充分利用校內外基地資源進行學術研究和實踐探索,設立聯合培養研究生科研(實踐)立項基金,每年對研究生依托聯合培養基地完成的科研項目進行評獎,對獲獎項目予以資金的獎勵。對課程學習結束后進入基地進行的學位論文設計的全日制研究生也將獲得專項資金給付的生活補貼和工作津貼。
[1]張丹.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實踐教學質量改革的探索[J].財政研究,2012.
[2]陳志祥.在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中開展校企合作教學模式的若干問題探討[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3):77-81.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facility of Master Degree Postgraduates
Liu Ming-jie, Li Nan-nan
(Graduate Schoo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110036, China)
The establishment of practice teaching facility forms one of the vital components in the nurturing of post graduate students. Through the utilization of premier resources, this platform aims to provide post graduate students with a multi-faceted and comprehensive hands-on learning and training package through 3 channels, namely via the partnering of school enterprises,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and social service. This facility ensures the provision of a quality educational experience for professional degrees post graduate students.
professional degree; practice teaching; facility
G643
A
1000-9795(2014)02-0043-02
[責任編輯:董 維]
2013-12-23
劉明杰(1978-),男,遼寧沈陽人,研究生院副院長,助理研究員,從事高等教育方向的研究。李楠楠(1982-),女,遼寧沈陽人,科員,助理研究員,從事高等教育方向的研究。
2012年度遼寧經濟社會發展課題:碩士專業學位實踐教學模式研究(編號:2012lslktziglx-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