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日升
(渤海船舶職業學院 遼寧葫蘆島 125000)
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王日升
(渤海船舶職業學院 遼寧葫蘆島 125000)
近幾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漸成為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其實效性卻并未得到實質改善。本文主要通過分析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提出相應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一些舉措。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時效性
時代科技的進步,社會多元化的發展,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世界范圍內的相互融合等所造成的軟環境改變,往往更多的表現在青年一代身上。作為青年一代的代表群體——大學生群體受到的影響尤為直觀。社會環境的改變所帶來的思想改變,使目前高校大學生的思想相對以往呈現出更加多元化、復雜化的趨勢。通常來說,當前高校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前沿問題主要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受教育認知程度的提高,使生源范圍擴大,家庭條件相對不富裕的大學生比例增加,價值觀、社會認同及心理期待程度產生差異;(2)互聯網科技的發展及普及給大學生帶來更為多元化的思想理念;(3)市場經濟改變傳統大學生活、學習、畢業、就業形式,思想及心理壓力日益增大;(4)高校發展及改革改變了學生的生活、學習、交往、思維、興趣、自主、前途等各種意識,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5)文化形態、社會形態多元化的大環境中,大學生通過網絡接觸各種思想,以至于其對我國政治經濟發展、社會主義發展等心存疑慮。
1.大學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主體,其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及認同程度是關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時效性的重要指標。當代大學生在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堅決擁護黨的路線方針,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充滿信息。但是,由于網絡社會的包容性及當前國際形勢的片面解讀,也使得部分學生心理發生變化,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思想滋長,責任心淡化,誠信意識弱化等。另外近些年來,生源的擴大也使高校對學生的束縛減弱,因此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經不適用于當代大學生,其教育內容及方式已經很難引起學生的共鳴。加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成為當前重要課題。
2.近些年,通過媒體報道的社會公德問題越來越多,尤其是網絡媒體,越來越多的負面報道使得部分大學生心理發生變化,甚至開始質疑現實生活中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社會公德是需要全社會共同遵守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的行為準則。各種社會因素造成當前大學生更深層次的思想道德體系發生改變,對社會中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多的采取漠視、不聞不問的態度。這些現象已經成為大學生的一個突出問題,因此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是重新樹立和構建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重要手段。
隨著高校改革和發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不錯效果,但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尤其是網絡的出現,極大的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在各種全新社會信息的沖擊下,當前大學生思想已悄然變化,這也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效性帶來全新的挑戰。首先,經濟市場化和經濟全球化給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帶來的沖擊是巨大的,因此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因市場設專業。但市場是在時刻變化的,高校育人過程卻是不變的,這就造成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進入社會,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同樣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者也不能免于這場新舊體制的轉化,造成一些教職工價值觀念發生偏差,講求實惠、個人主義漸漸滋生,給思想政治工作加大了難度。其次,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從基礎上改變了高校目前的教育方式,來自互聯網的巨大知識儲備,給學生提供了多元化、多層次的信息,因此,如何應用網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時效性成為目前高校應著力解決的問題。第三,教育網絡化是傳統的高校主導模式逐漸轉變為雙向模式。互聯網、多媒體的引入,給學生騰出了大量的自由時間,使教學資源必須重新分配以滿足日益變化的教學模式。學生與高校之間雙向自由也給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提出新的課題。
首先,堅持以學生為本,教書與育人相結合,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通過課堂引導和樹立學生正確的觀念,進而影響學生課外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其次,環境是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時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設良好的校園環境,緊密結合校園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在大環境中潛移默化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第三,任何教育形式都離不開實踐,因此以課堂理論教育為基礎,增加社會實踐教育的比例,運用親力親為的方式,加深學生思想政治觀念。第四,網絡在大學生中已經普及,因此充分利用互聯網,發揮網絡的作用,建立有效的互聯網教育機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時效性。第五,從教育形式上豐富載體,創新方法,不放棄灌輸,又緊密結合引導的方式加強實效。另外,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上,加大開發力度,重視教學軟件的開發和利用,設計具有時代特點、網絡特點,又能迎合當代大學生喜好的教育軟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影響力、吸引力。
[1]廖日文.思想道德修養[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施章清.以人為本: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根本原則[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3).
[3]吳計生,池衛東.淺析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時效性的原因[J].教育探索,2007(11).
[4]張堅.以學生為本,應對高校學生思想工作的新挑戰[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0).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Wang Ri-sheng
(Bohai Ship Building Vocational College, Huludao Liaoning, 125000, China)
In recent yea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but its effectiveness has not been improved substantially.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challeng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ut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G641
A
1000-9795(2014)02-0056-01
[責任編輯:董 維]
2013-12-25
王日升(1965-),男,滿族,遼寧葫蘆島人,副教授,從事馬克思主義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