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珍珍
(陜西科技大學電信學院 陜西西安 710021)
微博時代下大學生思政教育路徑探索
劉珍珍
(陜西科技大學電信學院 陜西西安 710021)
微博時代下,如何在高校切實有效地加強大學生思政教育是一個必須思考的問題。本文系統地闡述了微博的概念與特點,分析微博對大學生思政教育積極影響的基礎上,提出了加強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對策。
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對策
網絡時代的迅速發展,微博已經成為大學生最常使用的網絡媒介。筆者根據所帶學生的不完全統計,使用微博的比例已超過6成。微博正潛移默化影響著廣大學生,被學生認可和接受,成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微博時代下,如何有效利用微博,提升工作效率,成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議題。
微博,又稱微博客,是基于用戶關系的信息分享、傳播與獲取平臺,其英文名字是 microblog, 是博客的一種變體。用戶可以通過WEB、WAP及各種客戶端建立個人社區,用140字左右的文字進行信息更新,實現即時分享。微博作為網絡新媒介,具有交流的便捷性,自動糾偏信息的特性,人際交流的個性化及內容的原創性等特點。交流的便捷性指微博分布在計算機的瀏覽器、桌面、手機移動終端等多種交流平臺上,具有“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事情、任何人”的元素,操作極其簡單,每次內容不超過 140 字,人們只要花簡短的時間便能及時傳播與接受信息。自動糾編信息指微博可將真實性存在問題的信息或違背公眾視角的信息,經過轉發者的層層轉發,在轉發過程中增加自已觀點,可對失真的信息進行糾偏。人際交流的個性化指微博與發博者的個人生活密切相連,大多記錄其生活中的點滴,帶有明顯的個人色彩,可說是個人生活的展示。內容的原創性指微博可將實時現場的內容與魅力及時原真原味演繹出來。一些偏遠地區沒有電腦,但只要發博者手里有手機就可以及時更新自己的狀態或當地發生的事件。
微博成為新的信息交流平臺后,其功能和技術越來越強大。微博促進了大學生思維方式的改變,對大學生思政教育具有積極的影響。
(一)微博能夠搭建大學生朋輩教育的平臺。朋輩教育指通過同齡人的感受和經驗來引導和感染同齡人,是大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的重要方式。朋輩群體在一個人成長過程中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尤其是青少年時期,甚至超過老師和父母對他們的影響。微博媒介為大學生群體搭建了一個思想碰撞的平臺,使大學生可通過網絡的方式,毫無遮攔地與朋輩群體表達、交流思想,形成群體間共同的價值觀,產生核心人物,在核心人物潛移默化的影響下獲得教益。
(二)微博可以增強思政教育的親和力 。傳統的思政教育體系中,思政教育者往往處于居高臨下的位置,給學生造成呆板說教的不良印象,學生因此產生抵觸情緒,對教師的教導往往陰奉陽違。在微博時代下,教師和學生通過微博的形式進行互動,教育者的權威地位被消解,教師和學生之間可以進行輕松、平等的交流,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親和力增強,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從而可以知無不言,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態度,教師方能真實客觀地掌握學生的動態。
(三)微博能夠打破思政教育的時空維度。傳統的思政教育模式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住住受到時空的限制使思政教育集中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及固定的主題內容教育中。微博則打破時空的限制,使思政教育可以全天候、全球式地進行遠程信息交流。傳統條件下的教育者“一言堂”的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信息高速公路式的豐富的網絡信息資源。微博時代下,大學生可以不分時空限制,自由地與他人進行思想交流,能夠迅速了解國內外發生的政治、文化、經濟及生活等方面的各種信息。
(四)微博可以豐富思政教育的內容。微博具有豐富多樣的信息形式,可以為思政教育提供大量的教育資源。微博內容可以原創也可以轉載,大量詳實、生動的信息可以使思政工作者克服空洞說教的缺點,增強思政教育的說服力。大學生在價值觀上具有崇尚自我,追求時尚與個性的特點。微博的個性化、自由性與開放性的內容,容易被廣大學生所接受。微博的多媒體特性(文字、聲音、圖形等)使大學生之間的交流具有多感覺和多知覺的特性,使大學生思政教育更具感染性,明顯優于單一的教育方式。
微博時代下,大學生思政教育需全面把握微博的特性,充分發揮微博的獨特優勢,將微博作為有效的平臺,提高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實效。
(一)思政教育者建立官方微博,網上與學生交朋友。高校里的思政教育者主要包括思政教師和輔導員。思政教師和輔導員可在網上以個人實名制的方式注冊門戶網站微博,充分運用門戶網站微博(新浪、網易、搜狐、騰訊等)具有普及率高、功能齊全的特點,以創建微群的形式,通過文字、圖片、聲音等多媒體形式將教案設計、教學心得、教學研究成果、班級感悟、輔導員心靈寄語等以微博形式發表,學生加入微群或關注后可將學習困惑、生活困難,通過私信、留言、評論等形式與教師溝通交流,從而成長成才。
(二)增強微博宣傳力度,提升微博點擊率。門戶網站微博發揮教育功能是一種新生事物,很多大學生對其功能和作用沒有充分的了解。思政教育者應在學校不定期地開展教育微博相關知識的講座,一些微博熱點問題以座談會的形式開展討論,吸引學生關注,積極參與微博構建;通過各種方式,宣傳自己的微博,鼓勵學生積極訪問,提高點擊率;通過協作式學習模式、研究性學習模式、討論式學習模式等學習模式結合的方法,讓學生把微博作為工具進行學習,提高教育微博參與性。
(三)促進微博時尚性,增強學生好奇心。 90后大學生追求個性時尚,好奇心強,樂于接受一切新鮮事物。微博內容無所不包,從經濟到政治,從娛樂到學術,從普通百姓到名人,這些魅力讓學生深深著迷。高校思政工作者若能把微博的時尚性與大學生興趣愛好相結合,依據學生好奇心,多發一些讓學生感興趣的微博,便可以降低甚至消除學生對思政教育的反感和抵觸,提高學生對思政教育內容的認可和接受,積極參與到思政教育工作中,發揮思政教育的實效。
(四)家長建立微博,發揮家庭教育作用。大部分90后學生的家長都是微博的使用者,甚至有些家長自身開通了個人微博。這為家長與學生、學校間的溝通搭建了良好的平臺。但就目前形勢看,家校間聯系比較薄弱,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間存在不協調,甚至產生自相矛盾的現象,這就導致學生容易對學校的思政教育產生懷疑和抵觸,極大影響思政教育效果。因此,有條件的家長應主動加強與學校、院、系、輔導員及班主任微博的互動,關注學生微博,及時信息交流,與學校一起加強學生的思政教育,充分發揮家庭教育作用。
總之,微博為推進大學生思政教育搭建了一個優勢平臺,應當抓住這個機會,利用微博優勢,因勢利導,全面高效地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1]鄧敏.微博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應用及其管理[D].南昌大學,2012.
[2]密甜甜.微博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06).
[3]陳穎.淺談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3(01).
[4]田海斌.微博,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載體[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03).
Explo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ath under micro-blog era
Liu Zhen-zhen
(Telecom Schoo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021, China)
The era of micro-blog, how to effectively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dergraduate is a problem worthy thinking.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blog, analysis the positive impact of micro-blog on undergradu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icro-blo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
G641
A
1000-9795(2014)02-0063-01
[責任編輯:董 維]
2013-12-24
劉珍珍(1985-),女,安徽宿州人,助教,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