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慎軍
(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南京210093;徐州醫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徐州221004)
高等院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對于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和滿足社會需要,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歷史文化背景和傳統觀念等方面的原因,當前我國高等院校的就業指導工作,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同發達國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也不能完全滿足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和學生需求。因此,客觀認識我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借鑒發達國家成功的相關工作經驗,對于提高和改進我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高等教育大眾化與普及化的國家,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和經驗積累,已經建立了較為有效、相對完善的就業指導機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雖然我國高校畢業生自主擇業模式與美國自由擇業模式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但是學習和借鑒美國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制度中的一些科學合理的做法,有助于進一步完善我國高校畢業生自主擇業模式。本文通過對美國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特點的分析,比較中美兩國高校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方面的不同,探索我們需要借鑒的經驗和做法,以促進我國高校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
美國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在大學四年中每一年都有階段性的目標和任務,從一年級開始,直至畢業,貫穿大學整個階段。例如,為了幫助學生盡早了解自己的個性特征和興趣愛好,樹立職業意識和人生理想,在新生剛入學時,就業指導部門就組織對學生進行心理測評、能力評估及個性特征分析,并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另外,在不同的年級,就業指導部門會同院系按計劃分別進行不同的指導,如二年級的實踐活動、三年級的就業信息采集分析、四年級面試訓練等。
美國高校就業指導采用科學的各類職業測試工具對學生進行測試并對測試結果進行分析。常用的職業測試工具包括自我定向探索(SDS)、斯特朗—坎貝爾興趣量表(SCII)、霍蘭德職業愛好量表(HVPI)、塞普爾工作觀量表(WVI)等。測試的后續工作包括:提供各行業資料、求職技巧訓練、解決心理障礙或壓力和指引學生做出選擇等。
美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內容全面,如開設求職培訓課程以提高學生應聘技巧、增強職業競爭能力;進行小組訓練和講座以了解職業特點和職業要求;組織社會實踐活動以增強職業適應性。另外還有擇業環節面談技巧、禮儀、求職信寫作輔導;職后心理調適輔導等。從大學一年級到畢業各年級有其階段性的輔導重點,實用性強,學生易于接受。
可雇用性(employability)對大學生就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國高校通過基礎課、專業課、通識課把對學生的可雇用性訓練融入課程,特別是對學生的口頭溝通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十分有效,使學生在求職面試時能夠有優秀的表現。
美國高校就業指導人員具有高素質、專業化、職業化的特點。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人大多具有咨詢學、輔導學、高等教育學碩士以上學位,還有就業顧問負責學生能力評估、心理測試、求職咨詢等工作,他們也具有心理學碩士以上學位;其他工作人員至少是學士學位。所有的就業指導人員都有相關資格證書并經過考試達標才能上崗。就業指導人員有明確的崗位分工,設有中心負責人、就業主管、就業顧問、對外聯絡員、秘書等。
就業指導隊伍配有足夠的專職和兼職人員,就業指導專職人員與學生的比例一般在1∶200左右。如麻省理工學院職業生涯辦公室有專職人員29名;哥倫比亞大學的職業生涯教育中心有專職人員35名;斯坦福大學的職業生涯發展中心有專職人員18人;耶魯大學大學生職業生涯服務中心有專職人員21名;華盛頓大學就業中心有專職人員16名。大學里的每個學院也都有專職的就業指導教師,如伊利諾伊大學商學院有16個全職的就業指導教師,工學院有6個全職、1個兼職的就業指導教師。
要加強就業指導課教材建設,就業指導課程內容不應該千篇一律。不同的學校要從各自的現實情況出發,結合自身實際,根據學校的類型、特點進行不同特色的就業指導。各高校要打造教學團隊,提高課程教學水平,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可以引進行業一線專家授課,使教學內容更為貼近就業市場的需求。豐富和充實就業指導內容和形式,將可雇用性培養融入課程和課堂教學。就業指導課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采取講授、講座、實踐、考查、交流、模擬等多種形式,增強針對性,提高實效性。應注意推行“以問題為中心”的教改思路,發揮學生自我學習、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我國高校的就業指導理念定位在幫助畢業生找到工作的一時性行為,所以存在著“大一、大二不著急,大三感覺來得及,到了大四亂著急”的現狀。對此,要開展全程的職業生涯教育,幫助學生規劃其職業生涯。各高校應確立全程就業指導理念,從學生一入學就有計劃、有意識、分階段地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教育和指導,改變過去職業生涯教育課程、就業指導課程只限于大四畢業生的情況,而應面對所有的學生,針對不同年級的特點,有計劃、分層次地進行指導,貫穿整個大學生涯。在這一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確定職業計劃和目標,指導學生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
一方面要從數量上配足就業指導工作人員,不斷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力量,改變過去就業指導隊伍主要由政工管理干部兼職和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的狀況。另一方面要提高就業指導人員對本職工作的熱情,樹立熱愛本職工作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同時,要有計劃、有系統地定期舉辦就業指導教師培訓,有條件的學??梢越M織就業指導人員到國外考察、進修和學習。要嚴格規范高校就業指導人員資格認證工作,不能使認證考試流于形式。在對就業指導教師培訓過程中,除了加強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管理學等基礎知識學習外,還要幫助就業指導教師掌握科學的咨詢方法和技巧,不斷提高協調能力、應變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促進就業指導隊伍向專業化、職業化、專家化的方向發展。
實踐能力是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普遍要求,社會實踐本身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環節,對于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高校要大力加強與用人單位經常性的聯系與合作,進一步擴大大學生見習和實習基地的地域范圍和數量,同時,組織和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大學生中,蘊含著巨大的創新潛能。高校要切實轉變教育觀念,加強教學改革,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營造創新教育的環境,激發和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高校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強化大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培養大學生創造力不僅有利于提高大學生在人才市場上的競爭力,更有利于提高高等院校的生存發展能力,有利于促進社會科技進步,創造更多價值。
[1] 陳均土.美國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機制及其啟示[J].教育發展研究,2011,(19):63-68.
[2] 任志強.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1,(8):23-24.
[3] 趙蘭芳,項中.論國外就業指導先進經驗的借鑒與啟示[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5):129-130.
[4] 汪霞,崔映芬.應對全球化的挑戰,將學生可雇傭性的培養融入課程[J].比較教育研究,2009,(6):31-35.
[5] 李玉峰.論大學責任建設:促進大學生就業側面[J].江蘇高教,2011,(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