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曉婷
(河南經貿職業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0)
高職EGP教師向ESP教師轉型的研究
鄧曉婷
(河南經貿職業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0)
在我國英語改革大背景下,EGP教師向ESP教師轉型已成為必然。通過對高職英語教學現狀的考查和思考,分析轉型所面臨的困難,提出EGP教師向ESP教師轉型的策略,指出可通過確定轉型方向、自我學習與提升、與專業教師合作的方式來完成轉型。
高職;EGP教師;ESP教師;轉型
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稱為通用英語,也叫一般用途英語,指在校教授的基礎英語知識,它強調學生理解英語的基本語言結構,包括詞匯和語法。一般用途英語注重培養的是學生的“語言能力”,主要目的是幫助語言學習者掌握各種語言技能。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稱為專門用途英語,是指與某種特定職業或學科相關的英語,是根據學習者的特定目的和需要而開設的英語課程。ESP課程開設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在一定工作環境中運用英語開展工作的能力。在ESP教學階段,通過專業化的學習,提高學生在某行業或學科內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
根據筆者的調查,我國高職院校普遍采用的是“EGP與ESP”雙線并行的模式,然而兩種英語教學的規模卻大相徑庭。由于我國高職院校長期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習慣于將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和近年推行的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等級考試作為檢驗英語教學效果的標準,因此EGP課程開設地非常普遍,而上述考級幾乎各系各專業的學生都要求參加。相較之下,各高職院校ESP課程開設的差異就很大。以河南經貿職業學院為例,我院共有系部11個,其中設有ESP課程的系部3個,設置各類專業共計44個,開設ESP課程的專業8個,全院共開設ESP課程9門,且周學時2-4節不等,開設的學期也不盡相同,由此可見一斑。不難看出,目前我國EGP的教學與管理還是比較系統和規范的,教材、課時、學期設置、教學軟件和硬件都很穩定。而ESP的教學則不容樂觀,主要表現為課程設置的隨意性、師資條件的參差不齊和教學設備的不完善,從而導致學生對ESP課程認識的不足和對專業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我國高職院校所采取的這種“EGP與ESP”雙線并行的模式,注重了學生的英語語言基礎和培養語言的應用能力,也基本符合了2000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頒布/試行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以下簡稱《基本要求》)的指導思想,但卻偏離了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高職教育理念。
隨著21世紀中國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社會對外語能力的需要已呈多元化、專業化趨勢,外語的工具性和應用性特征日益明顯。高職教育定位于“培養生產、服務一線的技術、管理、技藝型人才”,其教學核心是“能力本位”。對高職畢業生而言,學習英語的目的就要是通過英語獲取專業信息,依靠英語作為交際工具表達專業思想,從一定意義上說,高職英語的教學就是ESP教學。目前我國高職EGP和ESP的教學還難以滿足學生專業交際所必須掌握的綜合技能, 若高職英語教學只重EGP而輕ESP,必定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和行業的需求,既體現不出高職教學本身的特點,教學實踐效率也會非常低下。針對高職院校的教學現狀,高職英語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盡管EGP課程在絕大多數學校還會長期存在,但各高校幾乎都認識到了當前的形勢,ESP應是我國高職英語教學的主要方向,因此高職EGP教師向ESP教師的轉型也將成為必然。
ESP教師首先是語言教師,應具備外語教師的語言教學素質;其次是專業教師,應具備專業課教師的專業知識素質,兩者相結合才會造就出ESP教師,才能勝任ESP教學任務。筆者認為,ESP教學由外語類教師承擔比較符合實際情況,但要成為合格的ESP教師,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同時具備良好的英語語言能力,較強的教學能力和必要的相關專業知識。
目前,高職EGP教師隊伍是由國內的英語專業出身的英語教師、非英語專業的專業教師和“海歸”非英語專業的相關專業教師組成,在轉型的過程中會面臨三大難題。一是:英語專業的EGP教師主要是學習語言出身,缺乏專業知識;二是:非英語專業的EGP教師往往專業扎實,但英語語言水平,特別是口語欠佳;三是:“海歸”非英語專業的相關專業教師,語言、專業雖接近教學要求,卻對中國本土的高職教育現狀和行業背景不甚了解或不能適應,三者都不能很好地滿足ESP教學的需要。
鑒于我國目前還沒有專門培養ESP教師的師范隊伍,就需要原有的一大批EGP教師轉向ESP教學。因此,EGP英語教師在思想和心理上應對這種轉變做好準備,同時增強對ESP的認知。
1.確定轉型方向
高職院校ESP課程門類較多,如經貿英語、旅游英語、會展英語、酒店英語、文秘英語、財經英語、藝術英語等。所有的ESP課程與相關專業內容都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EGP教師首先要確定自身的轉型方向。對于上述三類EGP教師,可根據自身興趣、原專業、第二學位等方面來確定轉型方向,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自我學習與提升
根據何文賢的ESP教師教育基礎模式:ESP教師應具備知識基礎結構(專業知識、技能、態度)和專業實踐環節。EGP教師應是有目的有方向地在知識結構上增加相關用途的專業基礎知識作為轉型所當配備的“硬件”。EGP教師大多是“語言型”或“英語和文學相結合”的人才,知識結構存在比較單一的問題在多位專家的調查中都有提及。其次,EGP教師可通過積極參加校內外專業培訓、進修和企業的掛職鍛煉,增強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同時了解學生實際與崗位需求,這些非常有利于開展后續的ESP教學。再次,考取相關專業的職業資格證。資格證的考取,無疑是入行的通行證,對于EGP教師的轉型與自信心的建立起到了推動作用。
3.與專業教師的合作
在我國許多高職院校中,語言教師與專業教師極少溝通是個普遍現象。要想完成EGP教師向EGP教師的轉型,與專業教師主動交流、積極合作是非常重要的。EGP教師在語言教學方面,無疑是行家里手,可在專業方面確是門外漢。EGP教師可與專業教師建立協助教學的合作方式來優化ESP教學。如旁聽相關專業教師的課程,專業教師協助EGP教師分析學生需求,提供閱讀書目,共同選擇教科書、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環節,甚至合作開發ESP課程等。
在我國英語教學改革背景下,EGP教師通過自我定位與提升和與專業教師的協助教學合作方式向EGP教師轉型,對于目前的高職英語教學現狀來說是可行的。師資,作為職業教育基礎能力的重要方面,直接影響著教學的質量、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如何解決高職EGP教師向ESP教師的合理轉型,對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高戰榮.ESP教師:大學英語教師的必然轉向[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
[2]何文賢.語言的經濟屬性與ESP教學模式實踐探索[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02).
[3]郭錦輝.GE教師向ESP教師轉換模式研究[J].理論界,2008(06).
[4]季傳峰.論專門用途英語專業教師與通用英語教師教學合作模式[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2).
[5]辛廣勤.論述大學英語教師在崗自我發展[J].國外外語教學,2006(03).
[6]余琳.基于ESP 理論的高職院校英語教師轉型研究[J].思茅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05).
[8]張玲.從ESP教學談高職英語教師的轉型[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6).
Study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EGP to ESP teacher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eng Xiao-ting
(Henan Professional Business Institute, Zhengzhou Henan, 450000, China)
In the background of China's reform of English, the transformation of EGP teacher to ESP teacher is inevitable.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thinking of the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teachers, proposes the strategy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EGP teacher to ESP teacher, points out that by determining the transformation direction, self learning and upgrading, cooperate with professional teachers to accomplish the transform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GP teacher; ESP teachers; transformation
G451
A
1000-9795(2014)02-0275-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3-12-22
鄧曉婷(1981-),女,安徽無為縣人,講師,從事商務英語、跨文化交際方向的研究。
本文系2013年度河南省社科聯“高職EGP教師向ESP教師轉型的研究”階段成果之一,項目編號:SKL-2013-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