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昳華 楊維杰
(云南農業大學熱帶作物學院 云南普洱 665000)
以國學實踐活動為途徑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
——以云南農業大學熱帶作物學院為例
李昳華 楊維杰
(云南農業大學熱帶作物學院 云南普洱 665000)
國學教育既是一種傳承教育,也是一種人文素質教育。基于對國學在人文素質中教育作用,部分學校開設了相關國學課程。本文以云南農大熱帶作物學院為例,通過對學生學習國學現狀進行分析,對如何探索更加有效的國學實踐活動提出個人的思考與見解。
國學教育;實踐活動;人文素養
國學是凝聚了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明與智慧,國學教育在中國歷史上了發生過重要作用。現在“國學”重新回歸課堂,大學生的國學教育也成為人們研究與關注的話題。國學教育可以傳承經典文化、提高人文素養,可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人文精神、民族意識。本文以云南農大熱帶作物學院為例,力圖通過分析研究高職學生國學學習的現狀,積極探索更加有效的國學實踐活動,行之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國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和認識國學,有效提升個人的人文素養。
云南農業大學熱帶作物學院于2014年春季學期、秋季學期開設《國學選學》課程,作為素質能力限選課,共開設5個班,共250名學生選修學習。《國學選學》的教材在春季學期采用了陳明、鄧中好著的《國學經典200句》(長江出版傳媒,2013,5),秋季學期采用了王應麟等著的《國學經典大全集》(華文出版社,2009,11)。除主要教材外,還選取其他輔助教材作為教材內容的補充。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進行了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學習國學的現狀,根據學生實際,與學生實施了一系列的國學實踐活動,有效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對學生國學學習現狀的調查采用了調查問卷的形式。在本研究中,主要以選修了《國學選學》課程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抽取一二年級學生進行調查,發放問卷共計200份,并從中隨機抽取有效調查問卷87份。本研究中,采用自制的調查問卷,調查方式包括客觀題、主觀題,其客觀題11題,主觀問答題1題。在統計中,采用人工統計的方式整理最后的數據。在調查問卷中沒涉及到的內容,但在研究中又需要的,均采用訪談法的形式從學生中了解數據。
(一)對學習國學持積極態度
在調查問卷中,92%的學生認識到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90.8%的學生認為作為高職學生很有必要了解國學知識;有80.4%的學生認為如果學校開設國學方面的講座或課程,會積極參加;69%的學生認為國學應該單獨作為一門必修課程開設。這些調查數據顯示,學生對學習國學持積極態度。
(二)課堂是學生學習國學的重要途徑
在研究中,通過統計了解學生學習國學的途徑,通過電視傳媒占17.2%,通過課堂占66.7%,通過網絡占18.4%,通過報紙或者書籍占32.2%,通過其他方式占8%。課堂是學生學習國學知識的重要途徑。
(三)對國學有粗略的了解
在研究中,通過統計了解學生對國學的認識程度,3.4%的學生對國學有深刻了解,94.2%的學生對國學有粗略了解,2.2%的學生完全不了解國學。對國學有粗略地了解的學生占多數。
(四)對國學多方面的內容感興趣
通過調查統計學生感興趣的國學內容(多選題),有67.8%的學生對古典音樂、書畫藝術感興趣;62.1%的學生對中醫養生、茶道感興趣;48.3%的學生對詩詞歌賦、經史子集感興趣;41.3%的學生對風水星相感興趣;62.1%的學生對國學小知識感興趣。
從上面統計中可以看出,現在的高職學生對國學有一定的興趣,并對國學有粗略的了解。其中,而且課堂是學生認識了解國學的重要途徑。所以,如何組織課堂教學、如何選取教學內容,如何啟發學生理解國學……對學生認識國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如何把握“國學”的內涵,引領學生更深層次的認識國學的精粹呢?
目前對“國學”這一詞的范圍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的定義。廣義的“國學”,如章太炎先生“國學,一國所固有之學術也”。狹義的國學,主要指意識形態層面的傳統思想文化,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主要表現在對《四庫全書》的研究。無論是對國學廣義或狹義的定義,這些內涵所包括的傳統典籍與文化,無不閃耀著中國國學璀璨的光輝,對國學的教學應基于對這些傳統典籍的講授。但在講授中不能僅把國學當成是博大精深的知識系統,片面理解為知識的、思想的、精神的,對國學的學習更要注重的是通過學習之后的實踐能力。
在課題組的主觀題的調查中,“您對學校開設國學課有什么建議”一題中,學生談到建議以系或院開設國學的課外活動,課堂的實踐和課內的實踐活動再豐富些。從課程組的教學經驗來看,在國學課程中開設國學實踐活動對學生理解國學思想,提升學生人文素養有重要的作用。高職院校的國學,應以啟蒙修身為目的,除選取經典作為國學教育的內容,還應拓展國學課程的廣度,著眼于實踐創新,使遠古的經典在當下真正發揮作用,讓國學應用于現實、服務于社會,將國學精華貫穿于生活本身,通過不同形式國學實踐活動,提高國學素養和水平,讓學生在當今時代背景中理解國學的意義與作用,使親近國學成為一種自覺自愿行為。
(一)國學實踐活動的方式——課堂與課外相結合
開展國學的實踐活動可分為課堂與課外。在高職院校開展國學教育,課堂教學是主要途徑。課堂教學除了日常的講解典籍、朗讀古文之外,還應設計相應的實踐活動。在本課程組一年的教學中,開展課堂實踐活動掌握在開課前15分鐘。這15分鐘的內容有學生自制課件講解、有教師的國學小知識問答、有學習小組組織的主題活動……學生的講解彌補了有限的課堂教學內容,擴充了國學知識的范圍,更好地起到了提升學生人文素質的作用。
課外國學實踐活動是課堂知識的延伸與拓展。它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不僅涉及文學、歷史、哲學等傳統思想文化,還可包含傳統藝術技能。課外國學實踐活動可通過舉辦相關國學的講座,也可以利用學生社團進行朗誦比賽、茶藝表演、社會服務體驗等活動,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國學實踐活動中感受廣義國學的魅力,促使學生把知識轉換為能力并且帶動思想境界的升華,使其在學習與體驗的過程中享受享受精神成長的快樂。課程組一年的教學中,共組織過幾次大的課外實踐活動。
“誠信超市”經營策劃書、到校外聽國學講座、做義工、吃素食感受。學生在社會的大環境中,體會到學國學不是學習典籍中的長篇大論,而更應該體現為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學生切實認識到國學修養是寓于日常社會生活之中的,是具體的、親切的。
(二)國學實踐活動的內容——學生自主選擇為主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國學課上,我們讓學生自愿組成學習小組,每小組選定組長,自行確定組名及所要開展的實踐活動,并在班級中進行論證。每個學習小組對其他小組的活動進行論證評價,論證通過方可開展活動。學生開展的實踐活動主要有:
自行選擇相關專題制作課件進行講解,主題如:中國古琴、中國旗袍、中國古代婚嫁等,也有學生選擇講解歷史典故或是一些詞語的演變過程,有的學習小組采取國學小知識提問的方式進行搶答……
學生開展的國學實踐活動還有另一個主要的形式——開展主題活動。在課程組授課過程中,出現較好的主題活動有很多。有小組舉行了“感恩教師”的活動。他們上臺介紹新聞媒體中報道的最美教師的故事,給大家播放流行在網絡上的“老師的一天”的視頻,并與同學一起分享古人尊師重道的小例子。
讓學生自由選擇活動主題,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可以將學生的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比如同樣圍繞“孝”的主題,就有兩個較好的主題活動。“我們如何行孝”這個主題活動小組先讓大家觀看當今社會不孝的視頻、觀看《妙真祝壽》視頻,然后讓大家討論如何行孝。活動過程還帶動大家一起分享歌曲《感恩的心》,并讓大家把想對父母說的話寫成小紙條貼在心愿墻上。另一關于“孝”的主題學習小組則是給大家介紹了傳統的二十四孝與新時代的二十四孝,讓學生們共同討論傳統的二十四孝中哪些是愚孝,哪些是在今天仍然值得提倡的孝的行為。
學生在收集論證的過程中也聽取了同學的意見,所講解的內容符合學生的興趣,學生學習積極性高,通過自己收集整理材料進行講解,提高了自己對國學知識的理解能力。
(三)國學實踐活動的效果——學習活動評價與激勵
為客觀、及時評價國學實踐活動,應制定一系列的評價機制。本課程組制定了國學實踐活動論證評分表、國學實踐活動評分表,作為實踐活動每一個環節的評價依據。每個小組進行論證時,其他小組進行論證提問,給出建議,并對活動的可行性進行打分;每個小組完成活動時,其他小組根據評分標準進行打分。
為激發學生積極參加國學實踐活動,還要建立支持及激勵制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本課程組在每小組舉行活動前,可讓小組根據活動內容預算實踐過程中所需的費用,課程組根據情況對活動進行適當的補助;同時,在實踐活動中表現特別突出的同學,可適當進行激勵。激勵有兩種形式,在實踐活動評價中相應加分,或選擇小書簽等小禮品進行獎勵,以提高學生對國學經典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國學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它是中華民族精神、人文精神的體現。在大學推行國學教育不是簡單的重溫歷史和重讀國學,而應是利用大學課堂與課外獨特的文化教育資源和文化氛圍,積極引導高職學生,把學習傳統國學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
[1]杜秋云,張春玲.高職院校國學教育初探[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4,7:132-134.
[2]毛向櫻.國學經典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的作用及策略研究[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4,1:151-153.
[3]傅可.國學與大學生國學教育的實踐體系設計[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2:146-147.
[4]宋思濤.利用現代通訊傳播手段加強大學生國學傳統文化教育[J].中國輕工教育,2011,2:27-29.
In practice for way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humane quality——Take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tropical crops for example
Li Yi-hua, Yang Wei-jie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Tropical Crops, Pu’er Yunnan, 665000, China)
Chinese education is not only a kind of inheritance education, is also a kind of humanity quality education.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sinology in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part of the school courses in the relevant Chinese learning. This article in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tropical crops, for example, through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 learning Chinese, studied on how to explore more effective practice personal thinking and ideas are put forward.
tradi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practice activities; humanities
G640
A
1000-9795(2014)010-000050-02
[責任編輯: 鮑 雨]
李昳華(1977-),女,漢族,云南普洱人,云南農業大學熱帶作物學院,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傳統文化與地方文化。
楊維杰(1968-),女,漢族,大學本科,哲學學士學位,思教部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