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艷 鄒 斌
(安徽廣播電視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安徽合肥 230022)
電大教師合作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李海艷 鄒 斌
(安徽廣播電視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安徽合肥 230022)
合作是教師文化的時代訴求。在國家開放大學建設和發展的大背景下,如何通過合作來促進電大教師的專業發展是個重要的現實問題。本文通過問卷調查、訪談、觀察等多種方法,從合作意愿、合作能力、合作時間與對象、合作性質與內容、合作的外部支持與合作文化五個方面分析了電大教師的合作現狀及其缺乏合作積極性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培育電大教師合作文化的建議。
電大教師;合作意愿;合作能力;合作文化
近年來,電大越來越彰顯了自身在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全民學習的學習化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電大教師作為有別于普通高校教師的一個群體也受到了更多的關注,如何通過合作來促進電大教師的專業發展已成為電大教師所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有鑒于此,開展對電大教師合作現狀的調查與分析尤為必要。
1.問卷調查法。課題組精心設計、編制了調查問卷,調查問卷的問題除了了解教師的基本情況外主要涉及教師的合作意愿、合作能力與合作效果這三個方面,問題具有普遍性。
2.訪談法。利用工作關系之便對一些同事進行了隨機訪談。
3.觀察法。在多年的電大工作實踐中觀察、體會電大教師的合作情況。
4.經驗總結法。在文獻分析的基礎上,對調查、訪談、觀察的結果進行研究和總結,客觀地描述電大教師合作的現狀,藉此發現問題、提出策略,促進電大教師的有效合作。
(一)電大教師的合作意愿。合作意愿是個體主觀上對合作的強烈愿望和主動訴求,是產生合作行為的內部動機之一,教師是否有合作意愿是建立在對合作意義及重要性的認識之上的,“主體認識結構的存在是主體能動性的內在機制”。
對于“電大教師合作重要性”的調查表明,85.9的教師認為“比較重要”或“很重要”,14.1%的教師認為“不太重要”或“不重要”;而對于合作意愿的調查數據顯示,只有不到10%的教師合作意愿“很強烈”,32.3%的教師表明自己的合作意愿“比較強烈”,五成以上的教師都認為自己的合作意愿“比較弱”,少數教師的合作意愿是“很弱”。另外,調查顯示,不同工作年限的教師在合作意愿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工作年限為11-20年教師的合作意愿顯著高于工作年限為1-3年教師的合作意愿。
(二)電大教師的合作能力。對于“您認為自己的合作能力”這一問題的調查情況如下:選擇“很強”的為21.2%,“比較強”的占57.8%,“比較弱”和“很弱”的分別占19.4%和1.6%,數據表明將近80%的電大教師在主觀上都比較認可自己的合作能力。合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合作效果,是合作效果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有效合作的實現還受到個體的認知與態度、合作時間、合作氛圍、合作制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三)電大教師的合作時間與對象。
1.合作時間。從“您在工作中和其他人的合作時間”這一問題的調查結果來看,選擇“很多”的為0,選擇“比較多”的僅占11.2%,選擇“比較少”和“很少”的分別占52.6%和36.2%。由此可見,大部分電大教師在工作中和其他人的合作時間是比較少的。究其原因,總結訪談的結果主要源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客觀上缺乏合作時間,和普通高校的教師一樣,電大教師也要忙于教學和科研,但除此之外,電大教師還要忙于專業資源建設、各種形式的課程資源建設、實踐教學的相關事宜和日常事務性工作,工作量較大,時間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師合作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是“合而不作”、“只合不作”的現象普遍存在,合作流于表面,教師間有效的合作時間少之又少。
2.合作對象。關于合作對象的問卷調查顯示:70%以上教師的合作對象在同一個部門,而且合作對象比較固定,跨部門合作、擁有合適但不太固定合作對象的情況較少,跨學校的有效合作更是鳳毛麟角,表明電大教師的合作對象比較集中,合作范圍窄,存在小團體主義。
(四)電大教師的合作性質與內容。
1.合作性質。人為的合作不是由教師發起的,而是迫于無奈勉強合作,教師在合作中的態度自然是比較消極的。對于合作性質的調查與統計,72.1%的教師認為自己所經歷的合作性質主要是人為合作(外部行政命令型的),27.9%的教師選擇的是自然合作(內部自發組織型的),人為合作明顯多于自然合作。
2.合作內容。除了教學和科研,電大教師還要承擔資源建設和教學管理的任務。調查顯示,對于合作內容的選擇,70%以上的老師都進行了多項選擇,體現了電大教師合作內容的多樣化。
(五)電大教師合作的外部支持與合作文化。
1.合作的外部支持。教師生活在學校的制度之網中,教師合作的外部支持主要指的是學校層面的制度支持以及一些“軟性”的措施,如宣傳、倡導、激勵等。對于合作的外部支持的調查顯示,80%以上的教師選擇了“比較好”。訪談中很多教師也都表示,盡管學校的職稱評定、教學評優以及各項比賽活動等都是競爭性的,但學校近幾年大力倡導學科專業建設,積極鼓勵科研項目與資源項目申報,適時開展聽課評課、公開課等活動,其實就是在引導教師合作,至于合作的效果如何是另當別論的。
2.合作文化。對于“您認為電大教師間形成了平等而開放的教師合作文化”這一問題的調查結果顯示,只有21.7%的老師選擇了“比較贊同”,65.1%的老師選擇了“不太贊同”,另外13.2%的老師選擇的是“不贊同”,由此可見,在絕大部分教師的心理存在著對教師合作文化內涵的理解和訴求,電大教師合作文化的培育和形成任重而道遠。
(一)結論。根據以上的調查結果形成的結論如下:超過五成電大教師的合作意愿不強,工作年限越短者越甚;大部分電大教師主觀上認為自己的合作能力較強;電大教師的合作時間比較少,合作對象比較集中,合作范圍窄;合作性質上是人為合作明顯多于自然合作,合作內容多樣化;學校對教師合作的外部支持較好,但真正的教師合作文化遠未形成。
(二)討論。
1.電大教師缺乏合作積極性的主要原因分析。(1)文化層面:個別化的職業認定。(2)制度層面:學科本位主義。(3)時間層面:教師工作量較大,缺乏一定的合作時間。(4)自身層面:教師個性因素的影響。
2.如何培育電大教師的合作文化。教師合作文化是相對于過去的個人主義的教師文化提出的,是教師文化發展的時代訴求。培育教師合作文化有助于改善電大教師合作的現狀。
(1)共同愿景,激發教師合作的動力。當前,隨著國家開放大學、北京開放大學和上海開放大學的成立,電大系統的迅猛發展受到人們前所未有的關注,如何抓住機遇促進電大的改革和發展是各地方電大的共同期待。
(2)長效機制,保障教師合作的有效運行。第一,構建教師合作的機制。走出“小我”,融入“大我”,促進教師團體的共同進步與提高。再次,建立有效的動力機制。要保證教師合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持久性,一定的外部動力機制是不可缺少的,要根據教師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計算工作量,規定恰當的獎懲原因、范圍和程度水平,切實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
[1]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40.
[2]沈德立,陰國恩.非智力因素與人才培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1:21.
[3]李翠華,王坦.教師合作中的問題與超越[J].當代教育科學,2006(07):6.
[4]沈毅,夏雪梅.基于合作的教師專業發展的調查報告[J].上海教育科研,2007(09):57.
[5]時長江,陳仁濤,羅許成.專業學習共同體與教師合作文化[J].教育發展研究,2007(11):77.
[6]廉思.工蜂:大學青年教師生存實錄[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261.
[7]李海艷.學習型組織理論的五項修煉對教師合作的啟示[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2010(03):150.
[8]馬玉賓,熊梅.教師合作文化的內涵、現狀與重建[J].上海教育科研,2008(01):53.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V University Teachers cooperation
Li Hai-yan, Zou bin
(Education Science College of Anhui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22, China)
Cooperation is the time demand of teachers' culture. In the background of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problem how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through cooperation.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interview, observation and other methods, from the five aspects of cooperation will, cooperation capacity, cooperation time and object, cooperation nature and the content of external cooperation, support cooperation and cooperation in culture, current situation and lack of cooperation on Teachers' main reason cooperation initiative, put forward on the basis of cultivating teachers cooperation cultural advice.
TV university teachers; cooperation will; cooperation capacity; cooperative culture
G451
A
1000-9795(2014)02-0307-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1-04
李海艷(1978-),女,安徽桐城人,講師,從事現代遠程開放教育和教育基本理論方向的研究。鄒 斌(1981-),男,安徽六安人,講師,從事數學教育和統計學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