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 穎
(遼寧大學 遼寧沈陽 110136)
信息化時代高校教師應具有良好的素質
佟 穎
(遼寧大學 遼寧沈陽 110136)
科技迅速發展,信息化時代要求高校的教育實現現代化,高校教師是高等教育和素質教育的主體,他們決定著高校的教育質量和學術水平。高校如果要適應科技的進步,在高等教育改革并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和發展,首要問題就是積極面對時代的挑戰,要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信息時代;高校教師;挑戰;提高素質
信息化時代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高層次的人才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動力,社會對于高層次的人才需求越來越高,高校教師作為高層次人才的培養者,也是學校和學術聲譽的奠基者和傳播者,更是優良校風、學風的建設者和示范者。高校教師素質的優良對學生的整體素質教育具有很大的影響。也可能影響到幾代人,甚至會影響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沒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就不可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溫家寶總理曾多次在講話中提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新時期高等教育的質量至關重要。因此,提高高校教師的素質和修養能力,建成一支高素質的高校教師隊伍,是加強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培養人才質量的最根本保證,也是提高高校的核心競爭力重要保證。各個高校要采取多種方式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使高校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頂尖的人才服務于國家和社會。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高校教師隊伍建設對于國家和社會來說有著重大意義。
1.在教學內容上。信息時代,新知識不斷出現,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這就要求高校教師迅速了解、掌握本學科研究的前沿知識,并判斷本學科中最具價值的信息和知識傳授給學生。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和進步的今天,在教育信息化的環境中,高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要開拓創新,教學過程不斷改革使其更加具有開放性、廣域性。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高校教師需要面對的教學過程及環境要更加復雜。這樣就對高校教師提出了終身學習的要求。也是對教師的素質提高的要求。
2.教學方法上。信息化的技術已經延伸到教育的領域,目前很多多媒體技術可以實現模擬教學、情景教學,使教學方式具體、直觀、生動、形象,豐富多彩,更有利于學生的知識構建。這樣,高校教師但熟悉掌握本學科專業知識,還要學習掌握多媒體技術,探索最佳的方法演示本學科的專業知識。目前部分高校教師課堂經驗非常豐富,但他們缺乏現代教學手段認識不夠,又由于現代多媒體教學軟件學習,課件的制作等的工作量很大,使他們不愿意接受現代多媒體教學方式。因此無法實現生動、具體、生動教學環境。因此高校教師傳統教學方法面臨新的挑戰。
3.在教材內容更新上。科學技術高速發展各個科學領域發展迅速,雖然很多高校教師在某一領域造詣較深堪稱專家,但其實用的教材陳舊,有的資深教授多年使用一種教材,所以怎樣緊跟時代步伐,盡快掌握世界上先進的科學知識和技術,借鑒他們的教育教學發展的成功經驗,要不斷在自己教材中補充本學科最新發展的情況勢在必行。
4.在教育對象上。信息時代高校教師面臨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挑戰,信息時代的到來學生有很多廣泛攝取知識和鍛煉思維的機會,因而他們可能在某些方面知識先知于高校教師。高校教師的知識壟斷者和學術權威地位被撼動,老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同時獲得新信息,得到啟發,從而把教學質量提高。高校教師要掌握新一代大學生知識豐富、思想活躍的特點,因材施教;在教學過程中,要教好學生就必須首先了解新時代大學生的特點,高校教師在啟發、教育學生的同時獲得信息,改進教學內容、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師生相互學習,相互切磋,形成的新型師生關系。從而熟知學生他們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識,這個時代和社會對他們有什么更高的要求,如何把他們培養成對國家、社會有用的高層次、高素質人才,是對高校教師有一項新的挑戰。
1.必須有良好道德素質和堅定的政治素質。隨著科技進步社會的發展,社會對人才需求更高了,對高校教師師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要把教師思想政治素質放在首位,他們應該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把自己的理想融入高等教育的事業之中去;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提高其自我修養能力,努力提升人格魅力。以良好的師風促進學生良好學風的形成。因此提高教師的政治素質和師德修養至關重要,它關系到高校大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和成長的健康。因此高校教師的師德條件是高校教師應該鮮明的典范性。新的歷史時期的高校教師做好自我定位,正確引導大學生適應時代變遷,確立正確目標,以飽滿的熱情迎接新的挑戰。要加強職業道德和學術道德教育,大力提倡教師敬業精神奉獻、嚴謹治學,愛崗敬業、勤奮鉆研、開拓創新的精神。
2.應該精通專業學識淵博具有創新能力??茖W知識博大精深,涉及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在知識信息時代,為了培養高層次高素質人才,高校教師首先應具備復合型的知識結構,不但要熟知本學科基本知識,了解該學科的最前沿知識和該學科未來發展趨勢,還要掌握相關學科、交叉知識和最新科技知識的成果,不斷的學習積累,豐富自己的知識內涵,可以做到旁征博引信手拈來,在教學中得心應手。在教學過程中,改進教學方法,采用先進科學的現代教學、教育方法和手段,使教學的效果就會收到應有的理想,高校教師還必須具有很強的實際操作能力、較高的科研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高校教師通過多年的實踐教學、科學研究,才能理解作為高校教師具備的素質的內涵,在知識信息時代,要使自己能從容淡定的站在講臺上,就必須不斷的學習,迅速更新觀念豐富知識,博學遠識。多年教學工作中證明,凡是知識淵博的高校教師,都是新時期大學生公認的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也是教學效果及成果優秀的教師。高校教師在教學上改革創新不但信息時代的新挑戰,又是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新規范,更是高校教師專業自主發展的核心要素。
3.要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目前國內外很多高水平的大學屬于教學研究型大學,甚至有些高校為研究型大學。高校具有其特殊性,就是教學也是具有研究性質活動??蒲锌梢源龠M教學,是高校教師生命力的源泉,可以豐富教學內容。然而教學中可以為科研提供研究課題,因此教學與科研的密不可分。新時期高校學生欣賞具有獨到見解、學術科研水平較高、授課優秀的教師。因此高校教師必須提高科研能力,帶動學生在學習中不斷也探索共同完成科研成果,把大學生帶入到科學研究領域,來提高其自主學習和科研等綜合能力。另外高校教師的學術、科研水平影響到學校學術聲譽和水平,要使高校在激烈的國內、國際競爭中立足。因此高校教師提高科研能力。高校教師面臨提高綜合素質的挑戰,在新形勢下,教師必須不斷拓寬知識領域,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這是新形勢下發展的需要。
4.高校教師應具有很強的語言表能力。高校教師承擔教書育人的責任,科學知識主要通過教師的教學語言來傳授的,高校的課堂是教師教書育人的教學的主要平臺,是老師與學生溝通、學習的場所。因此要求高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具有很強的語言表達能力。首先高校教師的教學語言要抓住時代的脈搏,賦予教學內容時代特征,講得生動引人入勝。要有飽滿的熱情,真摯的情感激勵學生,認真學習提高自己整體素質,為實現自己的理想努力進取,為社會、國家努力奮斗。其次,高校教師的語言表達要具有藝術性。教學語言講究藝術,使學生感受到高校教師的教學層次和品味,讓學生在享受品味中學習知識。還有高校教師授課必須要語言具有邏輯性。把教學內容清晰的傳授給學生。這樣學生才能輕松接受積極學習。
5.具有較強的溝通管理能力。較強的溝通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是高校教師必須具備的。高校教師不僅是在教書育人,他們還要與社會密切聯系,把知識廣泛傳播,并服務于社會。高等教育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各界,因此高校教師要與校內外存在很多工作方面的交流,高校教師就必須有較強的溝通和社會活動能力,其主要表現為交際能力和組織活動的能力上。新時期的大學生與以往不同,他們個性張揚、思想活躍,人生觀事業觀明顯復雜。這時,高校教師就應該發揮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幫助他們擺正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良好的世界觀。為他們的就業和未來發展提供機會和指導,為大學生就業拓寬渠道,提高高校大學生就業率。
6.應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信息時代的發展,高校教師的教學科研等方面的工作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傳統的簡單的傳授知識的方法已經無法適應新時期的變化,因此高校教師轉變更新觀念改變思路,教學以教會學生自學、思考、探索和創造為重點。新時期注重素質教育,因此高校教師著力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等方面的實踐能力及創造能力,高校教師就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加強自身人文素養的提高。鄧小平同志明確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高校教師的人文素養是一種博大厚重的教育資源,教師是發展人文素養教育的重要因素。
總之,高校教師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形成良好素質,它是高校教師在長期工作中的總結積累、升華發展的過程。我們現在的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作為培養他們的高校教師責任重于泰山。因此,高校教師為了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變化,必須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能夠實現家國夢的新一代大學生。
[1]汪敏.21世紀高校教師應具備的素質船海工程[J].2008(08).
[2]王希海(導師:曲鐵華).專業化視野中的高校教師專業素養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 2007(05).
[3]李亞敏.人文精神的培養——新課程下的歷史與社會教學[J].新課程(上) .
[4]楊耀田.高校教師素質現狀的幾點思考[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 2003(08).
[5]歷史教學中提升人文素養的思考與實踐-百度文庫 互聯網文檔資源(http://wenku.baidu.com/view/940225f4f61fb7360b4c65c3. html)2012(09).
[6]姜春霞 政治教學與人文素質培養[J].青海教育 2008(01).
[7]張靜.論新時期高校教師的職業素質[J].市場周刊,2013(04).
[8]建立一種精神底子.網絡(http://www.jysls.com/ thread-388239-1-1.html).
[9]劉勝花,米新英,李亞婕,劉澤琴.加強高校教師人文素養的探究[J].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08(04).
[10]孫海波.加強公民道德建設 大力促進以德治教[J].中國林業教育,2002(12).
[11]丁春影.用青春點燃生命的激情——談人文精神與語文課堂教學[J].神州,2012(03).
College Teachers' information age should have the good quality
Tong Ying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136, China)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information era requir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teachers are the main body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quality education, they decid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academic level. If the colleges should adapt to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for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the first problem is that actively to meet the challenge of the er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eachers.
information age; university teachers; challenge; improve the quality
G451
A
1000-9795(2014)02-0309-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3-12-15
佟 穎(1970-),女,遼寧沈陽人,中級職稱,從事教育管理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