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慧
(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 陜西西安 710018)
大學英語口語課堂材料補充芻議
劉 慧
(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 陜西西安 710018)
培養學生具備一定英語口語能力是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之一。對于如何教好口語、進行口語教學改革,研究者的興趣較高。作為口語教師,在課堂上補充恰當的材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可以使課堂活動更加豐富多彩,上課內容充實具有實用性,可以增加學習的鮮活性。筆者通過教學實踐,發現在課堂上補充英語習語、文化、媒體和社交禮儀與交流技巧等方面的材料,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英語口語;課堂教學;教材內容;補充材料
新版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明確要求,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之一是培養學生具備一定口語能力,達到基本交流水平。同時,在這個大的教育背景下,如何更好的教授口語課成了英語教師們新的研究課題。在近幾年的口語課堂研究論文中,有關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現狀并思考解決途徑(劉庭華,2008);有討論英語口語教學方法及改革,如梁莎等(2008)建議采用“學生為中心”的啟發式教學方法,吳燕等(2008)探討用輸入輸出理論改革口語教學,姜毓鋒(2010)探討學生、教師和互聯網三位一體的口語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口語能力;也有探索結合口語表達提高聽說能力(馬可利,2008);還有在口語課堂運用原聲電影作為媒介,吸引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唐美玲,2007;汪云等,2008;田蕾,2009;李佳瑜,2011等);有關于口語評價的研究,如牛曉(2010) 討論形成性評價用于口語課堂的可能。然而,我們必須注意到,對在口語課堂中如何補充材料及補充何種材料的研究還不太多。可是我們認為如果在口語課堂上恰當補充一些材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可以使課堂活動更加豐富多彩,上課內容充實具有實用性,可以增加學習的鮮活性。
筆者在從事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實踐時,注意應用適當的補充材料,并取得了較好教學效果。在課堂中,在充分利用口語教材的基礎上,可以補充的教學材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般的口語教材能提供足夠的正常口語化的語言材料,但也有不足,如在現代英美國家流行的口語習語涉及不多。由于當代大學生可以很大量方便的接觸到英美原聲電影和電視,在這些電影中,他們接觸到流行習語,由于這些習語具有非常方便和活潑的特點,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
提到文化方面的材料,似乎在閱讀課堂中非常常見,因為提到文化背景,主要是教師主講,學生被動輸入。似乎在以學生主動學習的口語課堂上并不適用,事實上其實不然。英美文化給我們提供了非常豐富多彩的口語素材,如短小精悍的美文,抒情畫意的詩歌,充滿異域風情的民歌,還有聯系語音語調的繞口令等等,如果這些材料應用得當,不但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發音,培養英語語感,也可以讓學生領略到不同文體的真實的語言材料,和其中包含的文化因素。如有的學生發sh字母組合時有困難,我們可以讓他們練習繞口令“she sells seashell on the sea shore”。在課堂中補充英美民歌讓學生學唱不但可以練習省音、弱讀及連讀等發音技巧,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如美國兒歌“A bicycle for two ”既有趣味性,也有語言學習的價值。
主要指電視演講,英語原聲短片,英美脫口秀節目等,這些材料應用與口語課堂,可以讓學生接觸到英語同步的使用,學生可以切身體會到自己學習的英語是在世界的其他國家和地區廣泛使用的活生生的語言。另外,在資訊發達的今天,學生可以自行在網絡上獲得中文版本的各類信息,但是當這些信息以英語為交流媒介出現時,學生就會覺得更容易接受。如2014年9月蘇格蘭公投獨立,英國首相卡梅隆的演講等,出現在口語課堂可以讓學生產生與世界同步之感。
英語口語課堂不僅是為學習英語詞匯,片語,句子等的存在的,英語口語的學習是為了更好的交流。就很簡單的Greeting和saying goodbye而言,我們不能只提到問候How are you doing?/I’m doing great, and you? Not bad; 或是告別時會說I’ll see you later, byebye這樣。打招呼的目的不僅是為了招呼而招呼,打招呼是為下一步交流做出鋪墊,那么這里就需要添加一些交流技巧,如給學生示范如何進一步打開交流通道,如何在交流中貢獻新的信息,讓交流順暢進行。如何在交流目的達到后,切轉話題,互相道別。此外,一些基本的社交禮儀常識也應該傳遞給學生,比如進行introducing。隨意情況下能夠自行自我介紹,認識新朋友,可以這樣說“Hi, my name is **, nice to meet you!”但在正式場合,要提醒學生,需要認識新同事、朋友、合作伙伴時,一定要找一個中間人進行介紹才不顯得突兀。這些信息的傳達,屬于社會生存技巧,但也是日常交流的必備。
Krashen在“i+l”理論中指出的,學生應該接受略高于他們現有程度的信息輸入。由于目前學生普遍較早接受英語教育,對于一般性的英語口語早有接觸,但又掌握不熟練。因此單純地強調教材內容,雖很必要,但讓他們覺得老調重彈,毫無新意而喪失學習動力。適當巧妙地在口語課堂中加入英語習語、文化、媒體和社交禮儀與交流技巧等方面的材料,在某些程度上相當于他們收到高于他們現狀的新信息,不僅可以讓學生產生新鮮感,對于語言學習更有興趣,并能感受到語言文化的魅力和實用性,還能幫助教師豐富課堂活動,使教學內容更加充實。
[1]Kra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Pergamon Press Ltd.,1982.
[2]姜毓鋒,學生、教師、互聯網三位一體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新模式探討[J].外國語文,2010,26卷(6).
[3]李佳瑜.英文原聲電影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J].宜春學院學報.2011(2).
[4]梁莎,古鵬飛.芻議大學英語口語教學[J].考試周刊,2008(22).
[5]劉庭華.關于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現狀的調查與思考[J].考試周刊,2008(42).
[6]馬可利,李玉影.大學英語課堂中聽說結合的口語教學方法研究[J].新余高專學報,2008(10).
[7]牛曉,形成性評價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10,第四卷(1).
[8]唐美玲.電影應用于大學英語聽說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懷化學院學報,2007(11).
[9]田蕾.淺談英語原聲電影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3).
[10]汪云,寧志敏.英語電影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運用[J].電影文學,2008(20).
[11]吳燕,蔡葉.輸入輸出理論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改革的啟示[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8(6).
Analysis of college oral English class materials supplementary
Liu Hui
(Xi 'an Jiaotong University City College, Xi’an Shaanxi, 710018, China)
One of the objectives of th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to have an ability of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 Researchers had great interests in how to teach spoken English effectively, the reformation of oral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and so on. However, as an oral English teacher, supplementing appropriate materials to the textbook in class, can not only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s in English learning, but enrich the classroom activities and enhance the liveness of learning process. The author, in practising the oral English teaching, discovered that it can achieve better teaching effects by adding materials on English idioms and culture, materials taken from multimedia and skills for social communication and etiquette in class.
oral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textbook; supplement materials
H315
A
1000-9795(2014)010-00081-02
[責任編輯: 周 天]
劉 慧(1976-),女,漢族,甘肅清水人,碩士,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講師,從事專業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