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 孫俊濤
20世紀60年代CIS作為一種企業經營概念在美國誕生,全稱是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譯為中文是指企業、組織識別系統。CIS系統分別由企業MI(理念識別系統)、BI(行為識別系統)和VI(視覺識別系統)所組成。CIS理論于20世紀80年代傳入我國,首先被工商界所接受并在其他各領域得到推廣及應用。MI即理念識別系統是在某一企業的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是其他兩大系統的基礎,其價值觀體系具有獨特的個性。BI即行為識別系統是在上一系統的指導下形成,該系統的理念通過每個人的工作方法和行為方式來表達,并實現目標。VI即視覺識別系統區別于其他兩大系統,屬于企業的獨有識別標志,它使該企業的理念具體化,是形象效果的最佳表達方式之一。三個系統互相促進、互相影響從而構成了一個整體。其中理念識別系統是中心,所有成功企業的視覺設計和行為活動都圍繞該系統展開,經營理念的準確表述則是其他兩大系統的任務。CIS理論作為經營策略,應用于其他領域的主要價值在于,該系統是對自己的理念、行為、視覺的設計,從而打造企業的良好形象,以獲取社會的認可。
體育教師職業形象是對該群體及個人在職業生涯中的一切行為和所有表現的宏觀評價,它形成于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職業形象的CIS分析,是指體育教師將個人的教學理念、行為方式和視覺識別系統有機融合,從而打造一個良好的職業形象,以使社會、學校、教師、學生支持并認可,是理念識別、行為識別和視覺識別構成的有機統一體。在此統一體中,理念識別系統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所形成的內在約束機制,是他們的工作目標和價值觀,此系統包括人際禮儀、職業道德、人格魅力等,是體育教師職業形象的核心。行為識別系統是指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所必備的知識、技能、語言等外在的職業素質能力,主要包含職業教學能力、職業技能、職業知識、科研能力、組織訓練和參與競賽的能力,是表現內在形象的主要手段。視覺識別系統主要指他人對教師的生理特征和外貌體征、行為等的所產生的具體的主觀感覺,主要包括教師的教態、體形體魄、服飾儀表等,是體現體育教師形象的外在特征。這三個要素互相聯系共同構成了體育教師職業形象的整體。
體育教師職業形象不僅是教師本身和教師群體間對本職業的情感認同和價值認識,也是社會公民對這一職業的特點、職能和角色所形成的穩固的總體性認識和評價。因此,體育教師職業形象既要有社會公眾性的體現,還要體現個人在形象設計上的主觀能動性,除此之外,競爭力也是教師在職業形象設計的重要體現,也就是可識別性。以上的幾個方面完全可以由CIS原理體現出來:首先,體育教師的職業理念、職業行為和視覺形象可以看作對其形象有影響的任何要素。我們分別將其歸類為體育教師的職業形象行為識別系統、體育教師的職業形象理念識別系統、體育教師的職業形象視覺識別系統。這三大系統及其中的各個因子是職業形象設計的所需要的依據,而CIS原理正是從這三個方面來對企業的形象進行設計的。其次,從形象上來說,體育教師和企業在某種意義上具有一定共性,因為兩者都是指社會或社會公眾對自身的總體評價,因此,在理論方面和設計方面,兩者具有相似性。最后,CIS原理中的組織不僅包括企業,作為具有法人的契約組織——學校也包含在內,在一定程度上,無論是企業還是學校其形象是通過組織內部人員的形象體現出來的。因此,CIS原理應用于體育教師職業形象的設計是可行的。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高速發展,體育教育也由物質層面向精神層面發展,那么體育教師的形象就顯得尤為重要。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可將其設計分為體育教師的職業形象行為系統、體育教師的職業形象理念系統、體育教師的職業形象視覺系統,其中每個系統中有涵蓋了其他諸多要素。
行為識別系統在對體育教師職業形象的CIS設計中,是指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所必備的知識、技能、語言等外在的職業素質能力,主要包含職業教學能力、職業知識、科研能力、組織訓練和競賽的能力,是表現內在形象的主要手段。
1.教學能力。教學能力是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能力,是教師的教學理念、運動技能和能力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融合而生成。主要包括認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監控能力三個方面。教學認知除體現在自身對教授內容、性質等的概括化程度,還體現在對學生心理及對教學方法的理解。操作能力是指教師利用豐富的知識及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加體育鍛煉的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解決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監控能力是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對教學內容的計劃、教學效果的評價與反饋的能力。教學能力是關系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學生技術動作的掌握程度、身心健康及教學任務的執行情況。
2.職業知識。具備豐富扎實的知識是體育教學的基礎。由于體育教學不同于其他理論課教學,必然要求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也相對特殊,換句話說,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要合理、科學才能完成教學任務。體育教師的職業知識包括基礎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及相關學科知識。因此,在提高職業知識方面,體育教師應該具備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熟練掌握精深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具有豐富的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掌握本學科領域內的最前沿知識。
3.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是指在自己的專業中,以科學的思維,對未開發領域進行科學探索的能力。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體育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僅憑原有的知識技能進行傳統的體育教學已經成為過去式,體育教學正向科學化方向邁進。科學研究恰恰是對自身不足與缺陷的彌補,并可以增強自身專業實踐水平,因此體育教師應不斷加強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
4.組織訓練和競賽的能力。體育教師除了具備必需的教學能力之外,還必須具備組織運動隊訓練和競賽的能力。業余訓練和競賽屬于學校群體活動之一,是課外體育的延續,為體育教師自我價值的實現提供了有利的平臺,同時也是獲得其他教育部門支持的手段。那么能否取得優異成績和競賽的組織與策劃完全取決于體育教師。因此,對于體育教師的形象設計我們要做到:學習運動訓練方面的知識技能,學習各項目的裁判工作方法與競賽組織。體育教師應從實際情況出發,為業余訓練和競賽找出發展道路,并為動員和組織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及開展課外體育活動貢獻力量。
理念識別系統是教師在教學中形成的內在約束機制,是他們的工作目標和價值觀,此系統包括職業道德、人格魅力、人際禮儀等,是體育教師職業形象的核心。
1.職業道德。體育教師職業形象的損壞除了精神的空洞以外,最大的因素就是職業道德的淪喪。所以,對于體育教師職業形象的設計,我們最先關注的就是職業道德。我們把體育教師的行為規范和道德觀念的總和看作職業道德,它形成于教學過程中,是體育教師職業形象的核心因素。在提高職業道德方面,本文認為首先要增強教師的責任心,尊重學生并對學生負責,平等對待學生,做到師德高尚。其次教師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并以此去感染學生。體育教師除了完成傳授運動技能以外,更重要的是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教育。體育教師要以言行一致、誠實守信的高貴品質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這對學生的成長起著重要作用。
2.人格魅力。加強體育師資隊伍建設和學生思想教育的客觀需要就是教師的人格優化。只有教師具備了良好的、高尚的人格,培養的學生才能具有完善的人格。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人格形象,首先要達到主體人格和非主體人格的真實與統一,無論何原何因都應展現出高尚的和完善的人格形象,而克服掉非主體人格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其次要不斷提高自身的人格。對于體育教師來說,可能在物質方面不富有,但精神方面必須充實。最后,要努力達到在人格上的完善。體育教師不僅要做到傳授與講解運動技能,更要做到身正為范。
3.人際禮儀。人際禮儀是指在交往方面的禮節、禮貌等相關的儀式,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教師與教師間的交往禮儀、教師與學生間的交往形式、教師與社會人士之間的人際關系等。在提高人際禮儀方面,本文認為,教師應首先協調好各種社會關系,促進交流建立友誼,獲取大量的社會經驗,提高自身人際交往能力。其次教師要積極參加各項活動。教師通過出席各種活動和競賽,深入了解體育教育最前沿的研究動態,與同行之間互相學習,這樣不僅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還可以提高科研水平。
視覺識別系統主要指他人對教師的外貌體征、行為等的所產生的具體的主觀感覺,主要包括教師的服飾儀表、教態等,是體現體育教師形象的外在特征。
1.服飾儀表。體育教師的文化素養、氣質和觀念等是通過服飾儀表表現出來的,服飾和儀表是他們內心世界的外化,也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恰當的服飾與儀表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運動欲望,更是對教學效果的催化劑。因此,體育教師職業形象視覺識別系統的設計應該在儀表上、服飾上做到恰當美觀,充分顯示體育教師的職業特征。
2.教態。教態不僅是體育教師的內在涵養,也是體育教師的外化展現。對于體育教師職業形象的完善和教學效果的提高,教態的掌握與運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實踐中,體育教師以自然、端莊、認真的教態與學生互相交流,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相對也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設計體育教師教態方面,我們要注意動作姿勢、面部表情、眼神、語言等。
體育教師職業形象的CIS設計包括體育教師的職業形象理念識別系統、體育教師的職業形象行為識別系統、體育教師的職業形象視覺識別系統。其與企業的形象設計具有一定共性,因此,CIS對設計體育教師的職業形象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