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蕾
(大連東軟信息學院 遼寧大連 116023)
英語專業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課程群建設
邢 蕾
(大連東軟信息學院 遼寧大連 116023)
大學英語專業教育一直比較關注讓學生能夠培養各項英語技能,卻忽視了他們作為“人”的發展。作為批判性思維課程群內容體系建設之基礎,指導英語專業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宗旨為將教育重新定向于“意義與關系”之重建。這需要從課程內容體系、教學方法與手段、教材、師資、教學效果評價等多方面的分支建設加以支持。
英語專業;批判性思維能力;課程群建設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8年的世界高等教育大會中提出的21世紀教育的主旋律是:批判性思維與創造力:“高等教育機構應當教育學生成為知識豐富、目的明確的公民,能夠批判性地思考、分析社會問題,尋找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并運用它們解決這些問題,從而承擔起社會責任[1]”。我們的英語教育不僅是為了讓學習者單向接受英語世界中的各種信息,而是使其能夠從更廣闊的角度看待世界、看待自己,而這種視角的融通力是其發展的真正內因,也是其現代公民意義上進步的內因。我們應當“注重把握知識的文化性和價值性,超越單一的‘工具理性’觀念,把知識與人類的境遇、命運和幸福關聯起來[2]”。作為課程群內容體系建設之基礎,指導英語專業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宗旨為將教育重新定向于“意義與關系”之重建——認識客觀世界、建構人際關系與向內自我探究,其課程觀也由從“傳道”為中心重新定位于以“對話”為中心。
(一)英語專業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課程群內容體系的建設
在課程群建設的具體實踐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歸入課程群的課程選擇。不是所有課程都適合在同一時間、同一級別歸入該課程群,歸入課程群與否也不僅僅取決于課程的性質,還取決于開課學校的可獲得的教學資源。課程群在總的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各年級之間的分布如何,歸入的原則或標準是什么,歸入多少門課程能實現最佳教學效果,這些都是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應該在探討和試點的基礎上合理規劃的。其次,英語專業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課程群中還要考慮是否要包括專門的批判性思維方法的理論課程。這是很多研究曾涉及的一個命題,在英語專業的教學中,其合理性和可行性有待實證。沒有專門的理論課程,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體系可能是不完整、不系統的,但是僅有理論又可能很難有內容附著點,因此理論必須與現實及語言內容結合在一起,才能達到英語專業教學目的。而要在英語專業的課程中加入專門的批判性思維方法的理論課程是有一些困難的,諸如教師能力是否滿足、批判性思維方法的理論課程與英語專業課程的融合方式和比例等等。再次,英語專業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課程群所選的多門課程之間的分工與協同關系在教學實踐中會是怎樣?課程群中各門課程之間的關系應當是層次分明、互補互承、各具特色的,那么在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目的的統領下,作為一個傳統上內容與技能并舉的專業,在多門課程中呈現什么樣的內容與結構關系,不但需要跨課程之間的合作統籌,而且需要長期的實踐摸索和總結經驗。最后,課程群是否應當探尋批判性思維的核心能力并以此作為教學目標。諸多學者對批判性思維的能力都進行了論述,而英語專業的教學是否應當進行合理的選擇將其核心能力也作為教學目標(如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用語言呈現思考結果的能力等等),無疑在教學目標已經多有定論的基礎上提出了新的挑戰。再者,這些能力的培養并不是靠幾條原則或幾個理論就能夠兌現的,這些能力作為教學目標需要自然地融合到各門課程當中,這其中比較關鍵的因素首先就是教師和教育管理者能夠透徹地理解這些核心能力,并且對它們和英語傳統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做了深入的思考。
(二)英語專業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課程群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建設
當前,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某些英語專業科目中已經有了一定的教學實踐,形成了某些探索性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如鐘啟泉等人提出了對話性思維作為批判性思維的合理的教學方法[3];案例教學法也被很多學者提及;也有學者論述在網絡等新時代技術條件下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對教學手段提出的挑戰等等。但是由于沒有統籌和規劃,這些教學方法與手段的研究比較零散,在理論系統化程度上也比較欠缺。
對課程群的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建設必然會引起該領域的改革。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對學生的認知模式、對教與學雙方的角色定位等諸多方面都會產生影響、帶來變化甚至是形成挑戰,因此就需要有觀察、分析具體的過程、得出必要的結論并形成有效的、變革性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我們也應當考慮到,在變革的初期,并不是每個學生、教師乃至教育管理者都能夠接受和理解批判性思維的理念和真正意涵、愿意在英語專業的教學中給予批判性思維足夠的發展空間,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契合批判性思維的教學方法與節奏,其中的阻礙或促成因素包括很多,比如,對知識形成過程的認同;對師生關系的理解;對課堂話語權的分配;對英語教學的定位;課程群在具體的教學方法與手段上的更新或革新等等。
(三)英語專業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課程群教材的建設
國內外早已出現各種風格和特點的批判性思維(尤其是作為通識類或哲學類)的書籍或教材。這些書籍是否能夠直接為英語專業教學采用,尚無太多實踐或研究論證。而對于英語專業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課程群教材,一個更重要的特點是能夠合理地整合英語專業內容。針對語言專項能力的批判性思維培養的教材在國外出版已經有很多,尤其體現在批判性閱讀和批判性寫作兩個方面,而中國英語教育界采用這樣的原版教材直接進行教學而形成的經驗總結和相關研究并不多;而國內雖然可以見到如《英語報刊閱讀:跨文化交際與批判性思維》(劉琛)這樣的本土自編教材,但是整體看來還是比較罕見,且從教材本身的成熟程度看也并不樂觀。
英語專業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課程群在教材建設上應當考慮諸如以下的問題:是應當采用已有教材或將其組合并且不斷更新,還是應當嘗試自編教材進行探索;是否應當引進國外教材并實現本地化;課程群的不同課程的教材之間在內容、語言難度等諸多方面的匹配度和銜接度是否應當做一個統一的規劃;課程群教材的選擇、搭配、編制以及其評估如何實現系統化和科學化;同時,根據批判性思維的動態化要求,相關教材的形式與形態應當如何實現多樣化,等等,這些都是需要我們謹慎思考和不斷用實踐進行檢驗的。
(四)英語專業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課程群師資的建設
現在的大部分英語教師并沒有受過批判性思維教育,批判性思維能力大多來自于其非正式學習的教學經歷和人生體驗。真正在教學過程中自覺體現了批判性思維精神并依此來影響學生的教師并不是很多,加之批判性思維培養與英語專業教育結合本身就沒有形成一定的傳統和發展氛圍,因此,選拔有批判性思維精神與能力的英語專業教師并非易事,而要組建一個課程群教師團隊更具有挑戰性。
課程群師資團隊的建設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考量:(1)在組織上,首先要能夠挑選出適合主持課程群的建設的人,其人選的特點應當是對批判性思維和英語教學的內涵都有深透理解、有在課程、教師和各種資源之間進行統籌的能力并且愿意長期投入到這項事業中。同時,英語專業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課程群師資團隊的建設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挑選出綜合能力匹配的教師,依照選擇的標準可以包括:英語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較強、對批判性思維認同、愿意將批判性思維融入到自己的英語教學當中、愿意在批判性思維培養條件和適用理論不成熟的情況下做長期的探索等等;(2)在結構上,課程群師資團隊要構建在年齡、資歷、發展意向等方面較為平衡的可持續發展的師資梯隊,課程群師資團隊的建設是一項嶄新、復雜的、要持續相當長時間摸索的事業,為了防止很多研究中都會出現的曇花一現的情況發生,這樣的師資梯隊是完全必要的;(3)在制度上,要將許多可以保障課程群師資團隊的建設的措施形成可行性比較強的規定,比如關于如何保證師資建設的穩定性、如何促進教師共同體內部的溝通與交流并且保證有效的管理、如何鼓勵教師將批判性思維教學與其科研發展方向以及職業回報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等等。
(五)英語專業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課程群教學效果的評價
國外對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評價已經日趨成熟,形成了一些標準的評估方法,對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教學效果的評估也不難發現,這些評估中有肯定的(如Mcmillian, Whitla, Dresseletal等人的研究),也有否定的(如Gressler等人的研究)。國內亦已有一些研究,采用衡量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標準量表,對英語專業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進行評估,但對英語專業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研究還不多見,而因為還未見有研究提出英語專業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課程群的概念,所以對課程群教學效果的評價就更罕有。然而,對課程群教學效果的評價仍然是課程群建設的一個重要的環節。
傳統的外語教學評價體系多為結果導向,而且評價過程中過于強調語言表達形式上的標準化和流利性,卻不重視其內容上的和復雜性及準確性。這種對語言符號呈現形式的偏重,導致了英語專業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語言形式從其本應承載的思維內涵中剝離出來。而這種評價方式及其影響是與批判性思維的理念和精神完全背道而馳的。有學者強調,在將批判性思維融入英語教學過程中,應當盡量采用過程評價的方法。但是實際上英語專業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課程群中的評價體系的建設遠非如此簡單,在這其中要考慮的問題很多,比如:評價英語專業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課程群的教學效果是否具有可行性,以什么作為判斷標準;課程群中的各課程教學效果之間的關系該如何評價;教學效果的評價是否要在各門課程之間表現為一定的權重關系,由什么來決定這種權重關系;教學效果的評價方式可以有什么樣的選擇,各種方式的優缺點是什么,在課程群發展的不同階段是否應當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它們之中是否有最佳的選擇或選擇組合,選擇的依據或原則是什么;如果不能沿用傳統的評價方式,那么與傳統的人才培養體制和管理方式應當進行怎樣的融合,等等。
英語專業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課程群建設是一個比較有革新意義的嘗試,在展開過程當中會遇到關涉內容體系、教學方法與手段、教材、師資、教學效果的評價等諸方面的很多問題,但是該課程群的建設應當始終不離開英語教育對學生作為人的完整發展的正確方向,同時為國際化背景下的社會發展培養更有發展空間的人才。
[1]黃朝陽.加強批判性思維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J].教育研究,2010(5).
[2]趙汀陽.知識,命運和幸福[M].哲學研究,2001.
[3]鐘啟泉.現代課程論(新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Construction of course group to develop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for English majors
Xing Lei
(Dalian Neusoft Information Institute, Dalian Liaoning,116023, China)
University English education has been more concerned to make students cultivate the English skills, but ignore them as "human" development. As a critical thinking course group construction of the content system, train and instruct the English ability of critical thinking for the purpose of the re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re directed to "meaning and relationships". This requires from the content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ers,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building to support branch.
English major;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course group construction
H31
A
1000-9795(2014)05-0367-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3-06
邢 蕾(1975-),女,遼寧大連人,從事英語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