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慧
(贛南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江西贛州 341000)
英語課堂教師反饋語的問題與對策
——以贛州市中心城區四所中學為例
曾 慧
(贛南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江西贛州 341000)
本文采用發放學生問卷、課堂聽課觀摩、課堂錄像轉錄等方法,對高中英語課堂中的教師反饋語的現狀進行調研。研究發現:教師反饋語簡單機械,師生互動不足,反饋缺乏人文關懷,學生體驗“幸福指數”低,高中英語課堂反饋并未發揮其應有的功能,運用情況不容樂觀。針對調研結果,研究者提出了改進英語課堂教師反饋語的建議和對策。
教師反饋;課堂互動;學生體驗;人文關懷
教師反饋語研究作為教師課堂話語分析的一部分,一直受到國內外語言學家的關注。心理和語言學家Cook[1]指出,教師的課堂反饋就是教師對學生的行為作出評價的過程(Cook,2000),即是對學生回答問題或課堂表現進行的回應。課堂是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場所,英語教師的課堂反饋語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尤為重要。因此,研究教師怎樣給予學生更加有效、恰當的反饋,是很有現實意義和實踐意義的。
國內外學者對教師反饋語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師反饋語的定義、分類以及功能,研究視角涵蓋語言學、語言教學以及話語分析,涉及二語習得理論、面子理論、順應論等。
不同的學者因研究目的不同而將教師反饋做了不同的分類,如Richards & Lockhart[2]將其分為內容反饋和形式反饋(轉引自Cullen);Cullen[2](2002)分為評價性反饋和話語性反饋,前者針對語言形式做出評價,后者針對內容,目的是引導學生參與更多的會話。
國內學者在借鑒國外專家分類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了中國本土課堂環境中教師反饋的功能。研究主要為描述性的,研究對象主要是大學課堂,近年延伸至中學課堂。但這些研究均存在樣本容量小的缺陷,甚至有不少是個案研究,研究結果的可推廣性有待進一步驗證。
綜觀已有的研究成果,它們往往是基于教師的視角,并以學生認知的發展來評判教師反饋的有效性。本文在關注反饋的糾錯和互動功能以外,更加關注其情感功能,傾聽學生內心的聲音,從學生的角度去發現教師反饋語存在的問題,并探究如何改進。
1.樣本選取與描述
本研究以贛州市中心城區12位高中英語教師為研究對象,各隨機聽取1節課并錄像;學生為高一、高二年級,課型包括閱讀、聽說及練習課。問卷調查對象為贛州市中心城區兩所學校(重點及普通中學)的310位高一、高二年級的文、理科學生。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然調查的方法,以12節真實課堂為研究語料,將錄音轉寫成文字,分析教師反饋語存在的問題。為彌補樣本量小的缺憾,并探究學生對教師反饋語的偏好和情感體驗,本研究以310份學生問卷作為補充。問卷參考馮云[3](2012)的設計,經過多次試測和修改,通過SPSS17.0統計,信度cronbach指數達到0.823,可信度良好。
研究數據表明,I-R-F(誘發、回答、反饋)三話步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從課堂觀察和問卷結果來看,各位教師使用的反饋類型各異,可喜的是,總體來說積極反饋大大多于消極反饋,積極反饋能讓學習者知道自己成功地完成了任務,有利于增強學習動機。但在實際中學課堂中, 教師反饋顯然還未完全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存在不少問題。
1.教師反饋簡單機械,缺乏技巧
從課堂實錄可見,教師反饋語缺乏靈活性和多樣性,多為重復和簡單表揚,這兩種形式的反饋語并不利于學生的語言學習。教師的反饋語簡單,學生不能從中得到更多語言輸入和信息,話輪在教師的重復和簡單積極反饋后終止,沒有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語言輸入和輸出機會。問卷中,學生反映38%的教師反饋語為簡單贊揚如“good”、“very good”,這樣籠統機械的反饋語并不能產生很好的效果,不能滿足學生對詳細反饋的渴望,學生更希望得到老師肯定的理由和進一步的講解。
2.師生互動不足,欠缺連續性話輪
賀俊[4]發現,元語言反饋、提示、誘導、請求澄清這4種反饋方式能讓傳統的IRF 課堂會話模式進一步延伸為IR1F1/ R2F2/R3F3…RnFn的連續性話輪(賀俊,2013)。然而根據本研究的統計,教師和學生針對一話題的多輪話語探討非常少,話語基本都是機械式的一問一答,缺乏深入交流。這樣的死板交流,限制學生思維發展和自由想象的空間,不利于學生交際能力和語言綜合能力的提高。教師并未利用反饋語誘發學生繼續輸出目標語,話語通常在教師反饋語后終止,致使師生互動薄弱。
3.教師反饋缺乏人文關懷
人本主義教學法強調要關注學習者內心,新課標也提倡關注學生情感及學生體驗,然而調查顯示,贛南地區教師在反饋過程中對學生的情感支持有待提高,例如當學生無法回答老師提問時,老師以“ok, sit down, please, the next one.”直接讓別的學生代替回答問題,對無法回答出題目的學生而言是一種打擊。此時,教師的引導,幫助學生找到答案,或者用溫暖的笑容和語言安慰鼓勵學生顯得尤為重要;更有甚者,教師在學生回答錯誤時,直接以“No, it’s wrong.”來回應,這嚴重地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并傷害學生的“面子”。高中學生正處于青少年發展的敏感時期,害怕在同伴面前“丟臉”,教師應有意識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問卷中,有11.68%的學生覺得老師經常批評自己,可見部分教師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盡力去減少甚至消除學生的負面情感體驗。
4.學生情感體驗“幸福指數”低
Ellis[5]認為,學習者積極的情感狀態能促進學習,學習者情感狀態的不同能在很大程度上解釋學習者個體學習成績的差異(Ellis,1994)。因此,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設積極的情感體驗。然而,經調查,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情感狀況不容樂觀。 在問及學生認為自己在英語課堂上扮演的角色時,29.41%覺得自己是認真聽講者,25.11%是被動接受者,10.18%認為是被檢查、被修正者,只有15.16%的學生認為自己是課堂活動的主動參與者,10.63%的學生是問題的發現者與提出者,甚至有9.50%的學生是冷眼旁觀者。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不夠,不愿積極主動參與、提出問題。這其中,教師反饋語的情感激勵作用沒有發揮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數據顯示,只有21.13%的學生表示老師經常使用課堂話語來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45.10%表示有時,26.14%是偶爾,而有6.54%的學生從未感知過老師的鼓勵。
針對本次研究發現的問題,研究者試圖提出一些建議與對策:首先,教師應提高對反饋的認識,增強反饋技巧,提高反饋語的針對性,具體地評價學生的表現;其次,教師應不斷學習以增強自己的語言交際能力,提高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的意識,多提開放性、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善于引導學生多說,使師生對話增強真實性與交際性;再者,教師反饋時應增強人文關懷,關注學生內心的情感體驗。尤其在對待學生錯誤時,教師很有必要從學生的角度感知該如何糾錯,并在言語上委婉些,顧全學生面子,使反饋更加恰當有效。最后,除口頭語言反饋外,教師可適當地運用眼神、手勢、微笑、拍肩等非言語性反饋,有時能產生意外的好效果。總之,教師反饋語應作為教師專業發展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實際教學中發揮其應有的糾錯、互動、情感功能,使師生從中受益。
[1] Cook, V.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2000.
[2] Cullen R. Supportive teacher talk: The importance of the F-move [J]. EFL Journal, 2002: 56.
[3]馮云.初中英語課堂中教師反饋對學生情感的影響[D].山東師范大學,2012:47-51.
[4]賀俊.高中英語課堂互動中的教師反饋語分析[J].教學研究,2013:103-107.
[5] 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Feedback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anguage teachers in the classroom -- Take four middle schools in Ganzhou city as an example
Zeng Hu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Ganzhou Jiangxi,341000, China)
This paper issues by the questionnaires, classroom observations, classroom video transcription method, to research on the status feedback in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The study found: teacher feedback is simple machinery, lack of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the lack of humane care, students experience of "happiness index" is low,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does not play its due function, the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researchers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the improvement of English classroom teacher feedback.
teacher feedback; classroom interaction; students experience; humanistic care
G424.21
A
1000-9795(2014)05-0381-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3-07
曾 慧(1990-),女,江西贛州人,從事向為英語教學和課堂話語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