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娟
(貴州師范學院大學外語教學部 貴州貴陽 550018)
生態的意象 自然的主題
——從生態女性主義理論角度分析艾米麗迪金森的自然詩歌
羅 娟
(貴州師范學院大學外語教學部 貴州貴陽 550018)
艾米麗迪金森是美國杰出的女詩人,她以獨特的詩歌風格和奇特的詩歌意象而著稱。她在短暫的一生中寫下了一千多首詩歌,而她的才情卻不為世人所賞識本文試著從生態女性主義及哦啊度來解析她的詩歌旨在探究艾米麗迪金森自然詩歌中隱藏的詩意生存,萬物平等的生態思想和反人類中心主義的女性意識。
自然;生態思想;女性意識
生態女性主義思潮的形成是以法國女性主義者,作家弗蘭索瓦.德.歐本納在1974年首次提出“生態女性主義”這個術語為標志。生態女性主義批評既是生態批評在性別研究領域的拓展,也是環境運動與女權運動相結合而成的一種時代思潮。生態女性主義這一術語將婦女運動與保護自然相結合,強調女性與自然之間的內在聯系,把爭取男女平等與保護生態環境這兩個概念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目的是改善兩性關系,修復人類與自然的關系[1]。生態女性主義者認為女性與自然之間有著天然的認同關系,女性所具有的孕育生命,哺育后代的能力使他們與養育萬物的大自然有著特殊的親密關系。中國女性主義學者李銀河認為,西方社會的發展只是從經濟角度評估人類與社會的進步,卻不考慮諸如文化,社會,政治,精神等人類的貢獻[2]。這種親密關系使得女性與自然之間有著天生的親密關系,同時也使女性與自然同為男性的他者,并因此遭受了長久的壓迫。正如內絲特拉金所言,對女性的仇恨和對的自然的仇恨密切的聯系在一起并相互加強[3]。
迪金森大多數時間都在自家的花園中渡過,而這個狹小的空間仿佛就是整個世界的縮影。在這里,她呵護自己珍愛的花草,凝望花叢中的蜂蝶。對自然的熱愛引領迪金森不斷地尋求與外界的聯系,所有這些正好體現了她獨特的女性視角。接下來讓我共同走進迪金森筆下的自然世界:
大自然是最溫柔的母親/對所有孩子都很有耐心/不管是最弱小的還是最強壯的/她的教導充滿了柔情/旅游者都能聽到大自然的聲音/能使最狂野的松鼠安靜//使沖動的鳥兒安詳/一個夏天的午后當所有的孩子都睡意朦朧[4](P385)本詩的關鍵詞落在溫柔一詞上,人們常用該詞來形容女性,但迪金森卻用它來描述自然,因此,可以說她的自然觀正契合了生態女性主義的主要觀點:自然與女性密不可分,息息相關。自然就像溫柔的母親,呵護著世間萬物。
迪金森一生鐘愛小動物和各種花草;在這些詩歌中,她表達了一種理念:世間萬物皆平等,而這正是生態學的重要思想之一。蜜蜂的低鳴/一位巫師另我誠服/假如有人問我為何/至死不明/山間的紅日另我望而生畏/假如有人嘲笑/小心-上帝在此[4](P73)迪金森常常將自然比喻為巫師以此更好的展現它難以形容巨大魔力;在本詩中就連蜜蜂的低鳴也能另詩人沉醉其中,自然以一切可能的方式吸引著人類,自然似乎已取代了上帝。有些人過安息日到教堂去/我過安息日,留在家里/讓食米鳥充當唱詩班領唱/禮拜廳堂是果園的園地/有些人過安息日穿白色法衣/我只是插上我的翅膀/我們的小司事不去教堂敲鐘[4](P153-154)當人們匆匆奔向教堂時她毅然選擇參加自然的聚會,在她看來蜜蜂,鳥兒做的布道比牧師更具感染力。她無情地批判死氣沉沉的宗教儀式并用敲喪鐘來形容教堂音樂。與教堂儀式的假正經相比,自然的聚會才是真正的神圣的洗禮。迪金森拒絕宗教的教義,轉而擁抱自然的美麗,她真愛的是大地和自然而非上帝或是天堂。在迪金森看來,自然界最微小事物也有它存在的意:多少鮮花林中凋謝/山中枯萎/無緣得知她們是如此美麗/多少花朵/默默綻放/在微風中完全不知這鮮紅的花瓣/光彩奪目[4](P192)在本詩中,詩人于開頭表達了對鮮花的凋零感到悲傷,鮮花的凋零正是迪金森生命的寫照。詩的結尾,迪金森給予了他積極的評價:雖然靜靜地枯萎,但如此絢爛奪目,光彩照人,這仿佛是對她隱居生活的自我評價和自我觀念的捍衛,在表達自己對自然事物的生態關懷的同時,也道出強烈的女性意識。
艾米麗迪金森對生活的熱愛源于對自然的熱愛,她在一邊潛心觀察自然的點點滴滴,一邊細膩地記錄著生命的過程。她對自然的感觸是如此地深刻以至于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天堂即在人間/無論天堂是否存在[4](P602)在她的自然詩歌中,她表達了一種深刻的生態智慧那就是:世間萬物皆有靈性,萬物皆平等,我們應尊重自然,熱愛自然,與之和諧相處。這樣才能在天地之間游刃有余,詩意地棲居。
[1]Ruether,Rosemary Radford.New Women, New Earth: Sexist Ideologies and Human Liberation) New York: Seabury Press, 1975),204.
[2]李銀河.女性主義.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85.
[3]King, Ynestra. Healing the Wounds: The Promise of Ecofeminism (Philadelphia: New Society publishers, 1989), 18.
[4]Johnson, Thomas(ed.). The Complete Poems of Emily Dickinson,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University Press, 1960.
Ecological image, nature theme -- On Emily Dickinson's nature poetry from the ecofeminist theory
Luo Jua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Department,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18, China)
Emily Dickinson is a America outstanding poet, with her unique poetry style and unique poetic image is known. She wrote over one thousand poems in her short life, and but her talent did not appreciate for the people of the world. This article tries from the eco feminist to resolve her poetry to explore the poetic existence hidden in Emily Dickinson’s natural poetry, ecological thought of equality of all things and anti anthropocentrism consciousness of women.
natural ecological thought; female consciousness
I106.2
A
1000-9795(2014)05-0080-01
[責任編輯:董 維]
2014-03-11
羅 娟(1985-),女,從事英美文學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