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凱輝
(海軍工程大學勤務學院軍港機場營房系,天津 300450)
加快任職教育教學改革,推進任職教育深入發展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很多,但教學內容更新對推進任職教育教學發展至關重要。教學內容是院校教學的核心,體現了院校教育的培養目標,反映了教育者的價值,以及社會發展對人才素質的基本要求。任職教育教學內容體系構建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院校教學質量的高低和院校教育的成敗[1]。隨著任職教育轉型的實現和任職教育深化發展,規范各級任職教育教學內容,完善任職培訓課程體系,建立院校與部隊聯合審定、動態更新教學內容的需要越來越強烈。
任職教育與其他類型教育的區別在于目標定位不同,從表象上看,反映教育培養目標的是為實現這一目標所設置的教學課程體系,而從本質上講,培養目標是由教學內容體現出來的,即教學內容決定培養目標定位,教學方法決定培養目標實現。與一定的教學理念、教學條件或教學方法相比,一定的教學內容會更直接地影響人才培養的結果。因此,教學內容的選擇與設計,尤其是對既有教學內容進行改進、優化或更新,不僅需要進取的態度,更需要科學、慎重和負責的精神。
我軍的任職教育經過近十年的發展歷程,從學歷教育向任職教育轉變已基本完成。對于任職教育院校來講,在任職教育初期,主要任務是培育任職教育觀念、準確把握崗位任職需求、構建任職教育課程體系、加快任職教育教學條件建設等。現在已進入任職教育深入發展階段,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如優化人才培養目標設計、增強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改進教學方法、構建聯教聯訓機制等。在眾多發展制約因素中,教學內容更新是至關重要的因素,抓住教學內容更新改革,可以起到牽一發動全身的效果。
在任職教育轉型初期,各院校普遍關心的是如何建立適合于自身培養任務要求的任職教育教學內容體系。而當時的任職教育教學內容體系是以學歷教育教學內容為基礎,結合對培養對象崗位任職要求的理解,通過教學內容提煉及寬度和深度的改造而移植產生的。隨著任職教育實踐的深入,各院校都感覺原先制定的教學內容體系不能很好地滿足任職教育發展的要求,教學內容更新成為任職教育深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在任職教育教學實踐中,參訓學員反映的許多問題都與教學內容相關,如教學內容起點不合適、寬度和深度不適當、與新法規新戰法新裝備結合不緊密、知識培養內容與技能訓練內容不協調等,歸納起來其實就是教學內容沒有滿足他們的預期愿望,沒有遵循“新、深、精、實”的原則,科學設計,形成體現時代特征、適應戰爭發展、符合使命要求、具有我軍特色的信息化條件下軍隊院校任職教育教學內容體系[2]。
如何建立科學高效的教學內容更新機制,以教學內容更新改革深化任職教育轉型、推動教員隊伍建設、教學方法改革和教學條件建設是推進任職教育深入發展的關鍵問題之一。其一,所謂教育思想觀念的轉變,人才培養模式的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的優化設計,最終必須體現到教學內容中去,才能對學員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培養發生作用,否則,一切設計都是空談[3];其二,任職教育實踐表明,任職教育院校教員隊伍建設迫切需要解決的不是學歷多高的問題,而是是否了解崗位需要,是否能采用最適合的教學手段實現教學目標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員不僅對反映教學目標的教學內容有深刻的理解,而且能夠通過課堂講授將教材中沒有的新內容及時傳授給學員;其三,教學方法不僅具有多樣性,而且運用效果因人而異,任職教育實踐表明,衡量教學方法優劣的標準就是是否能夠通過最短的教學時間將反映教學目標的教學內容轉化為學員的知識和能力。為此,要求教員不僅吃透教學內容,而且要在研究教學內容與其最佳傳授方式上下功夫;其四,以崗位技能訓練為核心的任職教育院校教學條件建設雖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然處于起步階段,而且實踐表明已經付出的投入有些只是交了學費,要么發揮不了實質作用,要么很快便不滿足教學需要了。究其原因,沒有準確把握任職教育教學內容的本質要求,沒有把握任職教育教學內容的更新變化規律是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推進任職教育深入發展必須不斷更新任職教育教學內容,只有使任職教育教學內容真正反映現階段軍隊建設思想、符合軍事斗爭準備需要、體現崗位任職的最新需求,才能保證任職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發揮出任職教育應有的效益。
近年來,在任職教育教學內容更新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方面取得一些進展,但總體來看效果還不夠理想,教學內容更新的步伐還不適應任職教育深化發展的需要。主要問題體現在教學內容更新的主動意識還不夠強烈,沒有成為任職教育工作者的自覺行動;有的院校由于抓教學質量的導向存在偏差,激勵機制不夠健全,使得教員對教學內容更新的愿望不夠迫切;有的教員由于對崗位任職需求的把握不準確,使得教學內容更新的目標還不夠明確;缺乏教學內容更新與教材建設和課程改革一體化的統籌管理,使得教學內容更新沒有形成完善的機制;院校與部隊的協調機制不夠順暢,致使部隊建設的新成果及時充實到教學內容之中的效果還不夠理想;科研成果轉化的機制和渠道還不完善,使得科研成果向教學內容的轉化還不及時;課程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中缺少明確的教學內容更新評價標準,難以反映教學內容更新的及時性和適用性等。
任職教育教學內容究竟更新什么,這是提升任職教育教學內容更新的關鍵,任職教育教學內容更新應當注重體現以下內涵。
新世紀新階段,適應信息技術發展和戰爭形態、作戰方式的深刻變革。履行我軍歷史使命、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新要求,軍隊院校教學內容必須體現軍隊建設的新思想,體現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新要求,體現我軍戰略轉型的新內涵[4]。根據戰爭形態和軍隊使命任務發展變化更新教學內容,是軍隊院校教學內容改革的客觀規律,也是軍隊任職教育發展的內在動力。
武器裝備的發展變化是軍隊建設發展最直接、最活躍和最顯著的因素,武器裝備的發展不僅產生作戰樣式的變化,也給后勤保障的變革帶來巨大的牽引作用,同時武器裝備的變化,使以崗位技能為核心的任職教育教學和訓練方式產生相應的改變。我軍正處在由機械化向信息化跨越式發展的關鍵階段,大量的信息化裝備陸續配發部隊,部隊的戰備、訓練、管理和保障模式都發生重大變化,以信息系統為支撐的聯合訓練逐漸成為院校和部隊軍事訓練的重要內容。任職教育教學內容更新體現武器裝備新發展,就是要時刻關注武器裝備發展動態,將武器裝備最新功能原理融入教學內容,使任職教育教學具有新思想;就是要將武器保障需求融入教學內容,使任職教育教學具有新體系;就是要將武器實操訓練融入教學內容,使任職教育教學具有新手段。
軍隊后勤建設與作戰指揮和武器裝備建設等的顯著差異在于,軍隊后勤建設與國家社會發展改革密切相關,而隨著我國政治和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社會經濟結構、社會保障制度、社會保障力量等方面都發生著深刻的變革,并且這種變革將是長期和復雜的。軍隊后勤改革越來越趨向于同社會保障融為一體,平時是這樣,戰時同樣離不開社會的物質、人力和技術資源。開展軍事后勤人才培養任職教育,其教學內容的更新要求不僅時效性強,而且其內容的廣泛性和與地方社會的關聯性非常突出。任職教育教學內容更新體現后勤保障新要求,就是要密切跟蹤軍隊后勤保障改革新動向,不僅要將作戰后勤保障最新理論融入教學內容,還要將后勤保障社會化的最新動態融入教學內容。
任職教育教學自身的改革與發展也要求任職教育教學內容與之相適應。首先,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應有相應的教學內容予以配合,才能起到好的教學效果。其次,教學保障條件與教學內容關系密切,有些教學內容沒有相應的教學保障條件予與支撐是難以實現教學開展的,往往當有了某種教學保障裝備后,就可帶動教學內容得以相應的充實,引發一系列的教學內容更新改革。再次,從院校教育和部隊訓練之間的關系看,任職教育有兩種教學訓練模式:一種是院校和部隊單獨開展的教學訓練模式,這是任職教育的初級形態;另一種是院校和部隊綜合開展的教育訓練模式,這是任職教育的高級形態。這兩種任職教育教學模式對教學內容的要求、教學環節的設置、教學訓練的考核等都有很大的區別。隨著任職教育的深化,必將有更多的任職教育向院校和部隊綜合開展的方向發展,與之相適應的教學內容更新改革也就勢在必行。
任職教育教學內容更新不是一時的教學改革,將始終伴隨任職教育深化而不斷完善。任職教育教學內容更新需要主動跟蹤新軍事變革步伐、大力開展知識創新、積極推動成果轉化,但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動態更新任職教育教學內容的工作機制,使任職教育教學內容更新成為院校的自覺意識和教員的自覺行動。科學構建動態更新任職教育教學內容的工作機制需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中央軍委《2020年前軍隊院校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在談到任職教育改革時提出優化教學內容體系,動態更新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及時體現部隊建設、作戰訓練、裝備發展的最新成果。總參謀部《關于推進軍隊院校任職教育深入發展的意見》明確了任職教育深入發展的總體思路和基本目標,明確要求以教學內容改革為核心,滿足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能力為核心的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需求。軍委和總部的指示為任職教育教學內容更新改革指明了方向。必須充分認識到,沒有教學內容的不斷更新,即使有先進的教學保障條件、科學的教學方法和高水準的教員隊伍,也不能滿足任職教育的本質要求,無法實現任職教育的崗位指向性和時效性目標。要在任職教育院校領導和教員的頭腦中樹立起將最新的教學內容傳授給學員的自覺意識和強烈愿望。
目前,對任職教育教學質量的評價體系中對教學內容更新要求比較具體的是《軍隊院校優質課程評審標準》,但教材建設和院校教學質量評價方案中缺少與教學內容更新的對應評價標準。要進一步完善任職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突出教學內容更新的評價比重,明確教學內容更新的評價方法,使提高任職教育教學質量有更加明確的方向和指導。同時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激勵機制,對在教學改革中“研究教學內容更新、在教材建設中體現教學內容更新、在授課訓練中落實教學內容更新”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績的教育工作者應當給予肯定,以便充分調動教學內容更新改革的積極性。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最直接載體,在教學實踐中,院校教材更新換代呈現出一定的周期性,任職教育院校教材更新的頻率高于學歷教育院校,這是教材穩定性與教學內容動態性矛盾相互作用的結果。盡管教學內容不等同于教材內容,即在客觀上教材建設與教學內容更新具有一定的滯后性,但教材建設始終是對任職教育教學內容更新最有力的促進。在實踐中發現,傳統的教材建設觀念和僵化的教材建設程序對教學內容更新產生一定的制約。必須對教材編寫立項、審查、出版、使用、淘汰等環節進行科學優化,適應任職教育教學內容更新的規律性,充分發揮基本教材、輔助教材、參考教材等不同教材性質,紙質教材、電子教材、多媒體教材等不同教材形式的特點和優勢,相互取長補短及時體現教學內容動態變化,建立有利于教學內容更新和有利于教材建設效益的任職教育教材建設新模式。
軍隊任職教育教學內容更新改革不是某個任職教育院校自身的責任,也不是哪一門課程本身的事情,更不是憑某位教員個人就可以實現的。它涉及機關的決策指導、院校的不懈努力和部隊的密切配合。對聯合作戰崗位任職能力的培養需求,使得任職教育教學內容更新需要全面了解不同軍兵種和相關崗位的前沿動態。目前,對任職教育教學內容更新最大的障礙是新教學內容從何而來的問題,由于軍兵種的差異、不同部門掌握信息的不對稱性、不同崗位系統的體制束縛、科研成果轉化的條件限制和各種保密要求,使得任職教育院校掌握教學內容更新的最新信息受到較大限制。跟上新裝備的發展要求都有一定的難度,更不用說超前培養了,解決不了這一問題,將制約任職教育的深入發展。因此,需要構建起教學內容更新的暢通渠道,真正實現“機關的決策精神隨時融入教學,科研成果能及時轉化教學,部隊建設新成果不斷充實教學”,使各軍兵種和專業崗位之間、院校與部隊之間、院校與地方工業部門之間具有信息交換和信息共享的渠道和平臺,使教學內容更新和教材建設都有豐富的營養。
[1]周道雷.任職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9:76.
[2]王曉華,潘麗娟.軍隊院校教學內容改革深化研究[J].炮兵學院學報,2011(2).
[3]張洪斌,李永波.對崗位任職教育教材建設規律的認識[J].桂林空軍學院學報,2007(4).
[4]張必田,孔 烽.軍校教材工作研究[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