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星
(福建省長汀縣職業中專學校 福建龍巖 366300)
新時期提高中職學校思政教學要點分析
陳曉星
(福建省長汀縣職業中專學校 福建龍巖 366300)
中職院校以培養技術型人才為主,注重學生某項技能的學習,對學生的基本文化知識和個人素養要求較低。思政教育工作關系到中職學生的發展,是人才培養和全民素質提高的關節環節。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傳統的中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思政教育是其他教育教學的基礎,中職學校深入開展思政教育,應該以培養學生高尚道德品質為目標,同時應該注意與其他學科的結合,保證學生全面發展。文章主要對中職學校學生思政教學進行簡要分析,希望對中職院校的思政教育起到積極作用。
中職;思想政治;分析
中職教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社會一線工作崗位培養技術性、應用型人才,滿足各行各業的需求。近幾年,隨著我國改革教育改革的完善與深化,我國中職院校數量逐年增長,教學質量不斷提高,中職學生順利進入社會,成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從目前的中職思政教學來看,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小視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解決,必然會影響到其他學科的教學和學生自身的發展。
1.教育模式的變化對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要求
工學結合是當前中職教學的主要方式,學生可以在上課學習和上班工作中交替進行角色上的轉變。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既能夠學習到理論,又能將知識運用到實踐工作中,不會覺得學習或者上班是枯燥乏味的事情,可以調動學知識生工作學習的積極性。然而學生畢竟處在學習階段,作為一名中職學生,還不能完全適應一邊學習一邊工作。學生接觸這種教學模式會產生不適應,這是就非常需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學生不能調整好精神狀態,不僅影在校的學習質量,還會影響工作效率。所以說,新的教學模式對思政教學提出了全新的挑戰,然而目前的思政教學還未能適應時代的變化。
2.思想政治教育面臨新的挑戰
當前我國中職教育雖然基本轉型,實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并沒有跟上教學方式的轉變,也就是思想跟不上行動的變化。在這種轉變較大的情況下,中職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一方面,學生本身需要轉變思想,適應新的教學模式變化,另一方面,中職學校面對學生思想上發生的變化要給予及時的關注,及時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方式的轉變。但是目前我國很多中職學校的思政教育并沒有跟上教學模式的變化,基本上還停留在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上,學生并未從思政教學中獲得精神思想上的提高。給思想政治教學帶來新的挑戰。
3.校園與企業未能實現完美對接
學校與企業聯合是目前中職學校培養人才的主要方式,學校主要以教學為主,校園里到處是青春、學習的氛圍,并沒有工作的緊張情緒。企業與學校最大的區別就是企業立足于社會,在競爭中獲得生存和發展。學校只能適應企業的發展,所以,學校培養人才必須走向工學結合的路線,這就要求學校的專業教學,尤其是思想政治教學必須與企業實現完美結合。但是目前很多中職院校雖然與企業保持緊密聯系,但是學校的思政教育并沒有實現校企結合,學生在校學習與在企業實習存在很大差異,很多學生因為無法適應這種差異影響學習和工作。
4.學生問題
面對中職教學形式的變化,學生很難馬上適應新的教學方式。這就造成一部分學生產生負面情緒。一方面是抵觸,另一方面是怨恨。有些學生對學校合作的企業不是十分滿意,不符合自己的要求,從心里上就產生抵觸情緒。即使是經過老師校方的勸說,學生帶著情緒接受企業實習,也不能投入全部精力進行工作。還有些學生認為學校是強制性地將學生推向社會,減輕學校對學生的教育責任,對教師和校方產生一定的恨意,更加不愿意接受企業實習。面對學生的負面情緒,中職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壓力激增,如果不能良好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直接影響到這種雙向介入式教育在中職院校開展。
1.堅持教學理念創新
中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要從傳統上的管理職能向服務職能轉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始終以學生的成長成才為著眼點,牢牢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意識,深入了解中職學生的思想動態、心理狀況和實際需求。長期以來,對中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基本局限于“教”、出發點也是基于“管理”,把注意力重點放在從政治及道德上進行正確引導并糾正學生的偏差。面對全新的教學模式,中職院校不僅要幫助學生在提高實踐技能上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而且還要通過宣傳教育、心理輔導、社團活動、志愿服務等一系列的實際工作,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培養健康人格,確立積極心態,挖掘自身潛力,發揮聰明才智,積極投身社會發展和國家建設,實現真正的人生價值。
2.創新思政教學內容
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在強調社會價值的同時,要重點關注學生的個體成長,滿足學生自我身心發展的需要,提高學生適應校園生活和社會生活的能力。為了讓中職學生適應教育的職業性、應用性、崗位性的特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中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必須由傳統的以教材為藍本轉化為注重對學生職業道德、職業精神、職業操守、職業行為等方面的培養與教育,將職業理念、職業紀律、職業素質等企業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之中。同時,還應順應時代的變化,適當增加職業規劃教育、就業與創業教育等新內容。具體來說,中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要包括解決學生在頂崗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幫助學生盡快適應新的環境,順利完成角色轉換,并在實習中樹立良好的敬業奉獻精神,養成優良的職業行為習慣,形成優秀的職業道德品質,從而解決學生的思想實際問題。
3.中職思政教學應該適應時代發展
由于學生的頂崗實習往往被安排在與專業對口的不同企業中,學生有較長時間不在校集中學習和生活,因此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容易形成薄弱或缺失環節。要解決這一問題,思想政治教育要改變過去那種集中時間,集中地點,統一灌輸的方式,教師要定期去企業與學生交談,并充分利用互聯網絡和通信平臺與學生溝通,及時了解他們的工作現狀、生活狀況和思想動態,最大程度地消除教育盲點,幫助他們解決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4.創新思政教學模式
思政教育的關鍵是學習者接受并認同思政的教學內容,只有從內心接受思政教育,學生才能主動實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約束。全新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思政教育也要跟上教學模式的變化,實現創新發展。新時期,中職院校思政教育因該配合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思政教師要打破傳統的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的校內教學模式,深入到企業對學生的思想精神狀況進行了解。學生處于分散的學習與工作狀態,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突出,教師要把學生在企業的工作和生活轉化為教學資源,利用企業員工及一線師傅們的積極思想和鮮活事例教育學生,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積累良好的職業情感,讓學生在工作和生活的體驗中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政治素質和道德修養。
中職院校培養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一線人才的搖籃,面對時代的變化,中職院校的教學模式必須適應時代發展的腳步。然而實踐需要思想的指導,面對全新的社會形式,中職院校的思政教育必須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保證學生以積極正確的態度接受中職教育。有了良好的思想基礎,才能提高教學效果,為國家培養優秀的一線建設人才。
[1]吳樂央.談話在高職院校思政工作中的作用[J].硅谷,2008(19).
[2]周平亮.高職院校需要構建一支高素質的思政隊伍[J].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01).
[3]王珊.淺談培養高職生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性及對策[J].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01).
[4]趙文娟.高職院校思政工作進社團長效機制的構建[J].管理觀察,2008(20).
G41
A
1000-9795(2014)012-000042-02
陳曉星(1975-),男,福建省長汀人,本科,中級職稱,研究方向:經濟政治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