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 晉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湖北武漢 430073)
關于法理學本科教學中幾個問題的思考
連 晉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湖北武漢 430073)
由于學科特色、學時安排等因素,法理學本科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應當:重視效率;確立適當的教學目標,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思維能力;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提升學生學習樂趣,以完成教學目標。
效率;思想啟蒙;思維方式;樂趣
當前我國法學本科教育中,法理學是專業核心課程之一,在課程體系中作為基礎學科負責引領法科學子入門。以法理學之博大精深,完全可擔當此任。然而,實踐并非如此,初學者、教學者各有苦衷。
(一)學生的困惑
法理學作為法學入門學科,學生們是重視的。然而,翻開教材,不見法條、個案,只有抽象原理;概念、原則看看都懂,問題是不看的話似乎也懂,何必“包裝”成學問?更不知其用處何在。誠然,法理學缺乏可直接操作性,抽象、思辨、理論性強,初學者很容易不知所云。這種情形如此普遍:“很多已經上完法理學的本科生會很困惑,他們覺得好像沒有學到什么實在的知識,反倒是一頭霧水。”,“實際教學中,具有方法論意義的法理學因其體系龐雜、內容抽象、理論深奧而在實踐教學中常常收不到預期效果,更有甚者,影響學生對法理學甚至法學的興趣”
(二)課堂教學面臨的困境。對教師來說,煩惱同樣存在
1.抽象、深層的理論往往孕育于深奧的智慧,這與本科初入門學生的稚嫩是個矛盾。法理學又稱法哲學,哲學需要宏大視角、抽象思考,以及對主客體的深刻洞悉。因此,法哲學的修習需要具體知識的沉淀、對世界盡可能多的體驗、經驗的積累、思考、交流、反思、再思考。這些對初入門的學生來說顯然為難:部門法尚未學習,法科具體知識還是一張白紙;從校園里一路走來的孩子對這個世界體驗甚微;應試教育對思考的貢獻也幾乎不可能。所以,對很多學生而言,面對法理學教材與課程往往不知所云。
2.法理學以博大見長,這與本科法理學有限的學時是個矛盾。法理學注定了博大,它甚至被認為是個大口袋,部門法不能裝的東西全可以扔進去,這是學科本身決定的。本科法理學學時卻非常有限,很多學校只有60多學時,遠少于很多部門法。
(一)結合法理學的學科特色及本科教學環境與要求,解決上述問題,可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效率、目標、樂趣
法理學本科教學應當注重效率。學時緊張幾乎是國內各個法學院的共同問題,教改可以做些微調,但論證耗時、協調關系復雜,遠水不解近渴;更重要的是,即使增加學時,以法理學對時間消耗的大胃口,可能也只是緩解。效率是本科法理學教學必須重視的。這決定了:在課堂教學中,取舍比覆蓋重要;啟發比包辦重要;慢比快重要。
1.效率要求課堂講授有重點有取舍。(1)教學體系安排中的取舍。法理學教材內容繁多,以張文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法理學》為例,全書分為六編:導論、本體篇、發展篇、運行篇、價值篇、法與社會篇。全部講授的話,教學時間不足難以展開,初學者也無法完全接受。教師上課并不需要對教材內容一一覆蓋,可根據經驗形成教學側重點。以筆者的經驗,對大一新生而言,從體系上講,基礎內容是應當保留的,如本體篇、運行篇等;抽象、思辨性內容則可適當舍棄,如價值篇、社會篇。當然,這種取舍棄并不是說思辨性內容不重要,那恰恰是法理學的精髓。舍棄是因為面對從未接觸法學又毫無社會經驗閱歷的初入門者,擔心欲速則不達。當然,如果法理學可以分為兩個學期上的話,思辨性的內容自然可以在第二學期系統講述。(2)課堂講授中的取舍。與體系上的取舍正相反。課堂講授重點應圍繞思辨性內容。基礎知識在教學框架上是重點,但講授的時間應當多花在思辨上。可將價值篇、社會篇的內容零散運用于課堂講授中,使初學者不用面對復雜的抽象體系,也能管窺其中奧妙。同時,也能使課堂更具備“法理”氣息。
2.效率要求課堂教學重啟發。具體知識性內容課堂上點到即可,學生們課前必須做功課,預習知識性內容。教師在課堂上更需要做的是把知識性內容有選擇地展開,注意介紹相關學術成果;并注重與學生的互動,啟發學生積極思考。
3.效率要求課堂講授“慢”。從效率上講,課堂教學應當“慢”,而不是“快”。效率并非要求教師快馬加鞭甚至語調加速,那必定影響教學效果,沒有效果也就沒有效率。唯有“慢”才能將宏大、抽象的問題講清楚;才能把看似“無用”的知識講“有用”;才能氣定神閑、工筆細描,傳達思辨之妙。 “慢”要求將一個具體問題講透徹,可以不厭其煩地將抽象問題具體化、再將具體問題抽象化。在有所取舍、以啟發為目的的前提下,“慢”與有限的學時也并不沖突。
(二)目標。好的教學首先要有明確、適當的培養目標。結合法理學學科特色,培養目標應包括:
1.要求學生掌握課程中的知識性內容,這是法理學教學的基礎。法理學教程里的知識性內容,如基本概念、原則是法學入門的基礎,應要求學生掌握。
2.進行思想啟蒙,這是法理學教學必不可少的目標。“大學教育的目的,不應當是簡單地解讀教科書,而應當是在法治理念和法學原理上多下功夫”。這至少包括:
(1)哲學思想的啟蒙。在教學中,可適當介紹一些東西方經典哲學思想,這對學生深刻把握法律思想和原理有很大助益;也有利于引導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2)法律思想的啟蒙。溯源法律思想史是必要的,這是法理學入門的必經之路。如果沒有這種啟蒙,無論告訴學生那種法律理念或原理,都可能成為純粹的思想灌輸,而難以培養有思維能力的法律人。深厚的內功是思維的基礎,也是法理學的基礎。
(3)法治思想的啟蒙。“我們培養的高校畢業生,包括已經從事法律實務的畢業生,常常表現出法治理念的缺失和對一些發法學基本原理的曲解,與大學的教育方式不無聯系。……”。法學教育應當重視法治思想的啟蒙,而不僅僅注重作為技術的法律。
3.思維方式的培養,是法理學教學最重要的目標。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應當是方法的傳授,而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特別是在信息時代的今天,單純的知識不再稀缺,知識的神秘性被打破,創造性、思維能力更凸顯價值,傳統教育正面臨著新的挑戰。思維方式的培養對法理學教學來說尤為重要。
首先,要培養學生思考的能力。鑒于目前中小學的應試教育模式,本科生的思考能力著實堪憂,作為法學入門向導,本科法理學教學不得不加強這方面的引導:這包括:(1)必須強調獨立思考的重要性,不盲信偏聽;(2)必須強調客觀思考的重要性,思考者本身所具有主觀性可能會影響結論的真實,只有盡可能摒除主觀性,才可能獲得可靠結論;(3)必須強調學術的誠意;(4)必須強調邏輯的重要性;(5)必須強調“體驗”的重要性。知識來源于傳承,也來源于體驗,否則難以擺脫盲目的窠臼。
其次,要培養學生專業思維方式。法學方法論的介紹在專業思維培養方面極為重要。方法論可能繁復深奧,本科教學中,可以去繁就簡,對其做簡略、通俗介紹。應嘗試引導學生多做這方面的閱讀。沒有廣泛閱讀,不可能學好法理學,特別是閱讀經典著作,必不可少。閱讀面不限法學,可以非常廣泛,哲學、歷史、社會學、經濟學等均可涉獵。
(三)興趣
要消除初學者對抽象、枯燥理論的恐懼感和茫然,必須提升學生興趣。這需要:
1.深入淺出,將復雜道理講得簡單明了。深入淺出更需要教師有深厚的學術底蘊,也要求教師對教學對象的知識結構、理解能力、興趣愛好有恰當評估。
2.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將抽象理論具體化。教學中應多關注社會現實問題,增加對社會現實問題或案例的分析。可選擇有針對性、啟發性、代表性的案例或社會熱點問題,運用專業理論進行分析,使抽象理論在對現實問題的分析中變得容易觸摸和接近,對學生也更有吸引力。
3.注意與學生的互動。這方面可以有很多嘗試,比如:布置作業、課堂討論、模擬法庭甚至是暫時“讓出黑板”。這不僅有利于啟發思維,增進學生的主動性,還有利于消除學生對滿堂灌輸可能產生的厭倦感。
[1]陸幸福.知識傳承、思維培養與立場音調——法理學本科教學三個維度.法制與社會發展,2012(4).
[2]張婧飛.對法理學本科教學改革的思考.學科教育,2012(6).
Abstract: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mainly cultivate technical talents,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learning a skill, requirements for students' basic cultural knowledge an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is low. I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ideological education work,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and universal join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ety, the traditional vocational schools training mode can not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Ideological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other education teachi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o conduct ideolog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aimed at cultivating students' noble moral quality, at the same tim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ombine with other disciplines, ensure that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mainly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he paper analyzed the education teaching hope will exert positive effects o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nalysis
[責任編輯:鮑 雨]
Several problems about the jurisprudence teaching of undergraduate course
Lian Jin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Hubei, 430073, China)
Due to the discipline characteristic, schedules and other factors, many problems exist in the teaching of undergraduate course in jurisprudence.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should b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efficiency; Establish appropriate teaching target,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Use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fu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teaching goal.
efficiency; enlightenment; way of thinking; fun
[責任編輯:鮑 雨]
In the new period to improv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education teaching point analysis
Chen Xiao-xing
(Fujian Changting Vocational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Longyan Fujian, 366300, China)
G642
A
1000-9795(2014)012-000043-02
連 晉(1974-),女,湖北武漢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理學,法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