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招娣
摘 要: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飛速發展,在新課程標準下如何優化課堂教學成為每一個化學教師關注的問題。現代化的教育技術,為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提供了一個簡捷、靈活、多樣化的教學平臺。現代教育技術與化學教學的有機結合,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破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提高課堂效率,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關鍵詞:多媒體優化教學;高中化學;課堂教學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列夫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利用多媒體導入新課,創設學習情境,可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
在高一化學學習氯氣的性質時,我利用多媒體先播放曾經發生的一起有關氯氣泄漏的事故現場:“2002年10月3日,蘇州市發生一起大面積氯氣泄漏事件,消防員到達現場,并用水驅散氯氣,4小時后險情終被排除。”同時,提醒學生注意畫面中消防員頭上的金屬紐扣嚴重受蝕,綠色的消防服也嚴重褪色,然后再提出相關的問題,例如,氯氣溶于水后形成的氯水到底含有哪些成分?消防員的衣服為什么會褪色?來引入新課。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學習,積極配合課堂教學,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一節課上得好壞、成功與否,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看有無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多媒體具有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的特點,恰當地加以運用,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例如,在電化學的教學中原電池的工作原理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我在講授“銅鋅原電池”的工作原理時,通過Flash動畫模擬電池工作原理,使學生形象地看到電子如何通過導線傳遞以及溶液中的陰陽離子如何進行定向移動,分析兩電極的電子得失情況,從而使只能抽象理解的問題,變成動態的直觀演示,有效地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達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的目的。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增大容量,提高效率
多媒體技術在中學化學課堂中的使用,可以迅速地把課程資源顯現在學生面前,既可以大量節省教師講課、板書的時間,又可以使教師傳授更多的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課堂的容量,高密度知識的傳授,會大大提高教學效率。例如,教學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內容時,可用多媒體教學展示元素周期表中半徑、性質等的變化規律。
四、利用多媒體技術使化學教學內容變抽象為具體
多媒體課件在物質微觀結構的展示、化學反應微觀過程演示方面的直觀性為我們在教學中架起了微觀和宏觀的橋梁,特別是可以把從文字材料獲得的概念轉化成直觀的形象,把難于想象的微觀世界宏觀化,來幫助學生理解,大大降低了難度,從而使教學難點順利突破。例如,有機化學中烷烴的同分異構體的書寫及其命名的教學,學生初學,概念生疏,又缺乏空間結構意識和空間想象能力,黑板上的平面板書難以喚起學生的共鳴,是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把一種烷烴的結構進行多種不同的展示:比例模型、球棍模型、變換角度旋轉、對比與復原、關鍵部位放大、正誤對照剖析等,清晰的比較鑒別,精練的規律歸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五、利用多媒體技術模擬化學實驗
實驗是化學教學的基礎,它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通過對化學實驗的觀察和研究,可以得出化學反應的結論,加深學生對物質性質的理解和掌握。利用豐富的多媒體對演示實驗加以改進、完善或模擬,完全克服了上述方面的不足。同時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使教師教得
輕松,學生學得愉快,既達到通過實驗突破重難點的目的,又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提高了實驗教學質量,達到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六、利用多媒體技術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開闊學生的視野
多媒體教學改變了欣賞課中教師唱獨角戲,教學單調乏味的缺陷,打破時空、地域的界限,跨越古今,使學生更易獲取豐富的化學知識,既開闊了學生視野,又提高了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新課程的化學教材,涉及很多化學工業生產流程,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工業生產過程和情境,可以使學生對整個化工生產流程和反應原理有比較直觀真實的感受,如,煉鋼煉鐵、煤、石油、天然氣的綜合利用、海水曬鹽、酸雨的形成等,都可以用相關的化學知識和原理來解釋。在學習到某一部分知識時,我就播放有關的資料,增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使學生覺得學有所用,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綜上所述,合理地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優化化學課堂教學,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率。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應多動腦筋,充分而恰當地設計、制作、利用多媒體,使之與教學內容有機整合,將多媒體輔助教學更好地應用于化學課堂,優化化學課堂教學,讓現代教育技術更好地為化學教學服務。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