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學班主任的工作對象是“人”,是一種“人群”,并且是一個特殊發展階段上的“人”,特殊發展階段上的“人群”。這一群體無論是作為“自然”的生命個體存在,還是作為有意識的“社會”的生命個體存在,都處在“新生”之中,他們將在班主任的指導下、幫助下、影響下享受三年人生最富于變化而又絢爛的時期。班主任作為這個“特殊”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和指導者,如何在學生全面健康的成長中,起著導師的作用,肩負起協調本班各科的教育教學,承擔好溝通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之間聯系的責任,培養創新型人才。這對班主任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求班主任要具備相當程度的綜合素質,要具備多種知識技能,成為一個復合型、創新型的班主任。
關鍵詞:班主任理念;學習創新;管理實踐
筆者15年來在一線擔任教師和班主任,對中學班主任教育理念與班級管理的實踐與創新有著如下體會。
一、教育理念的學習與創新
一流學校的辦學特色、教育大師的教育特色,無不體現一以貫之的行為思想根基。作為基礎教育戰線上的班級管理者,班主任也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所有的實踐應在消化和理解理念的基礎上開展,堅持理念先行。在學習和應用先進教育理念的同時,能明白教育理念是一種理想、一種信仰、一種追求并在實踐中不斷創新。
班級管理是一項完善人的內心世界、規范人的外在行為、培養創新人才的系統工程,尤其需要教育思想的指導。失去思想根基的班級管理難免迷失方向,丟失班級管理的靈魂。而要豐富、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進一步弄清楚什么是學校?什么是教育?什么是班級?什么是教師?什么是班主任?什么是學生?什么是班級管理?當前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是什么?班級管理工作的發展趨向是什么?班主任工作的關注點是什么?這些最基本的問題班主任的工作就有了質的提升。
二、班級管理的實踐與創新
班級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要求和愿則,采取科學的方式方法,構建良好的班級集體,為實現對學生的培養目標不斷調整、協調、推進學生的成長的綜合性活動。
1.樹立以人為本的班級管理理念,通過用人來影響人,用生命來塑造生命
班主任在舉辦主題教育活動時,在自己理解認識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語把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學校規劃的教育內容傳授給學生,并把自己認為對學生的成長有用的信息補充進了教育活動中。為什么這樣做,是因為班主任認為這樣做是對的。
班主任教育轉化學生時,采取和風細雨的鼓勵,彰顯其優點,潤物細無聲,還是抓住小辮不放,大做文章,抑或是輕描淡寫蜻蜓點水似的交代幾句,采取的方式各不一樣。為什么這樣做,是因為班主任認為這樣做是對的。
班主任在學生面前的一舉一動,那里面就融入班主任對生活、對教育、對生命、對社會的理解,體現了班主任的人格。
對一個以塑造人為天職的班主任來說,他的人格應當放到其綜合素質的首位,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塑造學生的人格。作為一名班主任,早晨、中午第一節課前我都會早到校,站在班級門口以慈祥的目光、和藹的語氣迎接每一位同學。中午、下午放學時我又在教室門口以眷戀的眼神、關切的語氣送走每一個學生。有時候學生為了和我搶時間,也許比我早到校,但我往往是最后一個離開教室的!
風雨無阻,數年如一日地這樣迎送學生,我沒有別的目的,我只是想以自己的人格去感化學生,讓學生沐浴在人性的陽光里,也讓他們感覺到愛,懂得愛,并輸送出愛。我天天以微笑的形象亮相,學生知道,凡事班主任都樂觀地去對待,所以,班主任幸福的生活。他們自然而然的也會受到感染,所以,班級內學生幽默的話語層出不窮,教室內整天歡聲笑語不斷。
2.使用科學的班級管理模式,既要“管”,更要“理”
在班級管理中,以班主任為主導,進行有目的、有組織的班級學生群體活動,帶有很大的“管”的色彩。這里的“管”是為了追求特定時空、特定活動的高效,并不是給學生拴上繩,你往哪拽,學生就往哪拐。
班級管理是一個不斷發生變化的有明確方向性的動態過程,班主任要不斷地“梳理”學生的成長情況,不斷調整自己的管理,以適應學生的成長。班級管理涉及社會、家庭、學校和學生的方方面面,更需要班主任“梳理”涉及的各種因素為積極的因素,以保證都為學生的成長服務。
班主任不是“官”,然而為數不少的班主任卻把班主任當“官”來做,沒有意識到班級管理的效能要靠班主任的愛心、學識、人格魅力和職業修養來實現,習慣于用一種帶上了行政管理特點的觀念和方法來“管”學生,甚至“卡”“壓”學生,簡單地規定必須做什么,禁止做哪些,追求表面的整齊劃一,忽視了生命意義上的學生!這類班主任的特點是不注意研究班級現象,不用科學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不注意營造“班級文化”:民主的土壤、溫潤的空氣和雨露、寬容的陽光、自由的空氣和辛勤的耕耘。這種班級文化是一種充滿柔性的、富有周期性的、仔細呵護的過程。實際上,班級管理既有“管”,更有“理”,靜態的、被動的、表層的“管”,只是一種約束、制約而已,而動態的、主動的、深層的、具體的“理”,重在引導,重在提升,才是管理的宗旨所在。
3.深刻理解班級管理的目的
很明顯,從理論上講,意識中班主任都知道班級管理的目的是服務于學生的成長,但真正實踐起來似乎有欠缺,從理論到實踐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天上正落雨,班主任仍規定學生去鍛煉。早晨,大霧未散,班主任仍舊讓學生去鍛煉,追求所謂的風雨無阻。這樣做,可能磨煉了意志,但卻有害于學生的身體健康。如此而行,只是達到了鍛煉的一種目的,而另一目的卻沒有達到。
時令已接近初夏,天氣炎熱。學校要召開校會,還有來賓參加。于是,教室的黑板上通知寫出來了:因夏季校服未到,明天下午的校會統一穿秋季校服,任何人不得例外!天這么熱,學生全副“捂”裝,能有心思聽會!
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只是單向考慮自身的需要或者為了完成某一項任務而忽略學生的實際訴求和實際情況,而導致學生與老師之間產生一些認識和行為上的偏差,甚至形成對立面。我們要認識到班級管理的目的是為了服務于學生的成長,不管任何教育活動都不能脫離這個宗旨。
但班主任好像自覺不自覺地就只是單純從服務于自己的工作開展的角度出發,而沒有考慮服從于學生的成長需要。理論轉化為實踐,還有一個過程,還要有一個以學生為本,還是以教師為本的轉變過程!
現行的學校教育教學體制是工業革命的產物,其根本特征是以“班級”為單位,對“學生”進行“批量生產”。學校教育的推進是先以班主任為軸心組建起由各任課教師構成的“教”的單元,以班主任為軸心組建起約40~70名學生的“學”的單元,然后再由班主任聯結,組建起“教”與“學”這種雙單結構的大單元——班級。現代班主任正在當前的教育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對學生的影響遠遠超過每一位任課教師。要培養創新人才先要有創新教育班級管理,需要有創新教育視野中的班主任的創新能力。而要做好這項不斷創新的工作,則要求班主任必須具有主動的創新意識、蓬勃的創新精神和杰出的創新才能。
參考文獻:
[1]王立華.打造新的管理藝術:班主任的工作創新能力闡釋.中華文網,2014-12-14.
[2]李海燕.中小學學習方法.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12(10).
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