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倩 郭小蘭
摘 要:教學風格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變量,教師的個性心理特征是教學風格形成的重要因素。教學風格的獨特性決定了其類型的多樣,隨著教學實踐的積累,教學風格的發展也逐漸趨于穩定。教師自身的個性心理特征(性格)在多樣教學風格的塑造過程中作用明顯。
關鍵詞:教師個性;教學風格;性格
中圖分類號:G443
一、教學風格的內涵
關于教學風格的研究,國外的研究起步較早,涉及的領域涵蓋教學風格的作用與效果研究、教師的個性特征對教學風格的影響研究、教學風格對學生學習的影響研究等。我國對于教學風格的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教育研究者重點從教師個人在教學過程中所表現的“風貌、格調”的角度把握教學風格的內涵。迄今為止,教學風格的準確定義還沒有一個被中外教育學者所公認的概念,關于教學風格的代表性觀點有如下幾種:
雷朱里(Joseph.Renzulli)和史密斯(Linda.H.Smith)認為,教學風格是教師所偏愛的教學方法,它很少因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持續一貫的穩定性和鮮明的特點。
鄧恩夫婦認為,教師的教學風格可分成八個方面,即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學生分組、課堂環境布置、教學組織、評價技術、教學管理和教學思想,這八個不同個性化程度的教育要素在教師身上的不同組合,構成了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
康蒂(Conti)認為,教育思想、教育價值觀要轉變為課堂行為必須通過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這一中介,因此教學風格被看做是教師在某些特定的教育價值系統影響下所作出的一系列行為。
我國學者李如密強調:“教學風格,是指教師在長期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貫的教學觀點、教學技巧和教學作風的獨特結合和表現,是教學藝術個性化的穩定狀態之標志。”
魏正書認為,教學風格是教學規律和教學個性在教學實踐中的高度統一。構成教學風格的主要因素有:獨特的教學思路、獨特的教學方法體系、教學情景富有啟迪性和感染力、鮮明的教學特色。
綜上所述,國外學者將教學風格與具體的教學環節相聯系,對教學風格的理解多與教學策略、教學方法聯系,強調“風格”的穩定性;我國學者則從教師教學的外顯行為理解“風格”,著重強調風格的藝術性,比較抽象。我們應認識到,教學風格是有別于教學策略、方法的,教學風格往往受教師個體的認知方式、人格特征的影響,是對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進行選擇的較穩定的表現形式。
二、教師個性
所謂個性,就是個別性,是一個人在思想、性格、品質、意志、情感、態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質。心理學界對個性的解釋是:一個人區別于他人的、在不同環境中顯現出的、相對穩定的、影響人的外顯和內隱性行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總和。構成個性的內容有三類,即個性傾向性(如動機、興趣、信念、世界觀等)、個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氣質和性格)以及自我意識。本文探討的“教師個性”側重于從教師個體的性格來理解教師個性與教學風格之間的相關性。
性格是指個體在生活過程中形成的對現實穩固的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的行為方式。關于性格的分類,心理學研究者們大致提出了四種分類:按心理機能分為理智型、情緒型和意志型;按傾向性分為外傾性格和內傾性格;按獨立與順從程度分為獨立型、順從型和反抗型。英國心理學家艾森克(H.Eysenck)根據內傾、外傾和穩定、不穩定兩個維度將性格分為外向—情緒不穩定的膽汁質、外向—情緒穩定的多血質、內向—情緒穩定的黏液質和內向—情緒不穩定的抑郁質四類。
三、教師個性與教學風格關系的啟示
影響教學風格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教師自身的個性心理特征、品德修養、知識結構、思維方式、成長經歷以及所處的外部環境等,其中,教師的個性心理特征(即性格)對教學風格的形成影響最為重要。本文中闡述的個性心理特征的分類參照英國心理學家艾森克(H.Eysenck)性格分類理論。
教師教學形成的模式可以概括為模仿—生成—創新。模仿作為教學風格形成的首要步驟,不是要求教師復制他人的風格,而是讓教師熟悉他人的教學藝術;生成強調教師本人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選擇適合自己性格的教學模式,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成熟;創新階段是對教師自身教學素養的新的挑戰,教師在教學風格逐步完善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特色,如風趣幽默的語言、富有想象力的環境創設等,真正實現教師將教學藝術融于教學實踐。教師個性對教學風格形成過程的影響貫穿始終,尤其在教學風格的生成階段,教師個性的作用體現得較為強烈。
一般而言,膽汁質的教師情感豐富,課堂教學富有氣勢和魄力,慷慨激昂,課堂極具感染力,容易引起學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多血質的教師充滿活力,表達生動形象,富有幽默感,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活躍課堂氣氛,師生關系和諧。粘液質的教師性情溫和,認真且有耐心,在教學上善于理論分析、啟發誘導,語言表達邏輯性強,但有時缺乏激情。抑郁質的教師親和力強,文靜溫婉,在課堂教學中細致周密,使學生感到較強的親和感和歸屬感,但有時容易產生消極情緒,優柔寡斷。
綜上所述,膽汁質類型的教師適合教授文科性質的科目,能在課文講解過程中以自己的豐富情感感染學生的學習熱情,但有時情緒起伏,脾氣暴躁,易影響教學效果。多血質類型的教師思維靈活,善于引導學生思考,但由于缺乏耐心,易忽略對基礎差的學生的指導。黏液質類型的教師安靜穩重,性情隨和,講究板書,調理清晰,但行為拘謹,在教學中可以使用任務教學,安排學生小組合作以活躍課堂。抑郁質類型的教師孤僻、沉靜,循規蹈矩,缺乏表情,照本宣科,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如,視頻、音樂等)配合課堂教學,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只有對自身性格特點具備清晰的認識,才能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合理安排教學資源,精心策劃教學設計,順利演繹教學流程,豐富自身教學風格,為教師自身專業發展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李如密.教學風格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賀雯.教師的教學風格及其發展研究[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8(7).
編輯 馬燕萍文/許 倩 郭小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