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娣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讓學生們把你們教的學科,看作是最感興趣的學科,讓盡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樣幻想著在你們教的這門學科領域里有所創造,做到這一點是您應當引以為榮的事。”但如何使學生對地理產生濃厚的興趣呢?作為一名普通的地理教師,我們首先應當做到的是增強地理課堂的感染力。
一、富有激情的語言
“最好的教師是最會運用語言的人”。就象節目主持人走進直播室一樣,教師必須以飽滿的精神跨進教室,語言要富有激情,以自身激昂的情緒感染學生,使自己的教學語言煽起學生的思維熱情。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不同,其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
二、深厚的文化底蘊
“如果有的學生聽課不專心,那我們就該反省一下自己的教學”這是筆者在多年的教學中堅持的一條原則。但要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專心參與到課堂上來,單靠紀律和說理是不能實現的,它還要靠課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師的教學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是一種表演性的魅力,它來源于教師深厚的文化底蘊。
但如何才能做到“一生的備課而發于一朝”呢?那就是學習,特別是我們當今這個信息時代,作為一名普通的地理教師不僅要了解古今中外的知識,而且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都是地理教師廣博學識的涵蓋范圍,做一名優秀的地理教師的自豪和艱辛就在這里。教師博學多識,才能深入淺出地挖掘教材,文化底蘊決定著我們駕馭教材和開發課程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只有教師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學才能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給學生以廣博的精神文化空間。
三、現代的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
“一張掛圖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張嘴”時代的地理課堂離我們已經很遠了,如今我們有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再結合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對地理課經常產生新鮮感和興趣,這樣學生的地理思維和想象能力在教學中才能得到極大啟發。
1.聯系其它學科相關知識點進行教學
例如在講授由南北極的上空來觀察地理的自轉方向時,對于順時針還是逆時針,學生經常混淆。結合物理學中的“右手定則”告訴他們:用大拇指指向北極,四指自然彎曲,那四指的彎曲方向就是地球的自轉方向。雖然初一的學生還沒有接觸到物理,但在我簡單的講解下他們還是牢牢地記住了。多年以后,當初的一個學生與我交談說,接觸到物理中關于電磁鐵的“右手定則”時,馬上想到了第一個教他們這個定則的是地理老師,并且告訴我說:老師,它們真的好相似呢,都有磁場和南北極,地球的磁場是不是因為地球的自轉引起的呢?
比如在經緯度的教學中,就聯系表示方向的四個英文單詞North、South、West、East,這樣學生很容易就記住了北緯(N)、南緯(S)、西經(W)、東經(E)的字母代號;在說到美洲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時,結合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誤認為是到了印度,所以出現了一連串的誤稱,如西印度群島和印第安人,而印第安人就是英文單詞India的音譯。
在這樣的學科整合的過程中,不但教會了學生的一些學習方法,讓他們在平日的學習中養成多思考、多聯系的好習慣,還會培養學生對其他學科的學習興趣,能學以致用,對地理產生濃厚的興趣。
2.結合鮮活的時事進行教學
在地理課堂上引入時事性的內容,不但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還可以從時事材料中,挖掘出豐富的地理教學內容。比如在非洲的教學中,結合非洲的經濟狀況和蘇伊士運河、亞丁灣這條航海捷徑,讓學生探討索馬里的海盜問題的猖獗,是什么原因使索馬里青少年前仆后繼的走上海盜生涯這條路?
3.利用成語諺語進行教學
講黃河支流的時間,引出成語“涇渭分明”不但利于學生的記憶,還能引導學生去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種一清一濁的狀況?從而對黃土高原環境遭到破壞有個歷史性的認識。講到四川時就不妨讓學生分析一下成語“蜀犬吠日”中的“蜀犬”為什么“吠日”等等。
4.利用歌曲導入教學
我們當代不乏有一些贊美偉大祖國的優秀的歌曲,如《珠穆朗瑪》、《黃河幾十幾道彎》、《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唐古拉之情》、《長江之歌》、《黃土高坡》、《春天的故事》等等,在我們平日的教學中可以穿插在多媒體課件里,即給學生帶來視聽的享受,引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對我們的授課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在《黃土高原》一節的教學中,利用陜北民歌《淚蛋蛋拋在沙蒿蒿林》里唱到的:“羊肚子手巾喲,三道道藍,咱們見個面面兒容易哎喲拉話話兒難,一個在那山上喲,一個在那溝,咱們拉不上那話話兒哎喲招一招手。”來描繪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的一種凄美景觀。欣賞完歌曲后先提問學生音樂方面的問題:“信天游這種民歌形式為何這樣高亢?”然后再導入地理問題“信天游的產生與當地的地形條件有關系嗎?”“為什么會出現歌詞中唱到的那種情形?”這樣引導學生去分析地理環境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5.巧借古詩詞教學。
我們的先人在游山玩水的同時也給我們留下了優美的詩詞妙句,例如“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馬前挑花,馬后雪”;“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渡玉門關”“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等等。我們在地理課堂上也不防一用,師生在朗誦完美倫美奐的古詩詞后,然后就引導學生討論:這是為什么?
6.穿插趣味故事教學。
人類在漫長的認識自然界和改造自然界的過程中留下了許多逸聞趣事。課堂中,如果能夠巧妙地引用到教學中去,那么既能活躍課堂氣氛,還能使學生輕松地掌握到活生生的地理知識。
除了真實的小故事,我們還可以編一些荒誕的故事讓學生對一些難于記憶的知識點加深印象。例如在東南亞部分的授課中,學生對中南半島的各個國家和它們的首都容易混淆,利用一個荒誕的地名小故事就什么都解決了:有一個老頭叫老萬(老撾、萬象),有一天他想越河(越南、河內)撿金子(柬埔寨、金邊),可他選錯了交通工具,他是騎著綿羊(緬甸、仰光)去的,綿羊走得太慢了(泰國、曼谷),結果金子沒撿著。
英國詩人密爾頓說:“一個好的教師,必須能和他的學生心神交會。”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教學經驗、生動風趣的教學語言才能實現,才能在教學實踐中贏得學生的信賴,才能最終把學生吸引到課堂中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