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銀秀
(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0)
計算機的使用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計算機操作也已成為人們的一項基本技能。《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高職院校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基礎性必修科目。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計算機日新月異,這往往使得計算機應用的教學跟不上計算機行業的發展,因此高等職業教育學校計算機教學要適應科技發展和社會需求,同時還要顧及學生自身的素質情況,對計算機應用的教學改革,與時俱進,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以此來促進學生社會競爭力的不斷提高。本文根據當前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的教學工作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初探如何進行分層教學改革,以便更好地開展該課程的教學工作。
學生入學時,由于基礎參差不齊,在第一次上機操作時,有的學生不會開機,而有的學生已經能夠很熟練的運用Windows和Word了,如此大的落差導致老師課堂講解的深度和進度難以把握。筆者對近幾年所教班級的學生進行了分類,共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基礎好的,能夠熟練的運用Windows和Word,而且想學習,老師講課容易接受。這一部分同學在上課時聽課很有興趣,老師講的對他們來說也很容易接受,老師在課上提出的問題他們會積極地思考并回答,和老師形成了很好地互動;第二類是基礎差一點的,想學習的,老師講課難以聽懂的。這一部分同學在上課時,由于自己基礎差一點,對老師上課講的知識點難以聽懂,簡單一點的知識還容易接受,只要老師把講課難度加大一點,他們就根本聽不懂了。他們雖然想學,但是由于難一點的知識不能接受,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習的積極性也在逐漸地下降;第三類是根本沒有基礎的,從來沒有接觸過計算機的,不會開機的,這部分同學,只要老師講的稍微有一點點快,就跟不上,因此對學習沒有興趣,而且對自己沒有自信。
對于老師來說,每節課能照顧到班上的每一個同學那是不可能的。如果老師講得慢一點、講得容易一點,那些基礎好的同學就覺得太容易了,不想聽。如果老師講得難一點,那些基礎差的同學就會覺得聽不懂而不想聽。如果老師講得難易適中也只能照顧到班上大部分同學,那還有一小部分同學怎么辦呢?難道就不管他們了嗎?不管是肯定不行的,他們也和其他人一樣,也是學生,也是帶著父母的期望而來的。因此如何進行教學改革,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學到更多的新知識,這是我們目前教學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圖1各階段接觸計算機百分比
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別對待,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它是將學生按照學業成績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組,教師根據不同班組的實際水平進行教學。
目前我院大一的新生,有一部分在高中時幾乎從沒有接觸過計算機,有的也只是限于聊天、游戲和收發郵件等少量計算機運用,只有少數學生在高中時代熟練掌握計算機基本技能。根據學生接觸計算機的時間設計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如圖1所示。
根據課程教學內容要求,設計教學問卷調查表。調查表包含以下8方面的內容:計算機組裝與計算機維護、Windows XP、基礎操作、Word、Excel、PowerPoint和編程,以此掌握學生對本門課程行將教學的內容的了解和熟悉情況,并將調查統計結果及詳細情況提供給任課老師,便于老師備課和教學時因材施教。
問卷調查的總體統計情況如圖2:

圖2 對教學內容了解的學生人數占總人數的百分比
根據新生入學時計算機知識與應用能力不一致的現狀,可以考慮運用分層次教學方法,也就是根據每位新生的計算機基礎水平的差異,分不同的教學班進行教學,也可以按照英語分班的方式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摸底考試,按摸底考試成績分成A班、B班和C班,但是在分班時要遵循效益最大化的原則,盡可能讓一個自然班的同層次學生在同一個教學班,這樣也有利于班級的日常教學管理。
對于A班的、基礎好的、想學的同學,老師可以給這部分人提供一個可以相互交流討論的平臺,有利于他們探討更深的知識,學到更多更深的知識。比如說可以根據摸底的結果,對成績非常好的學生可免修,同時為他們開設相應的選修課,如 《計算機等級考試培訓》、《FLASH動畫制作》、《靜態網頁制作》、《視頻制作與剪輯》等等,激發免修學生的求知欲,能夠學到更多的新知識,使優秀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學得更多、更深入。同時通過討論,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等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會給以后的專業課學習甚至以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對于B班的、基礎一般的并想學習的同學來說,開始老師可以把知識講得淺一點、講得容易一點,教學內容盡量少一些,突出精講多練,使學生當堂消化吸收,待他們學會了,有興趣了,然后慢慢加深知識的難度。通過這樣一個由淺到深的過程,讓他們慢慢的掌握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對于C班的、沒有一點基礎的學生,由于他們沒有接觸過計算機,因此對學習沒有興趣,而且缺乏自信,總覺得自己比別人差。對于這部分同學,我們首先應該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因此最開始一定要從他們感興趣、最基礎的知識學起,難度可以在B班的基礎上稍微減小,而且老師要“手把手”的教,在上課的時候,最好選擇很快能看出成果的案例,學生看到自己的成果,會有種自豪感。久而久之,他們對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自信心也增強了。
俗話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只要我們時刻把所有學生放在心中,注意研究他們的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因材施教,對癥下藥,就能夠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促進教學質量的大面積提高。
分層教學是一種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它強調了“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要做到“因材施教,就能夠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促進教學質量的大面積提高。分層提高,讓尖子冒出來,使多數邁大步,叫后進生不落伍,達到班級整體優化”。分層教學的核心是面向全體學生,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學生在自己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在每一節課內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漸漸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達到終身學習的目的。